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種“考碗族”--三位大學生談報考心態(tài)

字號:

精力和財力,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泡在自習室是劉可的家常便飯,而報名費、資料費等高額的求職成本也讓她吃不消。為此,劉可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付出什么時候才能有回報,為能得到好工作,我已使出渾身解數,我覺得自己很被動,有些力不從心。”不知如何選擇,如何取舍,使劉可覺得自己的求職路更加漫長。
    理性“考碗族”:職業(yè)理想與“皇糧”無關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yè)理想,而不經意間加入了“考碗”的大軍。對他們來說,吃不吃“皇糧”無所謂,重要的是找到與自己專業(yè)和興趣愛好相符的工作,這些人相對也比較理智。
    張筱玉去年畢業(yè)于北京一所知名外語大學的西班牙語系,她希望找到一個與自己專業(yè)對口的工作來學以致用。西語作為稀缺人才,幾大部委每年都會到他們學校招不少人,但是在公務員“凡進必考”原則的影響下,考試這一關是必須通過的。她說:“我和許多同學都屬于不經意間加入了所謂的‘考碗’大軍。其實對于我們而言,考公務員已經不單單是個飯碗問題了,它只是我們實現自己職業(yè)規(guī)劃的一步而已。拿我來說,到商務部工作是我的理想,但絕對不是選擇。”
    在去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張筱玉以2分之差與商務部的公務員職位失之交臂,她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現實,畢竟進入商務部是她的夢想但不是的選擇。如今她在北京一家大型媒體從事著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并積極申請派駐國外的機會。工作后她對“考碗”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她說她不會再為了考公務員而考公務員,她認為實力和興趣才是衡量是否適宜從事某項工作的標準,她對自己現在工作和生活的狀態(tài)都感到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