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
誰都知道牙齒是沒有皮的,可是,英文卻有一個成語說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以牙齒皮之差),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這成語出自《圣經(jīng).約伯記》。據(jù)說來源:www.examda.com,約伯十分富有,而且篤信上帝,魔鬼認(rèn)為這無非是因為上帝特別厚待他。上帝于是容許魔鬼用種種苦難考驗約伯,使他家破人亡,但約伯始終沒有背棄上帝。最后,上帝不但讓他脫離苦難,而且比從前更加幸福了。在談到他經(jīng)歷的種種苦難時,約伯曾經(jīng)這樣說∶I have escaped by the skin of my teeth(我僅以牙齒皮之差幸免于難)。換言之,他是只差那么一點(diǎn)兒就要遭殃的了。
現(xiàn)在,人們常常用 by the skin of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one’s teeth來說“剛好”或“勉強(qiáng)”,例如(1)I missed the train by the skin of my teeth(我就是遲了那么一點(diǎn),沒能趕上火車)。(2)I caught the train by the sk in of my teeth(我要是慢那么一點(diǎn),就不能趕上火車了)。
2.a(chǎn)ssassin
戰(zhàn)國時,魏國信陵君請力士朱亥用大槌擊殺魏將晉鄙,奪了他的兵符救了趙國,千古傳為美談。李白在《俠客行》里說朱亥刺殺晉鄙之前是喝得醉醺醺的∶“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救趙揮金槌?!焙攘巳闹旌ジ静恢朗裁唇凶鑫kU了。
西方的刺客行事前似乎卻不是喝酒,而是吸印度大麻,所以英文叫刺客做assassin。這個字源自十一世紀(jì)∶當(dāng)時波斯有一個秘密回教狂熱組織,常常以暗殺手
段對付異己,爭取領(lǐng)導(dǎo)回教世界的地位。教徒奉命執(zhí)行刺殺任務(wù)前,會吸食印度大麻紓緩內(nèi)心緊張。阿拉伯語叫這種大麻做hashish,吸食hashish的人則叫
hashshashin。經(jīng)過拉丁化之后,Hashshashin就成為英文的assassin(刺客)、assassinate(行刺,作動詞用)、assassination(行刺,作名詞用)了。
Assassinate等字現(xiàn)在也可引伸解作“詆毀”,例如∶That is a piece of character assassination(那是詆毀人家的人格了)。
3.warts and all
據(jù)說,漢元帝由于后宮太多,叫畫工把她們的容貌畫下來,讓他得以“按圖索驥”召幸。宮人于是紛紛賄賂畫工,請他把自己畫得美麗一點(diǎn)。李白在《于闐采花》詩里說“丹青能令丑者妍”,詠的就是這個故事。
不過,也有人不喜歡畫工弄虛作假美化他們的。例如十七世紀(jì)英國護(hù)國公克倫威爾(Oliver 來源:考試大Cromwell)請人給他畫像,聲明要絕對寫實(shí),連他面上的“粉刺、肉粒等等(pimples,warts and all)”都必須畫出來,否則采集者退散他就一個錢畫費(fèi)都不付。從此,warts and all成了“毫不掩飾缺點(diǎn)”的意思,例如∶What the readers want is a warts-and-all description of the man(讀者要的,是一篇不諱言他這個種種缺點(diǎn)的報道)。
4.Have irons in the fire
幾件事同時做,或者一個辦法行不通還有其他辦法,英文叫做have(several/many/a number of等 等 )irons in the fire。表面看來,這成語來自打鐵業(yè),其實(shí)不然。
按iron作可數(shù)名詞用的時候,指的是“鐵器”或“熨斗”,不是鐵這種金屬。Have ir來源:考試大ons in the fire是洗燙業(yè)用語∶從前洗燙工人沒有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會把兩三個熨斗同時放在火上烘,這樣,一個熨斗冷了,就可以馬上改用另一個了。所以,Have irons in the fire往往引伸為“一個辦法行不通還有其他辦法”的意思.
