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重點復習點播:企業(yè)合并的所得稅調整(1)

字號: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的所得稅調整
    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長期股權投資應以取得時享有被投資企業(yè)凈資產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支付合并對價的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差額,應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的余額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企業(yè)合并時,如果支付對價的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相同,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應為支付對價的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屬于暫時性差異,應采用適當?shù)亩惵试诤喜⒎絺€別財務報表中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調整相應的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項目。
    企業(yè)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由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享有的子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的份額相同,可以直接抵銷,沒有差異,因此也不需要調整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所得稅項目。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所得稅調整
    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長期股權投資應以支付合并對價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因此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相同,合并時合并方的個別財務報表一般不需要進行所得稅調整。
    但是,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應以母公司投資時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持續(xù)計量,需要首先將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公允價值,然后進行抵銷合并。
    在將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公允價值以后,子公司可辨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一致,將產生暫時性差異,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調整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1)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應為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后的公允價值,而不僅僅是直接調整可辨認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后的公允價值。
    (2)從合并財務報表的角度看,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無論是確認為資本公積還是留存收益,最終都是要抵銷的,對合并財務報表沒有影響;然而從子公司個別報表來看,確認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對其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構成有所不同。
    確認為資本公積的依據是將其視為資產評估增值。資產評估增值后,資產處置或負債償還導致以后各期凈利潤將發(fā)生相應變動,需要調整子公司以母公司投資時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以及作為基礎持續(xù)計量的凈利潤。然而,在增值的資產全部處置或負債全部償還后,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等于賬面價值的情況下,導致公允價值構成與賬面價值的構成不同。
    確認為留存收益的依據是在增值的資產處置或負債償還后,要相應調整凈利潤,減少留存收益,可使其會計處理保持前后一貫性。
    【例1】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20 000萬元購入乙公司60%的股權,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yè)合并。2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為30 000萬元,假定各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相同。評估后,存貨價值增值,賬面價值為4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5 000萬元。其他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相同。甲、乙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
    根據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合并日乙公司存貨的計稅基礎為4 000萬元,調整后的賬面價值(即公允價值)為5 00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為1 000萬元,據此,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50萬元。調整后,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30 750萬元(30 000+1 000-250)。
    合并日,甲公司編制的調整和抵銷分錄為:
    (1)合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差額的調整分錄(為了簡化舉例,子公司凈資產不再分項目列示,單位:萬元,下同)
    借:存貨 1 000
     貸:凈資產 1 000
    借:凈資產 2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
    (2)合并日甲公司投資與乙公司凈資產的抵銷分錄
    借:凈資產 30750
     商譽(20 000-30 750×60%) 1 55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0 000
     少數(shù)股東權益(30 750×40%) 12 300
    【例2】續(xù)上例。假定乙公司20×8年度營業(yè)收入為40 000萬元,營業(yè)成本為27 000萬元,管理費用為5 000萬元,利潤總額為8 000萬元,所得稅費用為2 000萬元(與當年利潤總額配比),凈利潤為6 000萬元;假定乙公司在甲公司投資時的存貨已全部出售,20×8年新增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相同,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額之間也不存在差異,預計未來有足夠的應稅所得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根據以上資料 ,可以看出,由于乙公司在甲公司投資時的存貨已全部出售,因此2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各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均與計稅基礎、公允價值相同,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需要全部轉回。20×8年度乙公司按甲公司投資時資產、負債公允價值為基礎計量的凈利潤為5 250萬元(6 000-1 000+250);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為36 000萬元(30 000+6 000),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也為36 000萬元(30 750+5 250)。
    20×8年,由于乙公司在甲公司投資時的存貨已全部出售,在其個別利潤表中,應將存貨公允價值高于賬面價值的差額1 000萬元,調增營業(yè)成本(不再調增存貨);由于成本增加導致利潤總額減少,還應同時調減遞延所得稅費用250萬元。
    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編制的調整和抵銷分錄為:
    (1)甲公司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差額的調整分錄
    ① 調整上年末凈資產(由于存貨已全部出售,不再調增存貨賬面價值,而是調增2008年營業(yè)成本)
    借:營業(yè)成本 1 000
     貸:凈資產(年初) 1 000
    ② 調增上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調減上年末凈資產
    借:凈資產(年初) 2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
    ③ 20×8年末暫時性差異為零,調減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由于20×8年利潤總額減少,調減遞延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
     貸:所得稅費用 250
    以上會計分錄也可以合并編制:
    借:營業(yè)成本 1 000
     貸:凈資產(年初) 750
     所得稅費用 250
    乙公司調整后的年初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為30 750萬元(30 000+1 000-250),與上年年末調整后的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相同。
    乙公司調整后的營業(yè)收入為40 000萬元,營業(yè)成本為28 000萬元,管理費用為5 000萬元,利潤總額為7 000萬元,所得稅費用為1 750萬元(與當年利潤總額配比),凈利潤為5 250萬元。
    (2)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相關抵銷分錄
    ① 采用權益法確認甲公司20×8年投資收益的調整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3 150
     貸:投資收益(5 250×60%) 3 150
    ② 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投資與乙公司凈資產的抵銷分錄
    借:凈資產 36 000
     商譽(23 150-36 000×60%) 1 550
     貸:長期股權投資(20 000+3 150) 23 150
     少數(shù)股東權益(36 000×40%) 14 400
    (利潤表的抵銷會計分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