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講義:稅法2第二章 個人所得稅(第六節(jié)f)

字號:

8、財產(chǎn)租賃所得的計稅方法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費用扣除計算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相同。財產(chǎn)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nèi)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在確定財產(chǎn)租賃的應納稅所得額時,納稅人在出租財產(chǎn)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和教育費附加,可持完稅(繳款)憑證,從其財產(chǎn)租賃收入中扣除。準予扣除的項目除了規(guī)定費用和有關稅、費外,還準予扣除能夠提供有效、準確憑證,證明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chǎn)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允許扣除的修繕費用,以每次800元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準予在下一次繼續(xù)扣除,直到扣完為止。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
    每次(月)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準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800元每次(月)收入超過400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準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1-20%)
    稅率為20%但對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從01年1月1日起按10%征收個人所得稅。
    9、財產(chǎn)轉讓所得的計稅方法“每次”是指以一件財產(chǎn)的所有權一次轉讓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財產(chǎn)轉讓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財產(chǎn)原值-合理稅費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
    10、偶然所得的計稅方法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20%)
    11、個人所得稅的特殊計稅方法
     (1)扣除捐贈款的計稅方法捐贈扣除限額=應納稅所得額×30%實際捐贈額小于捐贈扣除限額時,允許扣除的捐贈額=實際捐贈額;實際捐贈額大于捐贈扣除限額時,只能按捐贈限額扣除。
    (2)境外繳納稅額抵免的計稅方法個人所得稅的抵免限額采用分國限額法。公式為:
    來自某國或某地區(qū)的抵免限額=Σ(來自某國或某地區(qū)的某一應稅項目的所得-費用減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或:
    =Σ(來自某國或某地區(qū)的某一應稅項目的凈所得+境外實繳稅款-費用減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允許抵免額要分國確定。對于超限額部分不允許在應納稅額中抵扣但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仍來自該國家或地區(qū)的不足限額中補扣。下一年度結轉后仍有超限額的,可繼續(xù)結轉,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應納稅額=Σ(來自某國或某地區(qū)的所得-費用減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允許抵免額(3)兩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計稅方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應當對每個人取得的收入分別按照稅法規(guī)定減除費用后計算納稅,即實行“先分、后扣、再稅”的辦法。
    (4)對從事建筑安裝業(yè)個人取得所得的征稅辦法(5)對從事廣告業(yè)個人取得所得的征稅辦法納稅人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提供名義、形象而取得的所得,按勞務報酬所得征稅;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提供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視情況按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項目征稅;扣繳義務人的本單位人員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取得的由本單位支付的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