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鍋里
「變壞」或者「完蛋」,英文叫做go to pot。按go to pot直譯是「去鍋里」,跟「完蛋」等等有甚么關(guān)系呢?這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是:人們煮肉類或者其他食物的時候,一般都會先把它切碎,然后放進鍋里。所以,go t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o pot有「給切碎、破壞」的意思。
另一個解釋是:從前有個裁縫,每逢看見送葬隊伍打從門口經(jīng)過,就會把一塊石頭放進鍋里。最后,輪到他自己給人送上墳場了,有人就說:He’s gone to pot(他進鍋里去了)。
無論哪一個解釋正確,go to pot現(xiàn)在一般都不是用來指「切碎食物」或者「給送上墳場」了。同時,這個詞一般不會在嚴肅的場合或者文章里使用,不過,在俚語里卻是很常見的,例如:
The British Empire is going to pot. (大英帝國快要完蛋了。)
He worked so hard that his health went to pot. (他工作過勞,結(jié)果犧牲了健康。)
2. 走跳板
一個國家的成語,多少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英國人有海盜文化,所以,不少通用成語其實是海盜黑話,walk the plank就是一個例子。
根據(jù)字面意思,walk the plank即「在木板上走」。不知道成語典故的人不會知道,這木板其實是走向死亡的跳板。
十七世紀的時候,西方海盜處置俘虜?shù)囊粋€辦法是蒙著他們眼睛,迫他們在伸到舷外的跳板上向前走,讓他們掉落海里淹死。所以,后來英國人就用walk the plank來指被迫辭職、毀滅等,例如:
There are many who believe that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sho考試大-全國教育類網(wǎng)站(www.Examda。com)uld be made to walk the plank. (很多人都認為簡體字是應(yīng)該廢棄的。)
Unable to meet the general manager’s expectations, he had to walk the plank. (他無法符合總經(jīng)理的要求,不得不離職了。)
3. 不配跟人家掌燭
北宋大臣韓琦有一次晚上寫信,「令一侍兵持燭于旁」;那侍兵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手上蠟燭竟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然燒著了韓琦的胡須。要不是韓琦大量,保護那侍兵,那侍兵恐怕就要捱主吏鞭打了(《語林》卷十四)英國人會說:That soldier in waiting literally couldn’t hold a candle to Han Chi(那侍兵實在不配跟韓琦掌燭)。
電器發(fā)明之前,英國人和中國人一樣靠蠟燭照明。工匠晚上做工,會叫學(xué)徒給他掌燭;有錢人晚上從酒館、戲院等回家,也有仆從拿著火把引路。仆從跟主人的身分本來就很懸殊;假如連做仆從給人家掌燭都不配,那么,雙方的地位、能耐等一定是相差很遠的了。
所以,人們現(xiàn)在往往用can’t hold a handle to或 not fit to hold a candle to(不配跟……掌燭)來說「遠遠比不上」,例如:
In terms of intelligence, he is not fit to hold a candle to Tom. (就聰明來說,他遠遠比不上湯姆。)
4. 醉得和貴族一樣
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喜歡喝酒,可是,不要說美酒,普通來源:www.examda.com酒也不是人人都有錢可以買來喝個痛快。所以,晉朝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小吏)送酒給貧困的陶潛,千古傳為美談;唐朝李白沒有白衣給他送酒,一句「正值傾家無酒錢」的嘆息就遺響到今天了。
古時英國平民當(dāng)然也不會輕易有錢喝得大醉。貴族可不同了。只要他們喜歡,喝酒要喝多少都可以。不少時髦貴族更喜歡自夸酒量,以一口氣喝幾瓶為榮。所以,英文有這樣一句成語:as drunk as a lord。這成語直譯是「醉得和貴族一樣」,意譯則是「酩酊大醉」,例如:
He gulped down one glass of whisky after another, and was as drunk as a lord in next to no time. (他灌下了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很快就酩酊大醉了。)
5. 撲克臉
三國時,曹操有一趟派人去行刺劉備。那人到了劉備面前,「色動而神懼」,給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破綻,于是慌忙越墻逃走了(《智囊補》)。
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人們往往得喜怒不形于色才會成功?!赶才恍斡谏?,英國人叫做keep a poker face。
poker face(撲克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按打撲克的時候,人們自自然然會擺出一副木無表情的面孔,以免對方從自己面上神色猜到自己手上拿的是甚么牌。
這就是英國人把「木無表情的臉」或「面無表情的人」叫做poker face的原因。He listened with a poker face即「他木無表情地聽」。
Poker face是名詞,形容詞是poker-faced,例如:The poker-faced soldiers seemed totally devoid of humour(那些士兵木無表情,似乎完全沒有幽默感)。
