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考老師經典答疑系列回顧經濟法(三)

字號:

學員問:
     如何理解拾得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老師答:
     我國法律對贓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我國法律嚴格禁止銷售和購買贓物,即使買受人購買贓物時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所以,如果所有人因被盜、被搶而喪失對其財產的占有之后,不論該財產幾經轉手,所有人都有權請求最后占有人返還原物。如果最后占有人有償取得了該財產,原所有人在取回該物時,應該補償占有人的損失。這種規(guī)定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它有利于維護社會治安,打擊犯罪,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但是隨著社會交換的頻繁,這種規(guī)定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因為:   第一,對贓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只是片面地保護財產的靜態(tài)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與保護原所有人的利益是同樣重要和必要的。人們在商品交易過程中,不可能去查實交易物品是否屬于贓物,且有時該財產經多次轉讓,涉及眾多經濟關系,返還難度較大,或者該財產為易耗物,或者該財產成為善意第三人使用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返還,將嚴重影響其他部分的使用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對受讓人善意也就是不明知而購買的贓物,應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對于被盜、被搶的財物善意第三人不明知而購買構成善意取得時,被害人的損失應由罪犯予以賠償。因為這是由罪犯的犯罪行為造成的,可以通過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保護被害人合法權益。除非在善意第三人同意的前提下向其補償買贓而支付的代價可以返還,否則不得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原物。   第三,“兩高一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guī)定》第十二條:對明知是贓車而購買的,應將車輛無償追繳,對違反國家規(guī)定購買車輛,經查證是贓車的,公安機關可以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和一百一十四條規(guī)定進行追繳和扣押。對不明知是贓車而購買的,結案后予以退還買主。這里的規(guī)定與傳統(tǒng)的善意取得制度是不同的,它是今后司法機關辦理該類案件的依據(jù)。它雖然只是規(guī)定了對不明知是贓車而購買的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它突破了善意取得制度理論和實踐的禁區(qū),隨著實踐的發(fā)展,我們最終會認可不明知而買贓應適用善意取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