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痛苦的。但是,我還是要勸考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迎接高考,帶著鎖鏈也要跳舞。
高考的確存在弊端:一個人的素質(zhì),怎么憑那么幾張考卷就能衡量?高考又是痛苦的,特別是文科,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關(guān)鍵不是你有沒有思想,而是你能否順著考官的思想來思想。但是,對許多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來說,高考還是有益的人生挑戰(zhàn)。
說高考有益,理由有三:
第一,在我們的社會中,高考(如果能保持廉潔的話)還是相對公平的競爭。畢竟大家要用一套考卷論勝負(fù),不是靠關(guān)系。在這么大個國家,高考幾乎還是大學(xué)惟一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第二,十七八歲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從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對外部條件要求高,受不得一點委屈。高考則是他們的人生一課:這個制度有許多弊端,但是,你除了這條路沒有別的好走。世界是不完美的,可是人還要生活。你一生都要和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討價還價,并戰(zhàn)而勝之。高考是學(xué)會這個游戲的起點。
第三,人總愛干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但是,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你總要干些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而且要干好,然后才能獲得干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的資格。這個“資格”不是靠人家給你準(zhǔn)備好,而是要自己去掙來。高考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想通這三點,高考在某種程度上說,就變成了一個“游戲”。
我是1979年參加的高考。那年頭正是改革伊始,政策變得很快,高考的政治題也跟不上,昨天還背一套,今天就過時了,歷史課也是如此。不過,我當(dāng)時深信,什么東西也有其邏輯,你只要破了其密碼,就能找到其路數(shù)。所以,對政治和歷史考試,我視為“解碼游戲”,拒絕死記硬背。當(dāng)時人說文科不背不行,我則除了對古文背起來上癮外,拒絕背書,要解碼,后果然奏效,考了北京市文科前十到十五名,是一生少有的“優(yōu)勝記略”。更重要的是,那一時期我九點睡六點起,過得有滋有味。我對考試的心態(tài)是:你玩兒不過我,而是我要把你玩兒了。可惜,后來到考研,心態(tài)變了,覺得四年大學(xué)后還要死記硬背,氣不打一處來,結(jié)果考得很慘。
我勸考生,對高考有個積極的心態(tài)。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游戲”,但畢竟一生可能只經(jīng)歷,索性盡心去嘗試,看自己能走多遠(yuǎn)。你要是能在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游戲”中能達到中上等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人生中,還怕什么呢?
高考的確存在弊端:一個人的素質(zhì),怎么憑那么幾張考卷就能衡量?高考又是痛苦的,特別是文科,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關(guān)鍵不是你有沒有思想,而是你能否順著考官的思想來思想。但是,對許多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來說,高考還是有益的人生挑戰(zhàn)。
說高考有益,理由有三:
第一,在我們的社會中,高考(如果能保持廉潔的話)還是相對公平的競爭。畢竟大家要用一套考卷論勝負(fù),不是靠關(guān)系。在這么大個國家,高考幾乎還是大學(xué)惟一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第二,十七八歲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從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對外部條件要求高,受不得一點委屈。高考則是他們的人生一課:這個制度有許多弊端,但是,你除了這條路沒有別的好走。世界是不完美的,可是人還要生活。你一生都要和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討價還價,并戰(zhàn)而勝之。高考是學(xué)會這個游戲的起點。
第三,人總愛干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但是,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你總要干些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而且要干好,然后才能獲得干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的資格。這個“資格”不是靠人家給你準(zhǔn)備好,而是要自己去掙來。高考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想通這三點,高考在某種程度上說,就變成了一個“游戲”。
我是1979年參加的高考。那年頭正是改革伊始,政策變得很快,高考的政治題也跟不上,昨天還背一套,今天就過時了,歷史課也是如此。不過,我當(dāng)時深信,什么東西也有其邏輯,你只要破了其密碼,就能找到其路數(shù)。所以,對政治和歷史考試,我視為“解碼游戲”,拒絕死記硬背。當(dāng)時人說文科不背不行,我則除了對古文背起來上癮外,拒絕背書,要解碼,后果然奏效,考了北京市文科前十到十五名,是一生少有的“優(yōu)勝記略”。更重要的是,那一時期我九點睡六點起,過得有滋有味。我對考試的心態(tài)是:你玩兒不過我,而是我要把你玩兒了。可惜,后來到考研,心態(tài)變了,覺得四年大學(xué)后還要死記硬背,氣不打一處來,結(jié)果考得很慘。
我勸考生,對高考有個積極的心態(tài)。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游戲”,但畢竟一生可能只經(jīng)歷,索性盡心去嘗試,看自己能走多遠(yuǎn)。你要是能在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游戲”中能達到中上等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人生中,還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