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26、 天天股份有限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公司”),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 3年4月30日批準對外報出。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該公司發(fā)生的應納稅時間差異預計在未來3年內能夠轉回,公司計提的各項資產(chǎn)減值準備作為時間性差異處理。按稅法規(guī)定,當年發(fā)生的價內稅和折舊可在當年抵扣,不得提前或延后申報抵扣。不考慮除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天天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該公司發(fā)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以及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注冊會計師到天天公司進行年度審計,要求企業(yè)出具《管理*聲明書》,保證企業(yè)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企業(yè)隨后提供了一份《稅務處理決定書》,并告知,由于“時間緊”,尚未對此作出賬務處理?!抖悇仗幚頉Q定書》內容如下:
“天天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你單位涉稅一案,調查取證已終結,現(xiàn)查明具體違法事實如下:
一、未按規(guī)定交納營業(yè)稅:
1.1997年1月—12月收取的技術性收入3915176.97元;在管理費賬貸方收取的復印費、裝訂費5052.50元;在應付及暫存科目收取的技術服務費、咨詢費627970.51元,共計4548199.98元,未交納各項稅費。
2.1998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4700000元;在管理費賬貸方收取的復印費、裝訂費10247.45元;收取的房租收入1103742.50元;其他收入9018.35元,共計5823008.30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3.1999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3190000元;房租收入1630450元;其他收入24374.55元,共計4844824.55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4.2000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4060197.36元;房租收入1177888.48元;其他收入430923.19元,共計5669009.03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5.2001年12月底在預收合同款橫向合同科目收取的技術性收入5496246.63元,預收縱向合同科目收取的技術性收入1997174.27元,共計7493420.90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二、未按規(guī)定交納房產(chǎn)稅
1.1997年1月—12月在應付及暫存科目收取的房租41325.54元,未轉收入未交稅金。
2.1998年1月—12月在合同預收款—橫向合同—技術性科目內歸集的房租收入1021407.5元,未交稅。
3.1999年1月—6月按服務業(yè)發(fā)票統(tǒng)計房租收入為141948元,未交稅。
4.2000年12月22日193#憑證科研樓由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chǎn)38016000元,該辦公樓199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未按房產(chǎn)原值交納房產(chǎn)稅。
三、未按規(guī)定交納個人所得稅
1.2001年給公司管理層發(fā)放的補助、提成費共計315374元,未并入職工薪金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2002年發(fā)放公司管理層獎金281767元,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以上事實有稅務檢查底稿、稅務檢查底稿認定書、調查筆錄為證。
四、處理意見和依據(jù)
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第四條、第九條的規(guī)定:“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chǎn)或者銷售不動產(chǎn),按照營業(yè)額和規(guī)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及“營業(yè)稅的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納稅人收訖營業(yè)收入款項或取得索取營業(yè)收入款項憑證的當天”,企業(yè)應補交營業(yè)稅1164247.45元(其中1997年186476.20元、1998年238743.34元、1999年198637.81元、2000年232429.37元、2001年307960.73元),城建稅81497.32元(其中1997年13053.33元、1998年16712.03元、1999年13904.65元、2000年16270.06元、2001年21557.25元),教育費附加34927.42元(其中1997年5594.29元、1998年7162.30元、1999年5959.13元、2000年6972.88元、2001年9238.82元)。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chǎn)稅暫行條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的有關規(guī)定:“房產(chǎn)稅由產(chǎn)權所有人繳納。產(chǎn)權屬于全民所有的,由經(jīng)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chǎn)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由房產(chǎn)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繳納”及“房產(chǎn)出租的,以房產(chǎn)租金收入為房產(chǎn)稅的計稅依據(jù)”。企業(yè)應交房產(chǎn)稅819577.26元(其中1997年139962.17元、1998年257572.01元、1999年152036.86元、2000年135003.11元、2001年135003.11元)。
