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東省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小學教育學)附參考答案2

字號:

21、班級管理中的評價具有( )
    A、鑒定
    B、示范
    C、導向
    D、激勵
    22、“學不躐等”反映了( )教學原則。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23、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 )的統(tǒng)一過程。
    A、“學”
    B、“思”
    C、“慮”
    D、“行”
    24、古羅馬的昆體良在《論演說家的教育》中,提出了( )的學習過程理論
    A、“模仿、理論、練習”
    B、“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
    C、“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jié)論”
    D、“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5、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 )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影響。
    A、情境交融
    B、以情染情
    C、以境觸情
    D、以境陶情
    26、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學術(shù)論文可分為( )幾種基本類型。
    A、理論探討性
    B、論證性論文
    B、綜合論述性論文
    D、預測性論文。
    27、屬于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的有( )
    A、教育終身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技術(shù)現(xiàn)代化
    28、我國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
    A、奏定學堂
    B、南洋公學
    C、鄉(xiāng)學
    D、京師同文館
    29、戰(zhàn)國后期出現(xiàn)的( )是我國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系統(tǒng)闡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位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chǎn)。
    A、《論語》
    B、《春秋》
    C、《學記》
    D、《春秋》
    30、根據(jù)研究假設的形成方式,可分為( )幾類。
    A、歸納性假設
    B、演繹性假設
    C、研究性假設
    D、預測性假設
    二、填空題 (15分)
    1、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途徑是( )相結(jié)合。
    2、宋代以后,( )成為國學,“四書”、“五經(jīng)”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
    3、學生的合法權(quán)利主要有受教育權(quán)和( )。
    4、西方“課程”一詞早出現(xiàn)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的著作( )之中。
    5、操行評定主要通過學生自評、集體互評、( )等三種途徑實現(xiàn)。
    6、新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三個方面闡述課程具體目標。
    7、1904年頒布了 ( ),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
    8、騎士教育是一種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體的特殊的( )形式。
    9、現(xiàn)代學校教育萌芽于( )時期。
    10、課外活動制定計劃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可行性、( )和明確性。
    11、 德育的方法中的說服教育法,包括語言說服和( )兩種。
    12、教育科學研究過程包括( )、研究的組織與實施、成果的分析與總結(jié)三大環(huán)節(jié)。
    13、( )作為構(gòu)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的藍圖。
    14、19世紀末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依據(jù)學生在( )的認識發(fā)展過程,提出了教學過程的五個階段。
    15、常見的教案有講義式、提綱式和( )三種。
    三、判斷對錯并做簡要說明 (25分)
    1、 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是一個等同的概念。
    2、 素質(zhì)教育就是要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學好。
    3、 素質(zhì)教育就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減負”就是不給或少給學生留課后作業(yè)。
    4、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
    5、教材是的課程資源。
    四、簡答題(20分)
    1、怎樣理解和執(zhí)行課程標準?
    2、簡述當代教育學發(fā)展的特點。
    3、一個好的研究假設的基本標準有哪些?
    4、學生學習的特殊性有哪些?
    5、簡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互補性及其對教育的要求。
    五、論述題 (30分)
    1、 結(jié)合自身實踐,闡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哪些?
    2、 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各有什么樣的心理特點?應該如何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