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會計》第二十三章例題: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字號:

第二節(jié)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經典例題]
    甲股份有限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原所得稅政策采用應付稅款法,從2007年1月1日將所得稅政策從應付稅款法變?yōu)橘Y產負債表債務法。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9600萬元,按賬齡分析法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為l500萬元。2007年1月1日,應收賬款余額為7600萬元,壞賬準備余額為1600萬元;2007年壞賬準備的借方發(fā)生額為200萬元(為本年核銷的應收賬款),貸方發(fā)生額為40萬元(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銷的應收賬款而轉回的壞賬準備)。
    (2)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貨3000件,每件成本為1萬元,賬面成本總額為3000萬元,其中2000件已與乙公司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銷售價格為每件1.2萬元;其余A產品未簽訂銷售合同。A產品2007年12月31日的市場價格為每件1.1萬元,預計銷售每件A產品需要發(fā)生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0.15萬元。
    2007年1月1日,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45萬元,2007年對外銷售轉銷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
    (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的有關情況如下:
    X設備的賬面原價為600萬元,系2004年10月20日購入,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07年1月1日該設備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余額為68萬元,累計折舊為26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設備的市場價格為120萬元;預計該設備未來使用及處置產生的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32萬元。
    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2007年利潤總額為1000萬元。甲公司未來3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抵減可抵扣差異;
    (2)根據有關規(guī)定,按應收賬款期末余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均不得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按照稅后利潤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要求:(1)計算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2)計算差異填入表內:
    (3)進行所得稅政策變更追溯的處理,作出2007年所得稅相應的會計處理。
    [例題答案]
    (1)計提準備:
    應收賬款2007年應提取壞賬準備=1500-(1600-200+40)=60(萬元)
    存貨有合同部分不要計提準備,無合同部分成本1000萬元,可變現(xiàn)凈值=(1.1-0.15)×1000=950萬元,應有50萬準備,2007年需要提?。?0-(45-30)=35(萬元)
    設備2007年末賬面價值為(600-68-260)-(600-68-260)/(2+10/12)=272-96=176(萬元),可收回金額132萬元,需要計提準備176-132=44(萬元)
    (2)計算差異填入表內
    (注:2006年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7600-1600)-7600*(1-0.5%)=6000-7562=-1562萬元
    2007年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9600-1500)-9600*(1-0.5%)=8100-9552=-1452萬元
    2006年末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68萬元
    2008年末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賬面價值為132萬元,計稅基礎=600/5×(1+10/12)=220萬元,差額為-88萬元)
    (3)所得稅處理
    追溯2007年1月1日期初數(shù)調整=(1562+45+68)×33%=552.7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52.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52.7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5.28
     貸:盈余公積    55.28
    2007年:
    應收賬款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fā)生數(shù)=[(1500-9600×0.5%)-(1600-7600×0.5%)]×33%=-36.3萬元
    存貨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fā)生數(shù)=(50-45)×33%=1.65萬元
    固定資產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fā)生數(shù)(88-68)×33%=6.6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36.3+1.65+6.6=-28.05萬元
    2007年所得稅費用=1000×33%=330萬元
    2007年應交所得稅=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330-28.05=301.9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33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01.95
     遞延所得稅資產 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