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應補交個人所得稅33691.16元(其中2000年17793.65元、2001年15897.51元)。
4.根據(jù)2001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對你單位2001年5月1日后滯納的稅款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營業(yè)稅滯納金448509.35元;城建稅滯納金31395.65元;教育費附加滯納金13455.28元;房產(chǎn)稅滯納金300832.55元;個人所得稅滯納金11800.78元,共計805993.61元。
北京市××區(qū)地方稅務局
2002年12月18日”
經(jīng)注冊會計師了解,應交營業(yè)稅項目,其業(yè)務均在其他業(yè)務收入中核算;應交房產(chǎn)稅中,1997—2001年每年由公司辦公樓應交的房產(chǎn)稅為135003.11元。
(2) 2000年發(fā)布新的會計制度,規(guī)定要求從2001年起,壞賬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由公司自行確定;如果由原直接轉銷法或余額百分比法按5‰計提,轉變成余額百分比法按企業(yè)自行確定的比例計提或備抵法的其他方法,應作為會計政策變更,并進行追溯調整。
天天公司的壞賬核算的情況是:1999年以前采用直接轉銷法核算,1999—2001年度采用余額百分比法并按5‰計提壞賬準備。2002年起改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2002年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為:應收賬款賬齡1-2年的,按其余額的3%計提;2-3年的,按其余額的10%計提;3年以上的,按其余額的40%計提。

借:管理費用3250000
貸:壞賬準備 3250000
(由于資料所限,假定不考慮1999年度以前的應收賬款因素,如果天天公司1999、2000、2001年度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其賬齡的劃分和計提比例假定與2002年度相同。假定天天公司在1999年以前及1999—2002年度均未發(fā)生壞賬損失。按稅法規(guī)定,實際發(fā)生壞賬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2002年7月1日,甲公司由于所欠天天公司的1000萬元購料款無法償還,經(jīng)雙方協(xié)商,甲公司將其擁有的對乙公司的70%的股權轉讓給天天公司,天天公司支付給甲公司100萬元。8月25日在相關股東大會批準轉讓協(xié)議后,9月1日天天公司將款支付給了甲公司,同日相關的股權轉讓手續(xù)均已辦妥。已知乙企業(yè)7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為2000萬元,9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為2050萬元,甲企業(yè)對應收甲企業(yè)貨款計提了50萬元的壞賬準備。天天公司所作的會計處理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10500000
壞賬準備 500000
貸:應收賬款——甲企業(yè) 10000000
銀行存款 1000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2000×70%-10500000)35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 3500000
(4)2002年8月5日,天天公司轉讓一輛奔馳汽車給乙企業(yè),汽車原價100萬元,已提折舊40萬元,取得轉讓收入68萬元。轉讓汽車按4%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后減半征收。天天公司已按關聯(lián)方交易進行了處理: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6000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chǎn) 1000000
借:銀行存款 6800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680000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36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萬×4%×50%)13600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68萬-60萬-1.36萬)66400
貸:資本公積——關聯(lián)交易差價 66400
(5)2002年末,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300萬元,平均每月凈利潤25萬元,本年度乙公司除凈利潤使所有者權益發(fā)生變動外,無其他變動因素。天天公司確認對乙公司的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300萬×70%)2100000
貸:投資收益 2100000
(6)2002年末,將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本年攤銷(350/10/2)17.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175000
貸:投資收益 175000
(7)《企業(yè)會計準則——固定資產(chǎn)》準則要求從2002年起實施。準則中規(guī)定,所有的固定資產(chǎn)都要計提折舊,除了土地和已提足折舊的外。準則實施后,應按準則的規(guī)定進行追溯調整。
2001年1月購入的一臺管理用舊設備,價值15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4年,預計凈殘值6萬元,按直線法計提折舊。2001年由于后四個月本設備閑置,只計提了7個月的折舊。2002年按12個月計提了折舊。企業(yè)的會計處理是:
借:管理費用 360000
貸:累計折舊 360000
(8) 天天公司對上述各項交易或事項均未確認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要求:
(1)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將調整處理對會計報表的影響數(shù)填入下列“20年度和20年度會計報表項目調整表”(調增以“+”號表示,調減以“-”號表示)(為節(jié)省篇幅,格式見答案,本題以元為單位)。
(2)分別說明業(yè)務(1)和(2)應按什么性質的事項(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進行會計處理?