「變壞」或者「完蛋」,英文叫做go to pot。按go to pot直譯是「去鍋里」,跟「完蛋」等等有甚么關(guān)系呢?這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是:人們煮肉類或者其他食物的時候,一般都會先把它切碎,然后放進鍋里。所以,go t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o pot有「給切碎、破壞」的意思。
另一個解釋是:從前有個裁縫,每逢看見送葬隊伍打從門口經(jīng)過,就會把一塊石頭放進鍋里。最后,輪到他自己給人送上墳場了,有人就說:He’s gone to pot(他進鍋里去了)。
無論哪一個解釋正確,go to pot現(xiàn)在一般都不是用來指「切碎食物」或者「給送上墳場」了。同時,這個詞一般不會在嚴肅的場合或者文章里使用,不過,在俚語里卻是很常見的,例如:
The British Empire is going to pot. (大英帝國快要完蛋了。)
He worked so hard that his health went to pot. (他工作過勞,結(jié)果犧牲了健康。)
2. 走跳板
一個國家的成語,多少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英國人有海盜文化,所以,不少通用成語其實是海盜黑話,walk the plank就是一個例子。
根據(jù)字面意思,walk the plank即「在木板上走」。不知道成語典故的人不會知道,這木板其實是走向死亡的跳板。
十七世紀的時候,西方海盜處置俘虜?shù)囊粋€辦法是蒙著他們眼睛,迫他們在伸到舷外的跳板上向前走,讓他們掉落海里淹死。所以,后來英國人就用walk the plank來指被迫辭職、毀滅等,例如:
There are many who believe that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sho考試大-全國教育類網(wǎng)站(www.Examda。com)uld be made to walk the plank. (很多人都認為簡體字是應(yīng)該廢棄的。)
Unable to meet the general manager’s expectations, he had to walk the plank. (他無法符合總經(jīng)理的要求,不得不離職了。)
3. 不配跟人家掌燭
北宋大臣韓琦有一次晚上寫信,「令一侍兵持燭于旁」;那侍兵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手上蠟燭竟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然燒著了韓琦的胡須。要不是韓琦大量,保護那侍兵,那侍兵恐怕就要捱主吏鞭打了(《語林》卷十四)英國人會說:That soldier in waiting literally couldn’t hold a candle to Han Chi(那侍兵實在不配跟韓琦掌燭)。
電器發(fā)明之前,英國人和中國人一樣靠蠟燭照明。工匠晚上做工,會叫學(xué)徒給他掌燭;有錢人晚上從酒館、戲院等回家,也有仆從拿著火把引路。仆從跟主人的身分本來就很懸殊;假如連做仆從給人家掌燭都不配,那么,雙方的地位、能耐等一定是相差很遠的了。
所以,人們現(xiàn)在往往用can’t hold a handle to或 not fit to hold a candle to(不配跟……掌燭)來說「遠遠比不上」,例如:
In terms of intelligence, he is not fit to hold a candle to Tom. (就聰明來說,他遠遠比不上湯姆。)
4. 醉得和貴族一樣
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喜歡喝酒,可是,不要說美酒,普通來源:www.examda.com酒也不是人人都有錢可以買來喝個痛快。所以,晉朝江州刺史王弘派白衣(小吏)送酒給貧困的陶潛,千古傳為美談;唐朝李白沒有白衣給他送酒,一句「正值傾家無酒錢」的嘆息就遺響到今天了。
古時英國平民當(dāng)然也不會輕易有錢喝得大醉。貴族可不同了。只要他們喜歡,喝酒要喝多少都可以。不少時髦貴族更喜歡自夸酒量,以一口氣喝幾瓶為榮。所以,英文有這樣一句成語:as drunk as a lord。這成語直譯是「醉得和貴族一樣」,意譯則是「酩酊大醉」,例如:
He gulped down one glass of whisky after another, and was as drunk as a lord in next to no time. (他灌下了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很快就酩酊大醉了。)
5. 撲克臉
三國時,曹操有一趟派人去行刺劉備。那人到了劉備面前,「色動而神懼」,給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破綻,于是慌忙越墻逃走了(《智囊補》)。
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人們往往得喜怒不形于色才會成功?!赶才恍斡谏?,英國人叫做keep a poker face。
poker face(撲克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按打撲克的時候,人們自自然然會擺出一副木無表情的面孔,以免對方從自己面上神色猜到自己手上拿的是甚么牌。
這就是英國人把「木無表情的臉」或「面無表情的人」叫做poker face的原因。He listened with a poker face即「他木無表情地聽」。
Poker face是名詞,形容詞是poker-faced,例如:The poker-faced soldiers seemed totally devoid of humour(那些士兵木無表情,似乎完全沒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