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新看點:公務(wù)員考試也考“李敖”

字號:

作者:戴斌
    近年來,公務(wù)員考試的熱度不斷升溫,而考試的題材也越來越來“熱點化”,除了申論命題喜歡選擇熱點國策所衍生的的熱點話題外,其實連行政能力測試也考試熱點化,筆者近在2006年浙江省公務(wù)員考試行政能力測試真題就發(fā)現(xiàn)了熱點話題人物大師“李敖”的身影,而這道題沒有讀過原文的同學,可能無論如何都很難想通哪個答案是對的??梢娡瑢W們在以后公務(wù)員復(fù)習中,“死讀書”已不能完全適應(yīng)公務(wù)員考試的能力考察需求,而關(guān)心“時代熱點”、閱讀“時代話題”其實才是一門真正的“必修功課”。
    現(xiàn)將題目貼出,與網(wǎng)友們共享:
    2006年浙江省公務(wù)員考試行政能力測試真題
    2.李敖寫《北京法源寺》,后說:“艾略特________小說到了福樓拜和詹姆士之后已無可為,但那還是七十年前說的。艾略特若看到七十年后現(xiàn)代影視的挑戰(zhàn),將更驚訝于小說在視覺映像上的落伍和在傳播媒體上的敗績。……那些妄想靠小說筆觸來說故事的也好、糾纏形式的也罷,__________________?!?BR>    依次填入短文空白處,恰當?shù)囊豁棡? )。
    A.已咬定 其實都難以挽回小說的敗局
    B.已咬定 都將直接加速小說的全面潰敗
    C.曾經(jīng)懷疑 其實都難以挽回小說的頹局
    D.曾經(jīng)懷疑 都將直接加速小說的全面潰敗
    解析:其實這道題的四個選項都與原作有出入,第一個橫線原作中的表述是“已咬定”,第二個橫線原作中的表述是“其實都難以挽回小說的頹局”。
    其實無論寫哪個答案,似乎都很難用邏輯推敲,所以如果沒有讀過原文的同學如何能斷定第一個橫線是填“已咬定”,而不是“曾經(jīng)懷疑”。(目前沒有找到任何合理的解析,或許只有李敖大師自己知道為什么用這個表述。
    如果一定要折中的話,或許A選項“可能”會更貼近原文。畢竟 “頹局”與“敗局”勉強可以算是同義詞(其實這也一樣牽強,因為稍懂文學的人可能都不會認可這兩個詞是同義詞,但沒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