當(dāng)然,洗燙工人放在火上的熨斗太多,熨斗燒得太熱,用時可能把衣服毀了。所以,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就是“要做的事太多,兼顧不來”的意思,例如∶He had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and he couldn’t manage(他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他沒法兼顧)。
5.havoc
漢朝有一首童謠說∶“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貴于金?!睉?zhàn)云過處,華屋丘墟,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了。所以,英國人把havoc這個字解作“大破壞”。
按havoc本作havock,是軍事用語。從前來源:www.examda.com英格蘭軍隊攻占了敵人領(lǐng)土,司令假如高呼∶Havock!等于下令手下盡情搶掠屠殺。Havock這個口號,到了理查二世一三七七年登上英格蘭王位之后,才禁止軍隊使用,違者處死?,F(xiàn)在,cry havoc往往引伸為“鼓動暴行”、“發(fā)出災(zāi)難信來源:考試大號”的意思,play havocwith則“大肆破壞”,例如∶(1)The storm played havoc with the crops(暴風(fēng)大肆破壞了田間作物)。(2)Realizing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not listen to reason,they decided to cry havoc and turned terrorists(他們發(fā)覺政府是不可理喻的了,于是決定策動暴行,成了恐怖分子)。
誰都知道牙齒是沒有皮的,可是,英文卻有一個成語說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以牙齒皮之差),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這成語出自《圣經(jīng).約伯記》。據(jù)說來源:www.examda.com,約伯十分富有,而且篤信上帝,魔鬼認(rèn)為這無非是因為上帝特別厚待他。上帝于是容許魔鬼用種種苦難考驗約伯,使他家破人亡,但約伯始終沒有背棄上帝。最后,上帝不但讓他脫離苦難,而且比從前更加幸福了。在談到他經(jīng)歷的種種苦難時,約伯曾經(jīng)這樣說∶I have escaped by the skin of my teeth(我僅以牙齒皮之差幸免于難)。換言之,他是只差那么一點(diǎn)兒就要遭殃的了。
現(xiàn)在,人們常常用 by the skin of 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one’s teeth來說“剛好”或“勉強(qiáng)”,例如(1)I missed the train by the skin of my teeth(我就是遲了那么一點(diǎn),沒能趕上火車)。(2)I caught the train by the sk in of my teeth(我要是慢那么一點(diǎn),就不能趕上火車了)。
2.a(chǎn)ssassin
戰(zhàn)國時,魏國信陵君請力士朱亥用大槌擊殺魏將晉鄙,奪了他的兵符救了趙國,千古傳為美談。李白在《俠客行》里說朱亥刺殺晉鄙之前是喝得醉醺醺的∶“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救趙揮金槌?!焙攘巳闹旌ジ静恢朗裁唇凶鑫kU了。
西方的刺客行事前似乎卻不是喝酒,而是吸印度大麻,所以英文叫刺客做assassin。這個字源自十一世紀(jì)∶當(dāng)時波斯有一個秘密回教狂熱組織,常常以暗殺手
段對付異己,爭取領(lǐng)導(dǎo)回教世界的地位。教徒奉命執(zhí)行刺殺任務(wù)前,會吸食印度大麻紓緩內(nèi)心緊張。阿拉伯語叫這種大麻做hashish,吸食hashish的人則叫
hashshashin。經(jīng)過拉丁化之后,Hashshashin就成為英文的assassin(刺客)、assassinate(行刺,作動詞用)、assassination(行刺,作名詞用)了。
Assassinate等字現(xiàn)在也可引伸解作“詆毀”,例如∶That is a piece of character assassination(那是詆毀人家的人格了)。
3.warts and all
據(jù)說,漢元帝由于后宮太多,叫畫工把她們的容貌畫下來,讓他得以“按圖索驥”召幸。宮人于是紛紛賄賂畫工,請他把自己畫得美麗一點(diǎn)。李白在《于闐采花》詩里說“丹青能令丑者妍”,詠的就是這個故事。
不過,也有人不喜歡畫工弄虛作假美化他們的。例如十七世紀(jì)英國護(hù)國公克倫威爾(Oliver 來源:考試大Cromwell)請人給他畫像,聲明要絕對寫實(shí),連他面上的“粉刺、肉粒等等(pimples,warts and all)”都必須畫出來,否則采集者退散他就一個錢畫費(fèi)都不付。從此,warts and all成了“毫不掩飾缺點(diǎn)”的意思,例如∶What the readers want is a warts-and-all description of the man(讀者要的,是一篇不諱言他這個種種缺點(diǎn)的報道)。
4.Have irons in the fire
幾件事同時做,或者一個辦法行不通還有其他辦法,英文叫做have(several/many/a number of等 等 )irons in the fire。表面看來,這成語來自打鐵業(yè),其實(shí)不然。
按iron作可數(shù)名詞用的時候,指的是“鐵器”或“熨斗”,不是鐵這種金屬。Have ir來源:考試大ons in the fire是洗燙業(yè)用語∶從前洗燙工人沒有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會把兩三個熨斗同時放在火上烘,這樣,一個熨斗冷了,就可以馬上改用另一個了。所以,Have irons in the fire往往引伸為“一個辦法行不通還有其他辦法”的意思.
當(dāng)然,洗燙工人放在火上的熨斗太多,熨斗燒得太熱,用時可能把衣服毀了。所以,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就是“要做的事太多,兼顧不來”的意思,例如∶He had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and he couldn’t manage(他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他沒法兼顧)。
5.havoc
漢朝有一首童謠說∶“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貴于金?!睉?zhàn)云過處,華屋丘墟,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了。所以,英國人把havoc這個字解作“大破壞”。
按havoc本作havock,是軍事用語。從前來源:www.examda.com英格蘭軍隊攻占了敵人領(lǐng)土,司令假如高呼∶Havock!等于下令手下盡情搶掠屠殺。Havock這個口號,到了理查二世一三七七年登上英格蘭王位之后,才禁止軍隊使用,違者處死?,F(xiàn)在,cry havoc往往引伸為“鼓動暴行”、“發(fā)出災(zāi)難信來源:考試大號”的意思,play havocwith則“大肆破壞”,例如∶(1)The storm played havoc with the crops(暴風(fēng)大肆破壞了田間作物)。(2)Realizing that the government would not listen to reason,they decided to cry havoc and turned terrorists(他們發(fā)覺政府是不可理喻的了,于是決定策動暴行,成了恐怖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