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論壇)中不得不承認的是: 很多同學在分分必爭的高考中, 單就在短文改錯這一種題型上, 在改了不計其數(shù)的短文之后, 仍然直抵了后一種境界----錯的看不出, 對的全改錯. 以致于我們經(jīng)常情不自禁,問別人,也問自己:有沒有搞錯?
為什么這種題型難度如此大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出題者旨在測試考生的綜合英語(論壇)水平. 不但考察考生的語法知識, 還有閱讀水平. 實際上還有寫作能力. 不是寫文章的能力, 而是對最初文稿的校對能力. 而這是寫作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改錯題中對閱讀和寫作的考察其實正體現(xiàn)了各種英語考試所呈現(xiàn)的一種大趨勢, 即日?;凸δ芑? 這不但體現(xiàn)在高考題型的設計上, 還體現(xiàn)在像四級、六級、雅思、新托福等等的國內(nèi)或國際標準化考試的改革上。
面對這樣的綜合性題型,我們可以設問:出題者經(jīng)常會設置什么樣的錯誤,又為什么會設置這些錯誤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找到這一個W (why),和一個H(how)的答案,你就猶如借到了一雙慧眼,輕而易舉識別出那些披著羊皮的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追根溯源,尋找答案。
首先,錯誤設置在哪里?答案是:設置在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地方。那又為什么會設置在這些地方?因為在這些地方你強大的母語習慣(漢語系統(tǒng))會干擾影響你的英語判斷,從而導致你出錯——這也正是像高考這類淘汰性質(zhì)的測試的共性。
其次,縱觀歷年高考短文改錯部分考題,其錯誤設置在歷年有驚人的重合。
第一、歷年考察必有熱點之——動詞。因為這是英漢兩種語言最顯著的不同之一:英語的謂語動詞不但可以變態(tài)而且還會變性。而中文中的動詞則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導致了習慣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詞匯搭配錯誤”的同學對它的忽視。看起來這似乎簡單,但對此的考察卻不會因為簡單而被忽視,相反是“忽悠”年年上演,單就全國卷二就有:99年92題;00年93題;01年78題;02年80題;03年84題;04年82題;05年77題;06年76題;07年85題。
對策: 時態(tài)問題不容易在第一時間注意到,但在第一遍通讀挑出最明顯錯誤后,有意識的去檢查,就很容易挑出。此處一般有兩點需要同時注意:一是,注意這樣的錯誤設置一般只有一個,如找到兩個或以上的“錯誤”,多是判斷發(fā)生了錯誤;二是,如做完還有沒找到錯誤的行,看有沒有已找到時態(tài)錯誤的,如果沒有,注意排查。
第二、歷年考察必有熱點之——連詞和代詞。同樣是由于與漢語的差異而被列入考察范圍。英語是通過連詞的連接體現(xiàn)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而漢語往往依賴于句意。所以除了注意句意本身是否通順,還要注意上下句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而代詞往往出現(xiàn)的是胡亂指代錯誤。這兩種錯誤我稱之為:
驢唇不對馬嘴(連詞錯用導致上下句邏輯混亂)如:00年92題;02年84題;04年81&84題;05年82題;06年81題;07年82題。
指鹿為馬(代詞指代錯誤)如:99年95題;02年79題;05年85題;06年85題;07年78題。
對策:在最后檢查時要有意識的從其文章邏輯意思的角度做一遍翻譯閱讀,把指代混亂或前后邏輯矛盾的地方畫下來,結合上下句整體意思考慮。特別要指出的是:所謂的翻譯閱讀是把句子直接都翻譯成中文的方式進行整個語篇的理解。因為高考改錯短文,絕大多數(shù)為小篇幅記敘文,通常中心明確,在翻譯其句子大意上是很簡單而省時的,所以邊閱讀邊翻譯可以自然而然的發(fā)現(xiàn)上下邏輯有問題的地方,即連詞運用不當或者代詞胡亂指代的錯誤。
做短文改錯題有兩種境界: 一種是把錯的改對了; 一種是把對的改錯了.
