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0月教師資格認定培訓考試教育學(中學)試題2

字號:

、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在教育起源的認識上,教育學有以下幾種經(jīng)典的觀點( ?。?BR>    A.神話起源說
    B.教育生物起源說
    C.教育心理起源說
    D.教育勞動起源說
    E.以上幾種都是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慮到哪些客觀條件?(  )
    A.生產(chǎn)力和科技發(fā)展水平
    B.一定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學觀念、理想人格
    D.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
    E.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3.個人的發(fā)展完全取決于社會,教育目的只能是社會目的的觀點是“社會功能學派”的教育社會本位目的觀,下列哪些人物代表這一派別?(  )
    A.裴斯泰洛齊
    B.凱興斯坦納
    C.涂爾干
    D.盧梭
    E.諾篤爾普
    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問題是指( ?。?。
    A.課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學校應達到哪些教育目標
    C.提供哪些教育經(jīng)驗才能實現(xiàn)這些目標
    D.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jīng)驗
    E.怎樣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xiàn)
    5.課程管理有審定制、固定制和多樣化自由選擇幾種模式,統(tǒng)整各自優(yōu)勢,課程一般結構發(fā)生了變化,體現(xiàn)在( ?。?。
    A.保持原有特色的優(yōu)勢
    B.強調(diào)統(tǒng)一基礎上增加靈活性來源:考試大
    C.在多樣性基礎上增加調(diào)控
    D.采用導向式管理
    E.建立與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方式相一致的課程結構
    6.教學認識過程是一種間接性的認識過程,具體表現(xiàn)在( ?。?BR>    A.由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B.借助工具認識事物
    C.認識對象的間接性
    D.認識方式的間接性
    E.學生是不成熟的認識主體
    7.學校咨詢與輔導會談過程有以下哪幾個階段?( ?。?BR>    A.建立咨訪關系
    B.澄清和評估問題
    C.確定改變目標
    D.促成改變實現(xiàn)
    E.結束咨詢及追蹤效果
    8.教學實踐中評價的激勵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達成?( ?。?BR>    A.將課程分成小單元,即時激勵
    B.擴展評價范圍,各顯長項
    C.重視對學習過程的檢測
    D.記錄學生學業(yè)之外的突出表現(xiàn),增加學生成就感
    E.注重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縱向評價
    9.學校事故作為一種侵權行為具有的特征是( ?。?BR>    A.學?;蚪處熐趾α藢W生合法權益
    B.侵害了學生的人身權和物權
    C.學校或教師基于過錯而實施的行為
    D.按過錯責任追究來源:考試大
    E.受害人過錯承擔與加害人的責任共同分擔
    10.學生申訴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以對學校和教師侵權行為進行維護。(  )
    A.提起申訴的人必須不服處分或學校侵犯了其合法權益
    B.必須針對特定的被申訴人
    C.提出申訴事項必須在教育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定受理范圍之內(nèi)
    D.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
    E.以上說法都對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學制
    3.智育
    4.課程
    5.非指導性教學法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是什么?
    2.簡述贊可夫的教學原則體系。
    3.我國學校的法律地位。
    4.如何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評價?
    5.班級組織結構的構成及其構建班級原則。
    五、論述題(第1小題12分,第2小題13分,共25分)
    1.聯(lián)系實際談談在新課程實施、教師專業(yè)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yè)素質?
    2.試述教育與兒童發(fā)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