標準答案:(1)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將調整結果填表
[注:對天天公司不正確的處理調整如下: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的會計分錄
(1)《稅務處理決定書》出具的日期為2002年12月18日,不及時入賬是錯誤的,應將補交的所得稅等調整入賬,更正錯誤:
①將應補交的營業(yè)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307960.73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856286.72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yè)稅 1164247.45
(注: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房產(chǎn)出租收入等在其他業(yè)務收入中核算,相應的稅費在其他業(yè)務支出中核算)
②將應補交的城建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21557.25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59940.07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81497.32
③將應補交的教育費附加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9238.82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25688.60
貸: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34927.42
④將應補交的房產(chǎn)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144561.7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135003.1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管理費用)(135003.11×4)540012.44
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chǎn)稅 819577.26
(注:出租房產(chǎn)補交的房產(chǎn)稅計入其他業(yè)務支出,自用房產(chǎn)補交的房產(chǎn)稅675015.55元計入管理費用)
⑤將應補交的個人所得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15897.5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管理費用) 17793.65
貸: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 33691.16
(注:個人所得稅應在發(fā)放時代扣代繳,由個人負擔;但企業(yè)在應扣時未扣,視同企業(yè)放棄利益,以后補交的個人所得稅由企業(yè)負擔)
⑥將稅收滯納金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營業(yè)外支出) 805993.61
貸:其他應交款——稅收滯納金 805993.61
(注:稅收滯納金應計入營業(yè)外支出,應當作為2002年的當期事項)
(2)按照制度規(guī)定,2001年1月1日會計政策變更,本應對2000年及以前年度壞賬準備進行追溯調整,但企業(yè)未進行調整,應對其進行更正;同時由于未進行追溯調整導致2000年末壞賬準備的余額不正確,從而使2001年和2002年計提的壞賬準備不正確,也需進行更正:
按原方法計提的壞賬準備:
1999年:2000×5‰=10萬元
2000年:2700×5‰—10=3.5萬元
2001年:3000×5‰—13.5=1.5萬元
2002年:2000×3%+800×10%+500×40%—15=325萬元
按賬齡分析法計提的壞賬準備:
1999年:1300×3%+500×10%+200×40%=169萬元
2000年:1500×3%+800×10%+400×40%—169=285—169=116萬元
2001年:1800×3%+900×10%+300×40%—285=264—285=-21萬元
2002年:2000×3%+800×10%+500×40%—264=340—264=76萬元
則:
1999年應補提壞賬準備159萬元(169-10);
2000年應補提壞賬準備112.5萬元(116-3.5);
2001年應沖回壞賬準備22.5萬元(-21-1.5);
2002年應沖回壞賬準備249萬元(76-325);
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影響額:
1999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1690000×33%= 557700
2000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1160000×33%=382800
2001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210000)×33%= - 69300
2002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760000×33%= 250800
(因假設實際發(fā)生的壞賬可在稅前抵扣,沒有假定應收款項5‰可在稅前抵扣,故此處沒有考慮5‰的影響)
1999—2002年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557700+382800 – 69300+250800 =1122000(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999年管理費用 )159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0年管理費用 )1125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所得稅 )69300
遞延稅款 1122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225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管理費用 )249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0年及以前所得稅 )940500 (557700+3828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所得稅 )250800
(本筆調整分錄目的是各年計提的壞賬準備該增就增,該減就減,看成是1999年—2002年一直采用賬齡分析法一樣;相應地,所得稅費用也是該增就增,該減就減;這些調整分錄的結果最終要反映在2002年的年報上,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3)股權轉讓日不是7月1日,應為9月1日,按9月1日乙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確認應擁有的份額(2050×70%)1435萬元,同時,股權投資差額為貸方發(fā)生額時,應計入資本公積,調整分錄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 3500000
