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名為《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古體長詩,在湖北省今年語文高考中被閱卷老師評為“最牛滿分作文”。24日晚,該文作者終于浮出水面——他就是武漢市漢南區(qū)第二中學學生周海洋。當晚,記者在漢南大道一棟民房中采訪到了周海洋。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再過兩個月才滿19歲的他,說起話來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許多文史知識張嘴就來,積累非常深厚,而對于這篇“最牛作文”,他卻非常謙虛,表示不過是自己人生長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當時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是我相信,它會是一篇滿分作文?!闭f起自己的文章,留著小平頭、一臉質樸的周海洋神情非常自信。他不認為自己的文章“最?!?,他說,這篇文章是借鑒了2005年一位四川考生的高考作文,那位學生可算“超級?!绷恕?BR> “我沒去過黃花崗”
在《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文首,周海洋用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紹了該詩歌的寫作背景:“九十七年之后,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于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門,百感并至,賦詩一首?!边@樣的記敘讓讀者身臨其境,但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本人其實并沒有去過廣州黃花崗。
周海洋告訴記者,他其實只去過武昌首義園,但對于黃花崗,通過網上和影視片中的資料,他已經非常熟悉,甚至隨口說道,黃花崗在白云山麓,原名紅花崗,因為黃花更有祭奠之意而改名“黃花崗”?!斑@種寫法可以說是像蘇軾那樣的‘故國神游’吧!”他說得興起,又開始背誦黃興那副的對聯(lián):“七十二健兒,酣戰(zhàn)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BR> “我自己有這個實力”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全文千余字,其中大部分用七言韻文寫就,作者是否早就寫好、背好,然后在考場上直接套用呢?這成為許多網友的猜測。周海洋坦然回應道,這篇文章就是自己在考場上寫出來的,“我自己有這個實力,根本不擔心寫不完?!?BR> 周海洋回憶,語文考試時,自己是按順序答題的,因為閱讀題的文言文自己恰恰復習過,所以幾乎沒花時間就完成了。到寫作文的時候他看看時間還剩下不到85分鐘,但“站在的門口”這個題目引發(fā)他聯(lián)翩浮想:“我想到過站在鴻門宴的門口,樊噲沖進帳篷的情景;想到過站在被轟開的晚清政府的門口,看到國運衰敗的祖國;想到過站在三峽大壩閘門的門口,也想到過自己正站在高考的門口,但是我最后還是選擇了站在歷史的門口,只是整個歷史太宏大了,我沒法把握,所以選擇了一個小切口,不過我并沒有局限在黃花崗,而是在文章里作了一些延伸?!?BR> 寫完這篇文章,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兩三分鐘時間,周海洋還是在監(jiān)考老師的提醒下才想起答題卡還沒填。對于這篇作文他非常自信:“我的作文水平在全區(qū)應該算比較好的,我想這應該是一篇滿分作文?!?BR> “有亮點總比平庸強”
剛剛見到記者時,周海洋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這篇文章其實受到了2005年一篇四川高考滿分作文《永遠的譚嗣同》的影響,如果自己這篇算“最?!钡脑?,那篇應該是“超級牛”。
“這篇文章可以稱為我的‘濫觴’?!敝芎Q髮@篇作文贊賞有加,他不認識這位作者,但已經把對方奉為自己的偶像,“因為時間關系,我的詩里面還有一些平仄、押韻上的問題,有些句子還非常青澀,和那篇文章相比,我這篇就不算什么了?!?BR> 因為自己的“偶像”曾經取得過成功,周海洋對這種古文、古詩的寫法也充滿了信心,“剛好這次高考對詩歌沒有限制,所以我就放手一試,我就是特別想把作文寫好。別人曾獲得過成功,有了先例,我也行。閱卷老師也喜歡亮點,有亮點總比平庸強。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全文)
清宣統(tǒng)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暴發(fā)。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zhàn)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后,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于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門,百感并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復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臺上炮聲隆,將士陳尸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洼難日見炊煙。宣戰(zhàn)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后西秋狝。
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復年??蓱z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復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云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制。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fā)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里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歷戰(zhàn)火,無復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lián)Q新天。
英雄何只黃花崗,無數忠魂紅旗間。百兆國子懷先輩,萬里江山動后人。
召公甘為社稷死,感君總能多奉獻。至今天下傳英名,不使君沒蔓草間。
今之河山多錦繡,不復沉淪如從前。工廠遍地多鐵馬,信息時代在眼前。
民眾康樂少悲苦,難以再見愁容顏。吾今立于陵門口,思緒紛飛感萬千。
聊謅一詩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見。
后記:今日之生活,皆先輩流血而成,今中國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崗耶?然吾平生只至黃花崗,愧矣。今年之秋,料黃花崗之黃花,應于秋風之中透香中華乎?
