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20分)
1.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布魯納提出了( )。
A.發(fā)現(xiàn)學習教學法
B.探究—研討法
C.綱要信號圖教學法
D.暗示教學法
2.( )是教學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的統(tǒng)一,所要解決的是班、課、時的問題。
A.教學內(nèi)容
B.教學原則
C.教學方法
D.教學組織形式
3.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學原則。
A.系統(tǒng)性
B.啟發(fā)性
C.思想性
D.鞏固性
4.以某種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形成的,教學活動各個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學實踐形式是( )。
A.教學
B.教學原則
C.教學模式
D.教學方式
5.早把評價引入課程編制過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羅杰斯
C.布盧姆
D.布魯納
6.課程的一般結構( )。
A.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B.課程總目標-領域目標-學科目標
C.課程目的-課程評價-課程實施
D.知識-經(jīng)驗-活動
7.能解決教育中無兒童,見物不見人傾向的課程觀是( )。
A.課程是知識
B.課程是計劃
C.課程是經(jīng)驗
D.課程是活動
8.蔡元培所倡導的美育是( )。
A.藝術美育
B.哲學美育
C.超美育
D.社會美育
9.下列哪一觀點是正確的?( )
A.智育等于教學
B.創(chuàng)造性思維即發(fā)散思維
C.進行美育即實施素質教育
D.智育是實現(xiàn)人全面發(fā)展的途徑之一
10.德育要賦予每個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這體現(xiàn)了德育個體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發(fā)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1.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20世紀末中國教育界的具體實踐典型的是( )。
A.教育實驗的熱潮
B.教育改革的實踐
C.素質教育運動
D.教育的國際化走勢
12.受聘教師主動請求用人單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為屬( )。
A.解聘
B.不聘
C.續(xù)聘
D.辭聘
13.教師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熱愛教育事業(yè)
B.熱愛學生
C.教書育人
D.創(chuàng)新開拓
14.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xiàn)了教師的( )素養(yǎng)。
A.教育理論知識
B.崇高的職業(yè)道德
C.文化學科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15.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后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xiàn)了兒童身心發(fā)展( )的特點。
A.順序性
B.個別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1.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布魯納提出了( )。
A.發(fā)現(xiàn)學習教學法
B.探究—研討法
C.綱要信號圖教學法
D.暗示教學法
2.( )是教學的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的統(tǒng)一,所要解決的是班、課、時的問題。
A.教學內(nèi)容
B.教學原則
C.教學方法
D.教學組織形式
3.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學原則。
A.系統(tǒng)性
B.啟發(fā)性
C.思想性
D.鞏固性
4.以某種教學理論為指導,以一定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形成的,教學活動各個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學實踐形式是( )。
A.教學
B.教學原則
C.教學模式
D.教學方式
5.早把評價引入課程編制過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羅杰斯
C.布盧姆
D.布魯納
6.課程的一般結構( )。
A.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
B.課程總目標-領域目標-學科目標
C.課程目的-課程評價-課程實施
D.知識-經(jīng)驗-活動
7.能解決教育中無兒童,見物不見人傾向的課程觀是( )。
A.課程是知識
B.課程是計劃
C.課程是經(jīng)驗
D.課程是活動
8.蔡元培所倡導的美育是( )。
A.藝術美育
B.哲學美育
C.超美育
D.社會美育
9.下列哪一觀點是正確的?( )
A.智育等于教學
B.創(chuàng)造性思維即發(fā)散思維
C.進行美育即實施素質教育
D.智育是實現(xiàn)人全面發(fā)展的途徑之一
10.德育要賦予每個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這體現(xiàn)了德育個體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發(fā)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1.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在20世紀末中國教育界的具體實踐典型的是( )。
A.教育實驗的熱潮
B.教育改革的實踐
C.素質教育運動
D.教育的國際化走勢
12.受聘教師主動請求用人單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為屬( )。
A.解聘
B.不聘
C.續(xù)聘
D.辭聘
13.教師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熱愛教育事業(yè)
B.熱愛學生
C.教書育人
D.創(chuàng)新開拓
14.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xiàn)了教師的( )素養(yǎng)。
A.教育理論知識
B.崇高的職業(yè)道德
C.文化學科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15.小學階段的教學多運用直觀形象方式,中學以后可進行抽象講解這體現(xiàn)了兒童身心發(fā)展( )的特點。
A.順序性
B.個別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