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小學,位于阜新市新邱區(qū)長營子鎮(zhèn)高山屯,屬醫(yī)巫閭山余脈,海拔450多米,是省內海拔高的小學。這里只有14名學生,一名老師和一名代課老師。
2005年9月1日,張紅新正式成為這里的一名教師。雖然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異常艱苦,可是他卻說:能在全省海拔高的小學教書,我很自豪。
柏油路修到高山邊上才不到兩年,下車后還要步行上山下溝20分鐘才能到高山小學。手機信號半年前才到這里,與家里通話,要把手機放到房檐上的一個位置,只能聽不能說。
2005年9月,當時有19名學生的高山小學,64歲的老師姜連國退休了,新邱區(qū)教育局為高山小學送來了24歲的張紅新。從此,張紅新接過了姜連國的接力棒。
在家從來沒有燒過爐子、沒做過飯的張紅新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剛到學校時,學校剛剛翻蓋了新校舍,有一個鍋爐,冬天要燒暖氣,“那一年的冬天我從來沒脫過衣服睡覺,半夜要兩次去填煤,不然要凍壞暖氣的。 ”
2006年,經(jīng)人介紹,張紅新處了女朋友,女孩得知張紅新是一位教師,心里很滿意,可后來知道張紅新是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山里小學,也想和小張吹了,但看小張人老實、厚道,對她也好,女孩再沒說什么。 2008年初,兩人結婚了。
小張說,以前從來不知道高山這個地方,也沒想這里有多苦,覺得年輕人就是要好好鍛煉鍛煉才有成就的。沒想到在這里每天除了10幾個學生外,看不到幾個人,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每個周日下午,小張騎著摩托車回到學校,遇著下雨和下雪天可就慘了,“車根本沒法開,全是泥,下不了山,可干糧只帶了一周的。 ”
2006年3月,小張到區(qū)里給學生領教材和本,整整3個編織袋的書,剛過長營子鎮(zhèn)臺頭皋村,車就陷在雪地里,小張就從后面推著三輪車走了8里上坡路,車到梁頂時實在是走不動了,司機也告饒了:“老弟,真的沒有辦法了,你自己把這些東西扛走吧。 ”正好有兩名村民路過,看著小張一個人領書回來,就一人扛一包書,3個人將教材和本扛到了學校。學生們看到小張老師渾身是泥,拉著小張老師的手哭了。
2005年9月1日,張紅新正式成為這里的一名教師。雖然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異常艱苦,可是他卻說:能在全省海拔高的小學教書,我很自豪。
柏油路修到高山邊上才不到兩年,下車后還要步行上山下溝20分鐘才能到高山小學。手機信號半年前才到這里,與家里通話,要把手機放到房檐上的一個位置,只能聽不能說。
2005年9月,當時有19名學生的高山小學,64歲的老師姜連國退休了,新邱區(qū)教育局為高山小學送來了24歲的張紅新。從此,張紅新接過了姜連國的接力棒。
在家從來沒有燒過爐子、沒做過飯的張紅新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剛到學校時,學校剛剛翻蓋了新校舍,有一個鍋爐,冬天要燒暖氣,“那一年的冬天我從來沒脫過衣服睡覺,半夜要兩次去填煤,不然要凍壞暖氣的。 ”
2006年,經(jīng)人介紹,張紅新處了女朋友,女孩得知張紅新是一位教師,心里很滿意,可后來知道張紅新是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山里小學,也想和小張吹了,但看小張人老實、厚道,對她也好,女孩再沒說什么。 2008年初,兩人結婚了。
小張說,以前從來不知道高山這個地方,也沒想這里有多苦,覺得年輕人就是要好好鍛煉鍛煉才有成就的。沒想到在這里每天除了10幾個學生外,看不到幾個人,就像與世隔絕一樣。
每個周日下午,小張騎著摩托車回到學校,遇著下雨和下雪天可就慘了,“車根本沒法開,全是泥,下不了山,可干糧只帶了一周的。 ”
2006年3月,小張到區(qū)里給學生領教材和本,整整3個編織袋的書,剛過長營子鎮(zhèn)臺頭皋村,車就陷在雪地里,小張就從后面推著三輪車走了8里上坡路,車到梁頂時實在是走不動了,司機也告饒了:“老弟,真的沒有辦法了,你自己把這些東西扛走吧。 ”正好有兩名村民路過,看著小張一個人領書回來,就一人扛一包書,3個人將教材和本扛到了學校。學生們看到小張老師渾身是泥,拉著小張老師的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