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一(7)

字號:

36、 X公司系股份有限公司,A和B注冊會計師于2005年3月20日完成對X公司2003年度會計報表的外勤審計工作。該公司未經審計的2004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各項目金額如答題卷中試算平衡表工作底稿的“審計前金額”欄所列(金額單位:人民幣萬元)。A和B注冊會計師經審計發(fā)現(xiàn)該公司存在存在以下五個情況:
    ⑴X公司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壞賬準備按期末應收款項余額的6%計提。2004年末未經審計的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應收賬款項目為借方余額21000萬元,其它應收款項目為借方余額1692萬元,應付賬款項目為貸方余額8080萬元,預收賬款項目為貸方余額1350萬元,壞賬準備項目為貸方余額1260萬元。其中,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項目和預收賬款項目的明細組成列示如下:
    
    ⑵2004年12月31日,X公司清查盤點庫存原材料,發(fā)現(xiàn)短缺300萬元,作了借記“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科目300萬元、貸記“原材料”科目300萬元的會計處理。經查清短缺原因,并報經批準,其中屬于非常損失部分為250萬元、屬于一般經營損失部分為45萬元、屬于原材料倉庫管理員張三過失而應由其賠償?shù)牟糠譃?萬元。X公司于2005年2月的會計記錄中對此作了相應的會計處理,沖銷2004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中“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項目金額300萬元。
    ⑶X公司于2004年1月1日按面值購入3年期、年利率為3%、到期還本付息的國庫卷券500萬元,按規(guī)定對該筆投資業(yè)務作了相應的會計處理。但至2004年12月31日對該筆投資2004年度的收益未予以計提。
    ⑷X公司為K公司向銀行借款100萬元提供擔保。2004年10月,K公司因經營嚴重虧損,進行破產清算,無力償還已到期的該筆銀行借款。貸款銀行因此向法院起訴,要求X公司承擔連帶償還責任,支付借款本息120萬元。2005年2月20日,法院終審判決貸款銀行勝訴,由X公司支付借款本息120萬元,并于2005年2月28日執(zhí)行完畢。X公司在2004年度未對該訴訟案件作相應的會計處理。
    ⑸2005年3月20日,X公司董事會根據(jù)2004年年初未分配利潤余額和2004年度審計后的凈利潤(X公司的所得稅稅率為33%),審議通過如下分紅派息預案:“按2004年度審計后的凈利潤的10%和5%分別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以2004年12月31日總股本20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為基數(shù),每10股送2股,派現(xiàn)金0.6元;剩余未分配利潤滾存至下一年度;資本公積每10股轉1股”。
    【要求】
    ㈠針對審計發(fā)現(xiàn)的上述五個情況,如果不考慮審計重要性水平,A和B注冊會計師分別應提出何種審計處理建議?若需提出調整建議,請列示審計調整分錄(包括報表重分類調整分錄)。
    假定編制審計調整分錄時,不考慮流轉稅、費以及損益結轉,但應考慮對所得稅和凈利潤的影響。
    ㈡假定X公司接受了A和B注冊會計師提出的上述審計調整建議,請編制完成答題卷上的試算平衡表工作底稿(無需填制“審計前金額”欄,假定此欄在審計開始時已根據(jù)未審會計報表填制完成)。
    標準答案: ㈠就審計發(fā)現(xiàn)的五種情況,A和B注冊會計師應提出下列審計處理建議:
     就情況⑴,注冊會計師應建議X公司:
     ①將應付賬款中的借方余額部分通過會計報表重分類調整至預付賬款項目:
     借:預付賬款──b公司 1500萬元
     貸:預付賬款──b公司 1500萬元
     ②將預收賬款中的借方余額部分通過會計報表重分類調整至應收賬款項目:
     借:應收賬款──h公司 2000萬元
     貸:預收賬款──h公司 2000萬元
     ③按期末應收款項余額的6%補提壞賬準備(21000+1692+2000)×6%-1260=221.52(萬元)
     借:管理費用 221.52萬元
     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221.52萬元
     對情況⑵的建議如下:
     ①庫存原材料短缺屬于2004年度發(fā)生的事項,應建議X公司區(qū)分不同原因調整
    2004年度相應會計報表項目,作以下調整分類:
     借:營業(yè)外支出─非常損失 250萬元
     管理費用──物料消耗 45萬元
     其它應收款──張三 5萬元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300萬元
     ②對5萬元其它應收款余額按照6%的比例計提壞賬準備,5×6%=0.3(萬元):
     借:管理費用 0.3萬元
     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0.3萬元
     對情況⑶,A和B注冊會計師應建議X公司按權責發(fā)生制補記2004年度的國庫券投資收益15萬元(500×3%):
     借:長期債權投資─應計利息 15萬元
     貸:投資收益─債券利息收入 15萬元
     對情況⑷,A和B注冊會計師應提請X公司作如下調整分錄
     借:營業(yè)外支出─賠款損失 120萬元
     貸:其它應付款─貸款銀行 120萬元
     對情況⑸的處理建議:
     按現(xiàn)行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無需就董事會于資產負債表日后公布的股利分配(或分紅派息)方案調整會計報表項目,但需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注:1.如果分紅派息方案已經股東大會批準,并已形成決議,則應根據(jù)根據(jù)股東大會決議調整會計報表項目。
     2.按以前年度相關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應根據(jù)資產負債表日后的股利分配方
    案調整會計報表項目,這一規(guī)定現(xiàn)已廢止。
    ㈡假定X公司接受了上述審計調整建議,在編制試算平衡表工作底稿之前,A
    和B注冊會計師還應綜合考慮上述調整對應交稅金、所得稅、凈利潤、盈余公積項目的影響,并列出相應的審計調整分錄。
     ⑴A和B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X公司結合上述審計調整分錄,調減企業(yè)所得稅(221.52+250+45+0.3+120×33%=210.15(萬元), 并作如下調整分錄:
     借:應交稅金─所得稅 210.15萬元
     貸:所得稅 210.15萬元
     ⑵經上述審計調整后,X公司2004年度實現(xiàn)的凈利潤為2630.33萬元
     3042-221.52-250-45-0.3-120-210.15+15=2630.33萬元。
    故X公司應提取法定盈余公積263.03萬元(2630.33×10%=263.03萬元), 提取法定公益金131.52萬元(2630.33×5%=131.52萬元),并作如下審計調整: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263.03萬元
     利潤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 131.52萬元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263.03萬元
     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 131.52萬元
     依據(jù)上述審計調整分錄編制的試算平衡表工作底稿如下(無需填制“審計前金額”欄,假定此欄在審計開始時已根據(jù)未審會計報表填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