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會產生一種青春活力。總覺得自己還能有所作為,這就有利于延年益壽。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人,心志安定,氣血調和,身體機能必然和諧;生理活動按正常規(guī)律運行,就會災病不生,福壽永存。反之,會激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一系列反應,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降低免疫功能,必然導致疾病纏身未老先衰。有位詩人曾說過:“信心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庇行判?,才能激發(fā)拼搏精神,產生頑強的意志。保持坦然心境,樂觀態(tài)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潛在能力。任何時候,求生觀念不可淡漠。如能這樣,便會出現“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喜人局面。步入晚年并不意味坐待人生的結束,而是重構新生活的始端。因此,老年人要沖出“死亡恐懼”的漩渦,唯有端正世界觀,認識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規(guī)律。這樣,就可以既不忌諱死亡,亦不整天陷于恐懼與焦慮之中,坦蕩而達觀,以自己的寶貴晚年,“只爭朝夕”、老有所為地發(fā)揮余熱,對人類多作一點貢獻。五總結根據科學的推測,人類自然壽命應比現在實際的壽命更長。但由于疾病、創(chuàng)傷或心理、社會等不良影響,使人們未能達到預期壽命而過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見的病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癥。而這些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均屬“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包括不良情緒、吸煙、酗酒、飲食過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梢?,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此類疾病即可大大減少。因此,社會應該采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及時給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指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和自我保健,以達到不斷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群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