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 350000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1435-1050) 3850000
(4)8月5日由于股權轉讓不成立,天天公司的交易按非關聯(lián)方交易進行處理,不確認資本公積,應予以調整:
借:資本公積——關聯(lián)交易差價 664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營業(yè)外收入) 66400
(5)由于股權轉讓是在9月1日完成,投資收益只能確認9-12月的部分,即(25×4×70%)70萬元,應對多確認部分(210-70)140萬元進行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投資收益)14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 1400000
(6)2002年末不存在攤銷股權投資差額,應予以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投資收益)17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175000
(7)由于實施《固定資產(chǎn)》準則,應對2001年閑置設備未計提的折舊進行追溯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3×4)120000
貸:累計折舊 120000
(8) 合并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編制對未分配利潤的調整分錄:
調整應交所得稅:由于補交以前年度稅金增加的以前年度其他業(yè)務支出、管理費用,不能在稅前抵扣,稅收滯納金產(chǎn)生的營業(yè)外支出也不能在稅前抵扣;按賬齡分析法計提的壞賬準備不能在稅前抵扣;受讓股權后采用權益法核算產(chǎn)生的投資收益,不交所得稅;關聯(lián)交易產(chǎn)生的收益企業(yè)已作了稅收調整,本處不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補提以前年度的折舊不得在稅前抵扣;因此,上述關于損益的調整,不會引起應交所得稅的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方為+)=-307960.73-856286.72-21557.25-59940.07-9238.82-25688.60-144561.71-135003.11-540012.44-15897.51-17793.65-805993.61-1590000-1125000-69300+225000+2490000+940500+250800+66400-1400000-175000-120000=-3446534.22(元)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446534.22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446534.22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344653.42
——法定公益金 172326.71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16980.13


=(-856286.72-59940.07-25688.60-144561.71-540012.44-17793.65-1590000-1125000+940500)×85%
=(-3418783.19)×85%= -2905965.71(元)
2002年年初未分配利潤=2002年年初前調整的凈利潤×85%
=(2001年年初前調整的凈利潤+2001年調整的凈利潤)×85%
=(-3418783.19-453957.42)×85%=(-3872740.61)×85%= -3291829.52 (元) ]
(2)分別說明業(yè)務(1)和(2)應按什么性質的事項(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進行會計處理?
業(yè)務(1)應按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因為根據(jù)及時性原則,應該及時入賬而未入賬;業(yè)務(2)也按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因為應進行追溯調整而未追溯調整。
本題分數(shù): 20.00 分
解 析:
26、 天天股份有限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公司”),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 3年4月30日批準對外報出。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假定該公司發(fā)生的應納稅時間差異預計在未來3年內能夠轉回,公司計提的各項資產(chǎn)減值準備作為時間性差異處理。按稅法規(guī)定,當年發(fā)生的價內稅和折舊可在當年抵扣,不得提前或延后申報抵扣。不考慮除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天天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該公司發(fā)生的有關交易或事項,以及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注冊會計師到天天公司進行年度審計,要求企業(yè)出具《管理*聲明書》,保證企業(yè)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企業(yè)隨后提供了一份《稅務處理決定書》,并告知,由于“時間緊”,尚未對此作出賬務處理?!抖悇仗幚頉Q定書》內容如下:
“天天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你單位涉稅一案,調查取證已終結,現(xiàn)查明具體違法事實如下:
一、未按規(guī)定交納營業(yè)稅:
1.1997年1月—12月收取的技術性收入3915176.97元;在管理費賬貸方收取的復印費、裝訂費5052.50元;在應付及暫存科目收取的技術服務費、咨詢費627970.51元,共計4548199.98元,未交納各項稅費。
2.1998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4700000元;在管理費賬貸方收取的復印費、裝訂費10247.45元;收取的房租收入1103742.50元;其他收入9018.35元,共計5823008.30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3.1999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3190000元;房租收入1630450元;其他收入24374.55元,共計4844824.55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4.2000年1月—12月收取技術性收入4060197.36元;房租收入1177888.48元;其他收入430923.19元,共計5669009.03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5.2001年12月底在預收合同款橫向合同科目收取的技術性收入5496246.63元,預收縱向合同科目收取的技術性收入1997174.27元,共計7493420.90元,未按規(guī)定交納各項稅費。