“當時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是我相信,它會是一篇滿分作文?!闭f起自己的文章,留著小平頭、一臉質樸的周海洋神情非常自信。他不認為自己的文章“最?!?,他說,這篇文章是借鑒了2005年一位四川考生的高考作文,那位學生可算“超級?!绷恕?BR> “我沒去過黃花崗”
在《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文首,周海洋用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紹了該詩歌的寫作背景:“九十七年之后,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于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門,百感并至,賦詩一首?!边@樣的記敘讓讀者身臨其境,但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本人其實并沒有去過廣州黃花崗。
周海洋告訴記者,他其實只去過武昌首義園,但對于黃花崗,通過網上和影視片中的資料,他已經非常熟悉,甚至隨口說道,黃花崗在白云山麓,原名紅花崗,因為黃花更有祭奠之意而改名“黃花崗”?!斑@種寫法可以說是像蘇軾那樣的‘故國神游’吧!”他說得興起,又開始背誦黃興那副的對聯(lián):“七十二健兒,酣戰(zhàn)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BR> “我自己有這個實力”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全文千余字,其中大部分用七言韻文寫就,作者是否早就寫好、背好,然后在考場上直接套用呢?這成為許多網友的猜測。周海洋坦然回應道,這篇文章就是自己在考場上寫出來的,“我自己有這個實力,根本不擔心寫不完?!?BR> 周海洋回憶,語文考試時,自己是按順序答題的,因為閱讀題的文言文自己恰恰復習過,所以幾乎沒花時間就完成了。到寫作文的時候他看看時間還剩下不到85分鐘,但“站在的門口”這個題目引發(fā)他聯(lián)翩浮想:“我想到過站在鴻門宴的門口,樊噲沖進帳篷的情景;想到過站在被轟開的晚清政府的門口,看到國運衰敗的祖國;想到過站在三峽大壩閘門的門口,也想到過自己正站在高考的門口,但是我最后還是選擇了站在歷史的門口,只是整個歷史太宏大了,我沒法把握,所以選擇了一個小切口,不過我并沒有局限在黃花崗,而是在文章里作了一些延伸?!?BR> 寫完這篇文章,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兩三分鐘時間,周海洋還是在監(jiān)考老師的提醒下才想起答題卡還沒填。對于這篇作文他非常自信:“我的作文水平在全區(qū)應該算比較好的,我想這應該是一篇滿分作文?!?BR> “有亮點總比平庸強”
剛剛見到記者時,周海洋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這篇文章其實受到了2005年一篇四川高考滿分作文《永遠的譚嗣同》的影響,如果自己這篇算“最?!钡脑?,那篇應該是“超級牛”。
“這篇文章可以稱為我的‘濫觴’?!敝芎Q髮@篇作文贊賞有加,他不認識這位作者,但已經把對方奉為自己的偶像,“因為時間關系,我的詩里面還有一些平仄、押韻上的問題,有些句子還非常青澀,和那篇文章相比,我這篇就不算什么了?!?BR> 因為自己的“偶像”曾經取得過成功,周海洋對這種古文、古詩的寫法也充滿了信心,“剛好這次高考對詩歌沒有限制,所以我就放手一試,我就是特別想把作文寫好。別人曾獲得過成功,有了先例,我也行。閱卷老師也喜歡亮點,有亮點總比平庸強。
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全文)
清宣統(tǒng)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廣州起義暴發(fā)。起義之軍百二十人持槍械攻入廣州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歧聞風而逃。然義軍終因寡不敵眾,數百清軍圍之,起義軍多戰(zhàn)死。旋革命黨人潘達微見而憐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黃花崗。九十七年之后,時值臘月,會天大雪,余滯于廣州,遂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門,百感并至,賦詩一首,詩曰:
赤焰難明赤縣天,百年群魔舞翩躚。國土已破何人見,金甌早缺有誰憐?
皇祚不復天威去,天朝迷夢化為煙。五口通商香港失,斷鴻聲中夷艦現。
圓明園中盡烈火,太和殿里無君顏。水師已覆巨艦沉,黃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樓上條約訂,馬關之約逆臣簽。大沽臺上炮聲隆,將士陳尸國門前。
新鬼啾啾舊鬼哭,京洼難日見炊煙。宣戰(zhàn)詔書何處尋?言說帝后西秋狝。
辛丑條約庚子恨,落日秋風哭寶劍。六十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空向長河咒逝川,不盡國愁在斯年。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民窮國敝割土地,償銀賠款年復年??蓱z越女夜夜哭,半國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義士,興中會中復青天。烈火已燃錘與鐮,今將炮火滅清廷。
槍聲驚破五羊城,英雄無懼揮寶劍。提攜玉泉為國死,何得英名在人間。
悲歌一曲從天落,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江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幾何,荒草斜陽土坯間。白云片片魂悠悠,黃花遍野使人愁。
義軍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載史書。黃花崗上土一抔,埋沒荒煙蔓草間。
起事何知一死難,的盧青驄勞鞍韉。青天白日滿地紅,鑲開碑上覆墓間。
行人往往悲舊事,含憤長憶孫逸仙。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見人間少帝制。百越之人總不忘,秋風秋雨濕黃花。
愁看長江東逝去,卻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憤鉤沉,但看祖國煥新顏。
滄桑浮沉憶浮生,吾輩發(fā)奮應向前。歲月如潮歌似夢,百年彈指一揮間。
紅塵夢里憶壯舉,烈士陵前有愧顏。吾儕不曾歷戰(zhàn)火,無復見此漫硝煙。
和平歲月憶往事,史海滄茫不親見。今春南嶺雪滿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橫飛四塞驚,草木含情風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lián)Q新天。
英雄何只黃花崗,無數忠魂紅旗間。百兆國子懷先輩,萬里江山動后人。
召公甘為社稷死,感君總能多奉獻。至今天下傳英名,不使君沒蔓草間。
今之河山多錦繡,不復沉淪如從前。工廠遍地多鐵馬,信息時代在眼前。
民眾康樂少悲苦,難以再見愁容顏。吾今立于陵門口,思緒紛飛感萬千。
聊謅一詩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見。
后記:今日之生活,皆先輩流血而成,今中國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崗耶?然吾平生只至黃花崗,愧矣。今年之秋,料黃花崗之黃花,應于秋風之中透香中華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