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統(tǒng)計師《統(tǒng)計工作實務》第四章輔導四

字號:

3.最終使用結構的統(tǒng)計分析
    為反映最終消費與資本形成的關系,首先要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計算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各自所占比例,一般分別稱其為最終消費率和資本形成率,即:
    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國內生產總值
    資本形成率=資本形成總額/國內生產總值
    [例2-9]根據表2-9提供的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數(shù)據,計算反映最終使用結構的統(tǒng)計指標,分析中國GDP的使用結構。
    表2-9 中國各年支出法GDP構成資料 單位:億元
    年份 支出法GDP 最終消費支出 資本形成總額 凈出口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4551.3
    8792.1
    18319.5
    58510.5
    89340.9
    121511.4 2976.1
    5773.0
    11365.2
    33635.0
    54600.9
    67442.5 1590
    3386.0
    6444.0
    23877.0
    32499.8
    51382.7 -14.8
    -366.9
    510.3
    998.5
    2240.2
    2686.2
    根據所提供數(shù)據,可以計算各年最終消費率和資本形成率(見表2-10)??梢钥吹?,20余年間,中國GDP總量有了很大增加(如果不考慮物價變化。這種增加接近30倍),但最終使用結構的格局卻沒有根本性變化,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投資率,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2003年甚至達到42.3%的歷史高位。因此,可以說,在從需求角度拉動經濟增長的各因素中,資本形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表2-10 中國各年GDP最終使用構成指標
    年份 最終消費率% 資本形成率%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65.4
    65.7
    62.0
    57.5
    61.1
    55.5 34.9
    38.5
    35.2
    40.8
    36.4
    42.3
    4.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的國際比較
    國際比較是國民經濟統(tǒng)計的重要內容。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所進行的比較。通過比較,可以在總體上說明一國經濟與其他國家經濟之間的差異,作為經濟發(fā)展水平、國民富裕水平等方面判斷的依據。
    國際上形成了兩種方法 1、匯率法:操作簡單,容易使用的方法。 2、 購買力平價法:受多種因素影響,限制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