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校長患了“狀元恐懼癥”

字號:

北京高考文理狀元名單今天出爐,文理狀元分別來自101中學和人大附。聽說圈內(nèi)同行了解其他有關(guān)個別的高招情況時,遭遇到了“語言暴力”。
     所幸的是,多數(shù)校長們會耐心地回答媒體的問題,對本校的高考情況做如實而簡要的介紹;所幸的是,語言暴力畢竟只是一種“軟暴力”,個別校長們沒有真的動粗。
     出了個高考狀元對所在學校意味著什么?很簡單,意味著培養(yǎng)了狀元的學校是公眾認可的優(yōu)質(zhì)學校,意味著該校有良好的“教育生物鏈”或“教學生態(tài)鏈”,意味著該校教風學風純正,意味著該校在教學上真抓實干。在北京,你見過校風學風一塌糊涂、老師心不在焉、學生吊兒郎當?shù)膶W校出過高考狀元嗎?
     高考沒出狀元對中學意味著什么?什么也不意味。沒出狀元的學校完全可以是人民滿意的學校,完全可以是絕對的優(yōu)質(zhì)校。
     考生考成了狀元意味著什么?只能意味著他這次考試不錯,意味著他平時基礎(chǔ)扎實臨場發(fā)揮得好,意味著他可能進入清華北大或港校。他的人生之路與每個普通高考生一樣依然漫長,依然充滿變數(shù)。今年北京10萬考生中,有7000人沒有參加國內(nèi)高考;如果全部參加考試,也許狀元就得易主。
     上述這些簡單的理由人所共知。目前,公眾對于狀元已經(jīng)沒有狂熱,就像清朝皇上在一般的御批上寫上三個字“知道了”一樣輕松。宣傳主管部門每年禁止炒作狀元,這個指令很有意義。所以今天的媒體很有節(jié)制,沒有人深挖狀元背后的無聊故事。
     可是,公眾對狀元淡化了,個別校長卻將狀元情結(jié)演變?yōu)榱恕盃钤刀拾Y”或“狀元恐懼癥”,有大發(fā)牢騷的,有動輒指責媒體炒作的,有莫名其妙不服氣的……對這些校長來說,誰提“狀元”一詞就是“你們這些記者還干不干正經(jīng)事”;誰提狀元就是“素質(zhì)教育都被你們糟踐了”……
     好奇怪啊!一個10萬人的大考,媒體提一下誰得了第一名就那么讓他傷筋動骨!區(qū)區(qū)幾十個人參加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人們都要評出名次;孩子們舉行才藝比賽都得分出個子丑寅卯??墒牵嵋幌赂呖嫉谝幻?,有些人就那么惱怒。
     我看,有的人是惱羞成怒!沒有人不讓你的學校考出狀元,沒有人指責你為什么考不出狀元。向公眾透露一下高考第一名,是媒體的職責。如果連公眾基本的知情權(quán)都剝奪,這是媒體不務正業(yè),是媒體集體失職。
     其實,對于一線教育記者來說,遭遇語言暴力已并不稀奇。個別校長飛揚跋扈,被社會寵得已經(jīng)沒樣了,連做一個普通人的素質(zhì)都欠缺,還要領(lǐng)導一所學校,我看只能誤人子弟!高考第一名的話題就那么可恨嗎?高考仍然是公眾的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漠視群眾利益辦學,只能走進歷史的死胡同。奉勸您理直氣壯抓高考,像普通百姓一樣心態(tài)平和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