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選擇移民,主要是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僧敻改笡Q定移民時,可能孩子并未成年,在出國與否的命運前,孩子毫無選擇權。是家長把他們從自幼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中生拉硬拽到完全陌生的西方文化環(huán)境中,并美其名曰“為了你們的前程”。但是孩子們是否能接受?孩子們在異國能否適應和開心?這是為人父母移民前需要認真考慮的一件事。
第一年,我很不開心
小海22歲加拿大
小海父母決定舉家移民的時候她正在讀初一,小海說,其實當時她并不想出國,但爸爸卻說是為了她好才移民的?!爱旓w機沖向云端時,難過的感覺排山倒海,我立刻開始想念我的好朋友,想念家鄉(xiāng)的一切”。在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想念中,小海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我們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那是一個說法語的城市,一切安排就緒后,我報名進入中學的‘歡迎班’學習法語課程”。所謂的“歡迎班”是把所有年齡相似的新移民小孩編在一起專門學習1年的基礎法語,幾乎所有公立中學都提供這種教育。通常,畢業(yè)以后,孩子基本可以聽懂普通課程,接下來就開始接受正規(guī)教育了。
據(jù)小海說,當時她所在的班有20個人,絕大多數(shù)是中歐人,“大多數(shù)來自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都說俄語。我不知道是因為語言相近還是之前都有學過,反正他們從第一堂課起就能跟老師對話了。而我那時對法語還是‘兩眼一抹黑’?!毙『;貞浀?。
第一節(jié)課令小海至今記憶猶新,“老師教法語字母表,她讓我讀,而我完全不會,只有老老實實按英語發(fā)音讀了一遍。不知道誰說了一句什么,全班的中歐學生一起大笑,中間還夾雜著快速的俄語對話。也許他們不是嘲笑我,只是覺得我很搞笑而已,但當時難堪、自卑與羞愧的感覺,到現(xiàn)在依然記得”。
后來,小海的法語學習一直很吃力?!半m然我們的老師是個和藹且富表達力的人,且一直在支持和鼓勵我,但是由于沒摸到門道,我的法語進步很慢。讓我受打擊的是,本以為就算法語不行,我的數(shù)學也可以很好,然而現(xiàn)實不是這樣。數(shù)學老師總布置一道又一道的應用題給我們做,雖然我看得出來題很簡單,但是根本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么”。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中,小海度過了很不開心的第一年。
一年之后,小海從“歡迎班”畢業(yè)了,“聽老師講課總算能搞懂大部分內容了”。進了正規(guī)班,小海一下子認識了很多人。和“歡迎班”不同,正規(guī)班的上課形式類似于國內的大學,每門課的同學和教室都不一樣?!疤焯毂е鴷谧呃壬洗┬校刻谜n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很快就把學校里的中國人都認熟了,也有了好朋友,中午一起吃飯,放學一起回家,課間一起瘋瘋顛顛,放假一起逛街,好像和國內沒什么不同,才漸漸適應了這邊的環(huán)境”。
省出錢給國內好友打電話
小優(yōu)21歲澳大利亞
小優(yōu)隨父母移民時也正讀初中,“我清楚地記得,那年剛過13歲生日不久,就移民了,去了澳大利亞”。
剛去,小優(yōu)在語言班學習英語,“英語學習并不難,因為你處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中,何況在國內也學過,即使剛開始聽說都很困難,時間久了,自然能與人正常交流”。令小優(yōu)難適應的是寂寞,“初來乍到,沒有朋友,快樂憂傷都無人分享,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且當時爸媽一直找不到順心的工作,心情煩悶,兩人經(jīng)常爭吵,我覺得自己那時十分不幸”。
放學后,小優(yōu)盡量晚回家,“不過挺難的,每天下午3點就放學了,就算跟同學出去玩一會,再去圖書館把作業(yè)做完,剩下的時間還是不知道可以去哪兒”。于是,小優(yōu)開始省下午餐錢,每月都去唐人街買一張電話卡,給國內的好朋友打電話。“在國內好的兩個朋友都不上網(wǎng),所以聯(lián)系方式只能靠我給她們打電話了”。小優(yōu)一直努力和她的好朋友保持聯(lián)系,但是他們的共同話題卻越來越少,“為這我傷心了很久,因為我覺得這是一段真實、純粹的感情,我想要永遠保留著。初中班上倒是有四個女生一直給我寫E-mail,問我在這邊過得好不好?習慣嗎?物價怎樣?……之類的話題,我把所有問題答完之后,她們就再也沒給我寫過信了”。
在國內的時候,小優(yōu)愛的科目是語文。曾經(jīng)她熟讀《三國》、《紅樓》、《聊齋》,迷戀唐詩、宋詞、元曲等,這些讓老媽引以為傲的事,到國外后竟什么也不是?!皬男〗⒌淖孕藕芸旆鬯?,我變得很沉默,回家后除了上網(wǎng)看小說,就什么也不干”。小優(yōu)在網(wǎng)上把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書看了個遍,“閑得受不了的時候嘗試寫小說玩”。
“在同齡的中國移民孩子中,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按出國時的年齡很自然地分成一幫一幫的?!毙?yōu)說,“5-6歲之前就出國的孩子,他們和當?shù)厝藳]什么區(qū)別,我們和他們沒任何交情;10歲左右出國的是一幫,他們會結結巴巴地說一點漢語,但是大部分時候詞不達意;而15歲左右出國、漢語流利的則是另一幫。至于留學生,那是另一個群體了?!?BR> 小優(yōu)感嘆道:“不管我怎么學英語,漢語都忘不掉。這個年齡出來的人,無法完全融入當?shù)匦『⒌娜ψ?。雖然我的同學大部分是外國人,但我們在一起只限于討論作業(yè)。真正談得來的朋友,還都是中國人。我看的是中文小說,聽的是國內的流行歌,除了在學校之外,其他時候都說漢語。”
