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收縮時,左心室前壁在收縮早期撞擊心前區(qū)胸壁,使相應部位肋問組織向外搏動,稱為心尖搏動。
1.正常心尖搏動 坐位時,心尖搏動一般位于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nèi)0.5~1.0 cm處,距正中線約7.0~9.0 cm,搏動范圍直徑約2.0~2.5 cm.體胖者或女性*垂懸時不易看見。
2.位置的變化某些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可影響心尖搏動的位置。除了心臟的原因外,某些心外因素也可使心尖搏動的位置發(fā)生變化。
(1)影響心尖搏動位置的生理因素
1)體型:超力型者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可向上外移至第四肋間;無力型者心臟呈垂懸位,心尖搏動可向下內(nèi)移至第六肋間。
2)年齡:嬰兒及兒童的心臟呈橫位,心臟體積與胸廓容積之比較成年人大,因此心尖搏動的位置可在第四肋問左鎖骨中線偏外處。
3)體位:臥位時膈的位置較坐位稍高,心尖搏動的位置亦可稍高;右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可向右移1.0~2.5cm;左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則左移2一3cm.相反,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位置若無變動,提示胸腔內(nèi)可能有病變,如粘連性心包胸膜炎。
4)呼吸:深吸氣時膈下降,心尖搏動可下移至第六肋間;深呼氣時膈上升,心尖搏動則上移。
5)妊娠:妊娠時膈升高,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向上移位。
1.正常心尖搏動 坐位時,心尖搏動一般位于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nèi)0.5~1.0 cm處,距正中線約7.0~9.0 cm,搏動范圍直徑約2.0~2.5 cm.體胖者或女性*垂懸時不易看見。
2.位置的變化某些生理或病理情況下可影響心尖搏動的位置。除了心臟的原因外,某些心外因素也可使心尖搏動的位置發(fā)生變化。
(1)影響心尖搏動位置的生理因素
1)體型:超力型者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可向上外移至第四肋間;無力型者心臟呈垂懸位,心尖搏動可向下內(nèi)移至第六肋間。
2)年齡:嬰兒及兒童的心臟呈橫位,心臟體積與胸廓容積之比較成年人大,因此心尖搏動的位置可在第四肋問左鎖骨中線偏外處。
3)體位:臥位時膈的位置較坐位稍高,心尖搏動的位置亦可稍高;右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可向右移1.0~2.5cm;左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則左移2一3cm.相反,側(cè)臥位時心尖搏動位置若無變動,提示胸腔內(nèi)可能有病變,如粘連性心包胸膜炎。
4)呼吸:深吸氣時膈下降,心尖搏動可下移至第六肋間;深呼氣時膈上升,心尖搏動則上移。
5)妊娠:妊娠時膈升高,心臟呈橫位,心尖搏動向上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