二、未按規(guī)定交納房產(chǎn)稅
1.1997年1月—12月在應付及暫存科目收取的房租41325.54元,未轉收入未交稅金。
2.1998年1月—12月在合同預收款—橫向合同—技術性科目內歸集的房租收入1021407.5元,未交稅。
3.1999年1月—6月按服務業(yè)發(fā)票統(tǒng)計房租收入為141948元,未交稅。
4.2000年12月22日193#憑證科研樓由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chǎn)38016000元,該辦公樓199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未按房產(chǎn)原值交納房產(chǎn)稅。
三、未按規(guī)定交納個人所得稅
1.2001年給公司管理層發(fā)放的補助、提成費共計315374元,未并入職工薪金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2002年發(fā)放公司管理層獎金281767元,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以上事實有稅務檢查底稿、稅務檢查底稿認定書、調查筆錄為證。
四、處理意見和依據(jù)
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第四條、第九條的規(guī)定:“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chǎn)或者銷售不動產(chǎn),按照營業(yè)額和規(guī)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及“營業(yè)稅的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為納稅人收訖營業(yè)收入款項或取得索取營業(yè)收入款項憑證的當天”,企業(yè)應補交營業(yè)稅1164247.45元(其中1997年186476.20元、1998年238743.34元、1999年198637.81元、2000年232429.37元、2001年307960.73元),城建稅81497.32元(其中1997年13053.33元、1998年16712.03元、1999年13904.65元、2000年16270.06元、2001年21557.25元),教育費附加34927.42元(其中1997年5594.29元、1998年7162.30元、1999年5959.13元、2000年6972.88元、2001年9238.82元)。
2.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chǎn)稅暫行條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的有關規(guī)定:“房產(chǎn)稅由產(chǎn)權所有人繳納。產(chǎn)權屬于全民所有的,由經(jīng)營管理的單位繳納……產(chǎn)權未確定及租典糾紛未解決的,由房產(chǎn)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繳納”及“房產(chǎn)出租的,以房產(chǎn)租金收入為房產(chǎn)稅的計稅依據(jù)”。企業(yè)應交房產(chǎn)稅819577.26元(其中1997年139962.17元、1998年257572.01元、1999年152036.86元、2000年135003.11元、2001年135003.11元)。
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chǎn)租賃所得;財產(chǎn)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應補交個人所得稅33691.16元(其中2000年17793.65元、2001年15897.51元)。
4.根據(jù)2001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對你單位2001年5月1日后滯納的稅款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營業(yè)稅滯納金448509.35元;城建稅滯納金31395.65元;教育費附加滯納金13455.28元;房產(chǎn)稅滯納金300832.55元;個人所得稅滯納金11800.78元,共計805993.61元。
北京市××區(qū)地方稅務局
2002年12月18日”
經(jīng)注冊會計師了解,應交營業(yè)稅項目,其業(yè)務均在其他業(yè)務收入中核算;應交房產(chǎn)稅中,1997—2001年每年由公司辦公樓應交的房產(chǎn)稅為135003.11元。
(2) 2000年發(fā)布新的會計制度,規(guī)定要求從2001年起,壞賬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由公司自行確定;如果由原直接轉銷法或余額百分比法按5‰計提,轉變成余額百分比法按企業(yè)自行確定的比例計提或備抵法的其他方法,應作為會計政策變更,并進行追溯調整。
天天公司的壞賬核算的情況是:1999年以前采用直接轉銷法核算,1999—2001年度采用余額百分比法并按5‰計提壞賬準備。2002年起改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并將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2002年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為:應收賬款賬齡1-2年的,按其余額的3%計提;2-3年的,按其余額的10%計提;3年以上的,按其余額的40%計提。

借:管理費用3250000
貸:壞賬準備 3250000
(由于資料所限,假定不考慮1999年度以前的應收賬款因素,如果天天公司1999、2000、2001年度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其賬齡的劃分和計提比例假定與2002年度相同。假定天天公司在1999年以前及1999—2002年度均未發(fā)生壞賬損失。按稅法規(guī)定,實際發(fā)生壞賬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2002年7月1日,甲公司由于所欠天天公司的1000萬元購料款無法償還,經(jīng)雙方協(xié)商,甲公司將其擁有的對乙公司的70%的股權轉讓給天天公司,天天公司支付給甲公司100萬元。8月25日在相關股東大會批準轉讓協(xié)議后,9月1日天天公司將款支付給了甲公司,同日相關的股權轉讓手續(xù)均已辦妥。已知乙企業(yè)7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為2000萬元,9月1日的所有者權益為2050萬元,甲企業(yè)對應收甲企業(yè)貨款計提了50萬元的壞賬準備。天天公司所作的會計處理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10500000
壞賬準備 500000
貸:應收賬款——甲企業(yè) 10000000
銀行存款 1000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2000×70%-10500000)35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 3500000