第一年,我很不開心
小海22歲加拿大
小海父母決定舉家移民的時候她正在讀初一,小海說,其實當時她并不想出國,但爸爸卻說是為了她好才移民的?!爱旓w機沖向云端時,難過的感覺排山倒海,我立刻開始想念我的好朋友,想念家鄉(xiāng)的一切”。在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想念中,小海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我們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那是一個說法語的城市,一切安排就緒后,我報名進入中學的‘歡迎班’學習法語課程”。所謂的“歡迎班”是把所有年齡相似的新移民小孩編在一起專門學習1年的基礎法語,幾乎所有公立中學都提供這種教育。通常,畢業(yè)以后,孩子基本可以聽懂普通課程,接下來就開始接受正規(guī)教育了。
據(jù)小海說,當時她所在的班有20個人,絕大多數(shù)是中歐人,“大多數(shù)來自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都說俄語。我不知道是因為語言相近還是之前都有學過,反正他們從第一堂課起就能跟老師對話了。而我那時對法語還是‘兩眼一抹黑’?!毙『;貞浀?。
第一節(jié)課令小海至今記憶猶新,“老師教法語字母表,她讓我讀,而我完全不會,只有老老實實按英語發(fā)音讀了一遍。不知道誰說了一句什么,全班的中歐學生一起大笑,中間還夾雜著快速的俄語對話。也許他們不是嘲笑我,只是覺得我很搞笑而已,但當時難堪、自卑與羞愧的感覺,到現(xiàn)在依然記得”。
后來,小海的法語學習一直很吃力?!半m然我們的老師是個和藹且富表達力的人,且一直在支持和鼓勵我,但是由于沒摸到門道,我的法語進步很慢。讓我受打擊的是,本以為就算法語不行,我的數(shù)學也可以很好,然而現(xiàn)實不是這樣。數(shù)學老師總布置一道又一道的應用題給我們做,雖然我看得出來題很簡單,但是根本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么”。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中,小海度過了很不開心的第一年。
一年之后,小海從“歡迎班”畢業(yè)了,“聽老師講課總算能搞懂大部分內容了”。進了正規(guī)班,小海一下子認識了很多人。和“歡迎班”不同,正規(guī)班的上課形式類似于國內的大學,每門課的同學和教室都不一樣?!疤焯毂е鴷谧呃壬洗┬校刻谜n和不同的人打招呼,很快就把學校里的中國人都認熟了,也有了好朋友,中午一起吃飯,放學一起回家,課間一起瘋瘋顛顛,放假一起逛街,好像和國內沒什么不同,才漸漸適應了這邊的環(huán)境”。
省出錢給國內好友打電話
小優(yōu)21歲澳大利亞
小優(yōu)隨父母移民時也正讀初中,“我清楚地記得,那年剛過13歲生日不久,就移民了,去了澳大利亞”。
剛去,小優(yōu)在語言班學習英語,“英語學習并不難,因為你處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中,何況在國內也學過,即使剛開始聽說都很困難,時間久了,自然能與人正常交流”。令小優(yōu)難適應的是寂寞,“初來乍到,沒有朋友,快樂憂傷都無人分享,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且當時爸媽一直找不到順心的工作,心情煩悶,兩人經(jīng)常爭吵,我覺得自己那時十分不幸”。
放學后,小優(yōu)盡量晚回家,“不過挺難的,每天下午3點就放學了,就算跟同學出去玩一會,再去圖書館把作業(yè)做完,剩下的時間還是不知道可以去哪兒”。于是,小優(yōu)開始省下午餐錢,每月都去唐人街買一張電話卡,給國內的好朋友打電話。“在國內好的兩個朋友都不上網(wǎng),所以聯(lián)系方式只能靠我給她們打電話了”。小優(yōu)一直努力和她的好朋友保持聯(lián)系,但是他們的共同話題卻越來越少,“為這我傷心了很久,因為我覺得這是一段真實、純粹的感情,我想要永遠保留著。初中班上倒是有四個女生一直給我寫E-mail,問我在這邊過得好不好?習慣嗎?物價怎樣?……之類的話題,我把所有問題答完之后,她們就再也沒給我寫過信了”。
在國內的時候,小優(yōu)愛的科目是語文。曾經(jīng)她熟讀《三國》、《紅樓》、《聊齋》,迷戀唐詩、宋詞、元曲等,這些讓老媽引以為傲的事,到國外后竟什么也不是?!皬男〗⒌淖孕藕芸旆鬯?,我變得很沉默,回家后除了上網(wǎng)看小說,就什么也不干”。小優(yōu)在網(wǎng)上把自己喜歡的作家的書看了個遍,“閑得受不了的時候嘗試寫小說玩”。
“在同齡的中國移民孩子中,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按出國時的年齡很自然地分成一幫一幫的?!毙?yōu)說,“5-6歲之前就出國的孩子,他們和當?shù)厝藳]什么區(qū)別,我們和他們沒任何交情;10歲左右出國的是一幫,他們會結結巴巴地說一點漢語,但是大部分時候詞不達意;而15歲左右出國、漢語流利的則是另一幫。至于留學生,那是另一個群體了?!?BR> 小優(yōu)感嘆道:“不管我怎么學英語,漢語都忘不掉。這個年齡出來的人,無法完全融入當?shù)匦『⒌娜ψ?。雖然我的同學大部分是外國人,但我們在一起只限于討論作業(yè)。真正談得來的朋友,還都是中國人。我看的是中文小說,聽的是國內的流行歌,除了在學校之外,其他時候都說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