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考核固定資產主線+外幣折算+計提資產減值+會計估計變更+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天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山公司)為一家上市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天山公司2007年至2009年與固定資產及其他有關的業(yè)務資料如下:
(1)2007年1月15日,天山公司從國外購進一臺大型生產設備,用于生產化妝品。該設備的買價為200萬美元,發(fā)生境外運輸費、保險費等10萬美元,已支付110萬美元。同時,用人民幣支付進口關稅165.9萬元,支付增值稅310.23萬元,支付境內運費3.87萬元。設備運到后,當即投入安裝。天山公司對外幣業(yè)務采用業(yè)務發(fā)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9元人民幣。
(2)2007年1月,天山公司以自營方式安裝該生產設備,安裝期間領用生產用原材料實際成本和計稅價格均為3萬元,領用外購的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和計稅價格均為8萬元,發(fā)生安裝工人工資4.13萬元,沒有發(fā)生其他相關稅費。該原材料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庫存商品已計提1萬元存貨跌價準備。安裝工作于2月28日完成,當日投入使用。
(3)該生產設備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預計凈殘值為139萬元。
(4)2007年12月31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8元人民幣。天山公司按年計算匯兌損益。
(5)2008年1月1日,鑒于出現了新技術加速了設備的更新換代,天山公司決定將該生產設備的使用年限由6年減少到5年,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不變。
(6)2008年8月10日,天山公司歸還設備供應商貨款40萬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77元人民幣。年末市場匯率為1美元=7.7元人民幣。
(7)2008年12月31日,天山公司在對該生產設備進行檢查時發(fā)現,由于消費者喜好發(fā)生變化,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惡化,該生產設備出現了減值的跡象,需要估計該生產設備的可收回金額。
經測算,該生產設備的銷售凈價為1200萬元;該生產設備在未來3年內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50萬元、420萬元、400萬元,2008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該生產設備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形成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300萬元;假定按照5%的折現率和相應期間的時間價值系數計算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已知部分時間價值系數如下:
(8)2009年1月1日,該生產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與計提減值之前相比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計凈殘值由計提減值前的139萬元下降到71.85萬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9)2009年7月30日,天山公司將該生產設備換入了所需的原材料。假設該生產設備的公允價值等于其賬面價值,在交換中,取得等值的原材料(含稅),并收到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10)2009年12月31日,該批原材料已被領用一半,剩余一半原材料的成本為494.34萬元。該材料用于生產甲產品,預計所生產的甲產品的成本為700萬元,甲產品的預計售價為650萬元,銷售甲產品預計發(fā)生的相關稅金和銷售費用為3萬元。
要求:
(1)編制2007年1月15日購入該大型設備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07年1-2月安裝該生產設備、完工轉為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3)計算2007年度該生產設備計提的折舊額,并編制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4)計算2007年應付賬款外幣賬戶的匯兌差額,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5)指出2008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變更應采取的處理方法,計算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6)對2008年歸還貨款進行賬務處理;計算2008年該應付賬款外幣賬戶的匯兌差額。
(7)計算2008年12月31日該生產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確定其應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8)計算2009年度該生產設備資產置換前的賬面價值;編制與該資產置換有關的會計分錄。
(9)計算2009年12月31日原材料應計提的跌價準備,并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天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山公司)為一家上市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yè),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天山公司2007年至2009年與固定資產及其他有關的業(yè)務資料如下:
(1)2007年1月15日,天山公司從國外購進一臺大型生產設備,用于生產化妝品。該設備的買價為200萬美元,發(fā)生境外運輸費、保險費等10萬美元,已支付110萬美元。同時,用人民幣支付進口關稅165.9萬元,支付增值稅310.23萬元,支付境內運費3.87萬元。設備運到后,當即投入安裝。天山公司對外幣業(yè)務采用業(yè)務發(fā)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9元人民幣。
(2)2007年1月,天山公司以自營方式安裝該生產設備,安裝期間領用生產用原材料實際成本和計稅價格均為3萬元,領用外購的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和計稅價格均為8萬元,發(fā)生安裝工人工資4.13萬元,沒有發(fā)生其他相關稅費。該原材料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庫存商品已計提1萬元存貨跌價準備。安裝工作于2月28日完成,當日投入使用。
(3)該生產設備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預計凈殘值為139萬元。
(4)2007年12月31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8元人民幣。天山公司按年計算匯兌損益。
(5)2008年1月1日,鑒于出現了新技術加速了設備的更新換代,天山公司決定將該生產設備的使用年限由6年減少到5年,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不變。
(6)2008年8月10日,天山公司歸還設備供應商貨款40萬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77元人民幣。年末市場匯率為1美元=7.7元人民幣。
(7)2008年12月31日,天山公司在對該生產設備進行檢查時發(fā)現,由于消費者喜好發(fā)生變化,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惡化,該生產設備出現了減值的跡象,需要估計該生產設備的可收回金額。
經測算,該生產設備的銷售凈價為1200萬元;該生產設備在未來3年內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50萬元、420萬元、400萬元,2008年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該生產設備使用壽命結束時處置形成的現金流量凈額合計為300萬元;假定按照5%的折現率和相應期間的時間價值系數計算該生產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已知部分時間價值系數如下:
(8)2009年1月1日,該生產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與計提減值之前相比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計凈殘值由計提減值前的139萬元下降到71.85萬元,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9)2009年7月30日,天山公司將該生產設備換入了所需的原材料。假設該生產設備的公允價值等于其賬面價值,在交換中,取得等值的原材料(含稅),并收到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10)2009年12月31日,該批原材料已被領用一半,剩余一半原材料的成本為494.34萬元。該材料用于生產甲產品,預計所生產的甲產品的成本為700萬元,甲產品的預計售價為650萬元,銷售甲產品預計發(fā)生的相關稅金和銷售費用為3萬元。
要求:
(1)編制2007年1月15日購入該大型設備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07年1-2月安裝該生產設備、完工轉為固定資產的會計分錄。
(3)計算2007年度該生產設備計提的折舊額,并編制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4)計算2007年應付賬款外幣賬戶的匯兌差額,并編制相關的會計分錄。
(5)指出2008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變更應采取的處理方法,計算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6)對2008年歸還貨款進行賬務處理;計算2008年該應付賬款外幣賬戶的匯兌差額。
(7)計算2008年12月31日該生產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確定其應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8)計算2009年度該生產設備資產置換前的賬面價值;編制與該資產置換有關的會計分錄。
(9)計算2009年12月31日原材料應計提的跌價準備,并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