(4)2002年8月5日,天天公司轉讓一輛奔馳汽車給乙企業(yè),汽車原價100萬元,已提折舊40萬元,取得轉讓收入68萬元。轉讓汽車按4%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后減半征收。天天公司已按關聯(lián)方交易進行了處理: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6000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chǎn) 1000000
借:銀行存款 6800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680000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36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萬×4%×50%)13600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68萬-60萬-1.36萬)66400
貸:資本公積——關聯(lián)交易差價 66400
(5)2002年末,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300萬元,平均每月凈利潤25萬元,本年度乙公司除凈利潤使所有者權益發(fā)生變動外,無其他變動因素。天天公司確認對乙公司的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300萬×70%)2100000
貸:投資收益 2100000
(6)2002年末,將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本年攤銷(350/10/2)17.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175000
貸:投資收益 175000
(7)《企業(yè)會計準則——固定資產(chǎn)》準則要求從2002年起實施。準則中規(guī)定,所有的固定資產(chǎn)都要計提折舊,除了土地和已提足折舊的外。準則實施后,應按準則的規(guī)定進行追溯調整。
2001年1月購入的一臺管理用舊設備,價值15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4年,預計凈殘值6萬元,按直線法計提折舊。2001年由于后四個月本設備閑置,只計提了7個月的折舊。2002年按12個月計提了折舊。企業(yè)的會計處理是:
借:管理費用 360000
貸:累計折舊 360000
(8) 天天公司對上述各項交易或事項均未確認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要求:
(1)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將調整處理對會計報表的影響數(shù)填入下列“20年度和20年度會計報表項目調整表”(調增以“+”號表示,調減以“-”號表示)(為節(jié)省篇幅,格式見答案,本題以元為單位)。
(2)分別說明業(yè)務(1)和(2)應按什么性質的事項(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進行會計處理?
標準答案:(1)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將調整結果填表
[注:對天天公司不正確的處理調整如下:
對天天公司上述會計處理不正確的交易或事項作出調整的會計分錄
(1)《稅務處理決定書》出具的日期為2002年12月18日,不及時入賬是錯誤的,應將補交的所得稅等調整入賬,更正錯誤:
①將應補交的營業(yè)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307960.73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856286.72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yè)稅 1164247.45
(注: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房產(chǎn)出租收入等在其他業(yè)務收入中核算,相應的稅費在其他業(yè)務支出中核算)
②將應補交的城建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21557.25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59940.07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81497.32
③將應補交的教育費附加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其他業(yè)務支出)9238.82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25688.60
貸: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34927.42
④將應補交的房產(chǎn)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其他業(yè)務支出)144561.7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135003.1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管理費用)(135003.11×4)540012.44
貸:應交稅金——應交房產(chǎn)稅 819577.26
(注:出租房產(chǎn)補交的房產(chǎn)稅計入其他業(yè)務支出,自用房產(chǎn)補交的房產(chǎn)稅675015.55元計入管理費用)
⑤將應補交的個人所得稅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15897.51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前管理費用) 17793.65
貸: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 33691.16
(注:個人所得稅應在發(fā)放時代扣代繳,由個人負擔;但企業(yè)在應扣時未扣,視同企業(yè)放棄利益,以后補交的個人所得稅由企業(yè)負擔)
⑥將稅收滯納金調整入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營業(yè)外支出) 805993.61
貸:其他應交款——稅收滯納金 805993.61
(注:稅收滯納金應計入營業(yè)外支出,應當作為2002年的當期事項)
(2)按照制度規(guī)定,2001年1月1日會計政策變更,本應對2000年及以前年度壞賬準備進行追溯調整,但企業(yè)未進行調整,應對其進行更正;同時由于未進行追溯調整導致2000年末壞賬準備的余額不正確,從而使2001年和2002年計提的壞賬準備不正確,也需進行更正:
按原方法計提的壞賬準備:
1999年:2000×5‰=10萬元
2000年:2700×5‰—10=3.5萬元
2001年:3000×5‰—13.5=1.5萬元
2002年:2000×3%+800×10%+500×40%—15=325萬元
按賬齡分析法計提的壞賬準備:
1999年:1300×3%+500×10%+200×40%=169萬元
2000年:1500×3%+800×10%+400×40%—169=285—169=116萬元
2001年:1800×3%+900×10%+300×40%—285=264—285=-21萬元
2002年:2000×3%+800×10%+500×40%—264=340—264=76萬元
則:
1999年應補提壞賬準備159萬元(169-10);
