2008年高考試題:重慶2008年高考語文試題3[1]

字號:

時間怎樣地行走
    遲子建
    -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愛著的一道風(fēng)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常夢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xué),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guān):“都幾點(diǎn)了,還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幾點(diǎn)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著煙袋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怒把他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yuǎn)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yán)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后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fēng)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jié),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在掛鐘里,與我們一同經(jīng)歷著風(fēng)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墻上的掛鐘那么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于耳。手表里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崇崇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嚴(yán),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贈一兩分鐘再進(jìn)教室,手表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實。
    后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臺歷上鑲嵌著時間,玩具里放置著時間,至于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果是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fā)現(xiàn)一根白發(fā),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樣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在我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筆紋。
    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鏈,讓一座老屋逐漸鴕了背。時間好似變戲法的魔術(shù)師,突然讓一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失在他們辛勤勞作過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又能在黑令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jīng)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于明白掛鐘上的時間和手表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如同一對伴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lǐng)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文章描繪了“時間”的各種行走方式,請簡要概括。(6分)
    17.文章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lǐng)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請根據(jù)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guān)系的觀點(diǎn)和態(tài)度。(6分)
    六、(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8.根據(jù)下列要求為漫畫、孵蛋圖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夠揭示漫畫的寓意;(2)句式整齊,有諷刺意味;(3)20~40字。
    19.據(jù)媒體報道,2008年5月8日9點(diǎn)18分,奧運(yùn)祥云火炬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沖頂過程中,一朵白云始終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點(diǎn)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現(xiàn)。請以此為內(nèi)容,展開想象,運(yùn)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做一副對聯(lián)。(4分)
    20.用四個反問句重組下面的語句。可以增減個別詞語,但須保留原意,并保持語意連貫。(4分)
    每個人都是一根蠟燭,既然你被點(diǎn)燃了,就應(yīng)該去點(diǎn)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會燃燒得更快,世界卻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dāng)?shù)年P(guān)聯(lián)詞語,使上下文連貫起來。(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場極其可怕的災(zāi)難, ?、佟 屛覀兘?jīng)歷苦痛, ?、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