為什么這種題型難度如此大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出題者旨在測試考生的綜合英語(論壇)水平. 不但考察考生的語法知識, 還有閱讀水平. 實際上還有寫作能力. 不是寫文章的能力, 而是對最初文稿的校對能力. 而這是寫作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改錯題中對閱讀和寫作的考察其實正體現(xiàn)了各種英語考試所呈現(xiàn)的一種大趨勢, 即日?;凸δ芑? 這不但體現(xiàn)在高考題型的設計上, 還體現(xiàn)在像四級、六級、雅思、新托福等等的國內(nèi)或國際標準化考試的改革上。
面對這樣的綜合性題型,我們可以設問:出題者經(jīng)常會設置什么樣的錯誤,又為什么會設置這些錯誤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找到這一個W (why),和一個H(how)的答案,你就猶如借到了一雙慧眼,輕而易舉識別出那些披著羊皮的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追根溯源,尋找答案。
首先,錯誤設置在哪里?答案是:設置在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地方。那又為什么會設置在這些地方?因為在這些地方你強大的母語習慣(漢語系統(tǒng))會干擾影響你的英語判斷,從而導致你出錯——這也正是像高考這類淘汰性質(zhì)的測試的共性。
其次,縱觀歷年高考短文改錯部分考題,其錯誤設置在歷年有驚人的重合。
第一、歷年考察必有熱點之——動詞。因為這是英漢兩種語言最顯著的不同之一:英語的謂語動詞不但可以變態(tài)而且還會變性。而中文中的動詞則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導致了習慣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詞匯搭配錯誤”的同學對它的忽視。看起來這似乎簡單,但對此的考察卻不會因為簡單而被忽視,相反是“忽悠”年年上演,單就全國卷二就有:99年92題;00年93題;01年78題;02年80題;03年84題;04年82題;05年77題;06年76題;07年85題。
對策: 時態(tài)問題不容易在第一時間注意到,但在第一遍通讀挑出最明顯錯誤后,有意識的去檢查,就很容易挑出。此處一般有兩點需要同時注意:一是,注意這樣的錯誤設置一般只有一個,如找到兩個或以上的“錯誤”,多是判斷發(fā)生了錯誤;二是,如做完還有沒找到錯誤的行,看有沒有已找到時態(tài)錯誤的,如果沒有,注意排查。
第二、歷年考察必有熱點之——連詞和代詞。同樣是由于與漢語的差異而被列入考察范圍。英語是通過連詞的連接體現(xiàn)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而漢語往往依賴于句意。所以除了注意句意本身是否通順,還要注意上下句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而代詞往往出現(xiàn)的是胡亂指代錯誤。這兩種錯誤我稱之為:
驢唇不對馬嘴(連詞錯用導致上下句邏輯混亂)如:00年92題;02年84題;04年81&84題;05年82題;06年81題;07年82題。
指鹿為馬(代詞指代錯誤)如:99年95題;02年79題;05年85題;06年85題;07年78題。
對策:在最后檢查時要有意識的從其文章邏輯意思的角度做一遍翻譯閱讀,把指代混亂或前后邏輯矛盾的地方畫下來,結合上下句整體意思考慮。特別要指出的是:所謂的翻譯閱讀是把句子直接都翻譯成中文的方式進行整個語篇的理解。因為高考改錯短文,絕大多數(shù)為小篇幅記敘文,通常中心明確,在翻譯其句子大意上是很簡單而省時的,所以邊閱讀邊翻譯可以自然而然的發(fā)現(xiàn)上下邏輯有問題的地方,即連詞運用不當或者代詞胡亂指代的錯誤。
做短文改錯題有兩種境界: 一種是把錯的改對了; 一種是把對的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