2000年應補提壞賬準備112.5萬元(116-3.5);
2001年應沖回壞賬準備22.5萬元(-21-1.5);
2002年應沖回壞賬準備249萬元(76-325);
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影響額:
1999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1690000×33%= 557700
2000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1160000×33%=382800
2001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210000)×33%= - 69300
2002年度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760000×33%= 250800
(因假設實際發(fā)生的壞賬可在稅前抵扣,沒有假定應收款項5‰可在稅前抵扣,故此處沒有考慮5‰的影響)
1999—2002年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557700+382800 – 69300+250800 =1122000(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999年管理費用 )159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0年管理費用 )1125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所得稅 )69300
遞延稅款 1122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 )225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管理費用 )249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0年及以前所得稅 )940500 (557700+3828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所得稅 )250800
(本筆調整分錄目的是各年計提的壞賬準備該增就增,該減就減,看成是1999年—2002年一直采用賬齡分析法一樣;相應地,所得稅費用也是該增就增,該減就減;這些調整分錄的結果最終要反映在2002年的年報上,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3)股權轉讓日不是7月1日,應為9月1日,按9月1日乙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確認應擁有的份額(2050×70%)1435萬元,同時,股權投資差額為貸方發(fā)生額時,應計入資本公積,調整分錄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 3500000
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投資成本) 350000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1435-1050) 3850000
(4)8月5日由于股權轉讓不成立,天天公司的交易按非關聯(lián)方交易進行處理,不確認資本公積,應予以調整:
借:資本公積——關聯(lián)交易差價 664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營業(yè)外收入) 66400
(5)由于股權轉讓是在9月1日完成,投資收益只能確認9-12月的部分,即(25×4×70%)70萬元,應對多確認部分(210-70)140萬元進行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投資收益)14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 1400000
(6)2002年末不存在攤銷股權投資差額,應予以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2年投資收益)17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yè)(股權投資差額)175000
(7)由于實施《固定資產(chǎn)》準則,應對2001年閑置設備未計提的折舊進行追溯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1年管理費用)(3×4)120000
貸:累計折舊 120000
(8) 合并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編制對未分配利潤的調整分錄:
調整應交所得稅:由于補交以前年度稅金增加的以前年度其他業(yè)務支出、管理費用,不能在稅前抵扣,稅收滯納金產(chǎn)生的營業(yè)外支出也不能在稅前抵扣;按賬齡分析法計提的壞賬準備不能在稅前抵扣;受讓股權后采用權益法核算產(chǎn)生的投資收益,不交所得稅;關聯(lián)交易產(chǎn)生的收益企業(yè)已作了稅收調整,本處不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補提以前年度的折舊不得在稅前抵扣;因此,上述關于損益的調整,不會引起應交所得稅的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方為+)=-307960.73-856286.72-21557.25-59940.07-9238.82-25688.60-144561.71-135003.11-540012.44-15897.51-17793.65-805993.61-1590000-1125000-69300+225000+2490000+940500+250800+66400-1400000-175000-120000=-3446534.22(元)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446534.22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446534.22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344653.42
——法定公益金 172326.71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16980.13


=(-856286.72-59940.07-25688.60-144561.71-540012.44-17793.65-1590000-1125000+940500)×85%
=(-3418783.19)×85%= -2905965.71(元)
2002年年初未分配利潤=2002年年初前調整的凈利潤×85%
=(2001年年初前調整的凈利潤+2001年調整的凈利潤)×85%
=(-3418783.19-453957.42)×85%=(-3872740.61)×85%= -3291829.52 (元) ]
(2)分別說明業(yè)務(1)和(2)應按什么性質的事項(政策變更、估計變更、差錯更正)進行會計處理?
業(yè)務(1)應按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因為根據(jù)及時性原則,應該及時入賬而未入賬;業(yè)務(2)也按重大會計差錯進行處理,因為應進行追溯調整而未追溯調整。
本題分數(shù): 20.00 分
解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