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題 已知:MT公司2000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為1500萬元,該年的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25%(該年度沒有出現(xiàn)引起所有者權益變化的客觀因素)。2003年年初負債總額為4000萬元,所有者權益是負債的1.5倍,該年的資本積累率為150%,年末資產(chǎn)負債率為0.25,負債的年均利率為10%,全年固定成本總額為975萬元,凈利潤為1005萬元,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33%.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計算 MT公司的下列指標:
( 1)2000年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
( 2)2003年年初的所有者權益總額。
( 3)2003年年初的資產(chǎn)負債率。
( 4)2003年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和負債總額。
( 5)2003年年末的產(chǎn)權比率。
( 6)2003年的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和負債平均余額。
( 7)2003年的息稅前利潤。
( 8)2003年總資產(chǎn)報酬率。
( 9)2003年已獲利息倍數(shù)。
( 10)2004年經(jīng)營杠桿系數(shù)、財務杠桿系數(shù)和復合杠桿系數(shù)。
( 11)2000年年末~2003年年末的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標準答案:
( 1)計算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項目:
( A)=-1900+1000=-900
( B)=900-(-900)=1800
( 2)計算或確定下列指標:
① 靜態(tài)投資回收期:
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
(年)
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3.5-1=2.5(年)
② 凈現(xiàn)值為 1863.3萬元
③ 原始投資現(xiàn)值= 1000+943.4=1943.3(萬元)
④ 凈現(xiàn)值率=
⑤ 獲利指數(shù)= 1+95.88%=1.9588≈1.96
或:獲利指數(shù)=
( 3)評價該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該項目的凈現(xiàn)值 1863.3萬元>0
凈現(xiàn)值率 95.88%>0
獲利指數(shù) 1.96>1
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3.5年> 年
∴該項目基本上具有財務可行性。
第 49 題 東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公司)應收西方公司的應收賬款為100萬元,已提壞賬準備10萬元。2004年5月10日,東方公司與西方公司達成債務重組協(xié)議,東方公司同意西方公司用一批產(chǎn)品和一臺設備抵償上述全部賬款,產(chǎn)品的售價為40萬元,增值稅為6.8萬元;設備的公允價值為30萬元。西方公司于2004年5月20日將上述產(chǎn)品和設備運抵東方公司,并解除了債權債務關系。2004年6月30日,東方公司已為上述設備計提折舊0.5萬元,預計上述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為25萬元。2004年7月10日,因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東方公司將上述設備與南方公司的一批材料交換,2004年7月,東方公司為該設備計提折舊0.4萬元。在交換日,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4萬元,換入材料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0萬元,增值稅為3.4萬元,假定東方公司不單獨向南方公司支付增值稅,東方公司收到補價0.6萬元。
要求:
(1) 確定債務重組日。
(2) 編制東方公司債務重組日的會計分錄。
(3) 編制東方公司2004年6月30日設備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
(4) 編制東方公司2004年7月10日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計算中若有小數(shù),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
標準答案:
(1)債務重組日為2004年5月20日。因為在2004年5月20日,東方公司與西方公司達成債務重組協(xié)議并解除了債權債務關系。
(2)東方公司債務重組日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47.54[(100—10—6.8)×40/7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8(40×17%)
固定資產(chǎn) 35.66[(100—10—6.8)×30/70]
壞賬準備 10
貸:應收賬款 100
(3)東方公司2004年6月30日設備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營業(yè)外支出 10.16(35.66—0.5—25)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0.16
(4)東方公司2004年7月10日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分錄:
因為0.6/24=2.5%<25%,所以該項交易屬于非貨幣性交易。
東方應確認的收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換出資出公允價值
=0.6-0.6×(25—0.4)/24==—0.02萬元
注:東方公司沒有支付相關的稅金和教育費附加,所以在計算應確認的收益時,分子中不用考慮減去應交的稅金及附加。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24.6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0.16
累計折舊 0.9(0.5+0.4)
貸:固定資產(chǎn) 35.66
借:原材料 20.58(倒擠)
銀行存款 0.6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營業(yè)外支出 0.02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24.6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計算 MT公司的下列指標:
( 1)2000年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
( 2)2003年年初的所有者權益總額。
( 3)2003年年初的資產(chǎn)負債率。
( 4)2003年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和負債總額。
( 5)2003年年末的產(chǎn)權比率。
( 6)2003年的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和負債平均余額。
( 7)2003年的息稅前利潤。
( 8)2003年總資產(chǎn)報酬率。
( 9)2003年已獲利息倍數(shù)。
( 10)2004年經(jīng)營杠桿系數(shù)、財務杠桿系數(shù)和復合杠桿系數(shù)。
( 11)2000年年末~2003年年末的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標準答案:
( 1)計算表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項目:
( A)=-1900+1000=-900
( B)=900-(-900)=1800
( 2)計算或確定下列指標:
① 靜態(tài)投資回收期:
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
(年)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3.5-1=2.5(年)
② 凈現(xiàn)值為 1863.3萬元
③ 原始投資現(xiàn)值= 1000+943.4=1943.3(萬元)
④ 凈現(xiàn)值率=
⑤ 獲利指數(shù)= 1+95.88%=1.9588≈1.96
或:獲利指數(shù)=

( 3)評價該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該項目的凈現(xiàn)值 1863.3萬元>0
凈現(xiàn)值率 95.88%>0
獲利指數(shù) 1.96>1
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 3.5年> 年
∴該項目基本上具有財務可行性。
第 49 題 東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公司)應收西方公司的應收賬款為100萬元,已提壞賬準備10萬元。2004年5月10日,東方公司與西方公司達成債務重組協(xié)議,東方公司同意西方公司用一批產(chǎn)品和一臺設備抵償上述全部賬款,產(chǎn)品的售價為40萬元,增值稅為6.8萬元;設備的公允價值為30萬元。西方公司于2004年5月20日將上述產(chǎn)品和設備運抵東方公司,并解除了債權債務關系。2004年6月30日,東方公司已為上述設備計提折舊0.5萬元,預計上述設備的可收回金額為25萬元。2004年7月10日,因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東方公司將上述設備與南方公司的一批材料交換,2004年7月,東方公司為該設備計提折舊0.4萬元。在交換日,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4萬元,換入材料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0萬元,增值稅為3.4萬元,假定東方公司不單獨向南方公司支付增值稅,東方公司收到補價0.6萬元。
要求:
(1) 確定債務重組日。
(2) 編制東方公司債務重組日的會計分錄。
(3) 編制東方公司2004年6月30日設備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
(4) 編制東方公司2004年7月10日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計算中若有小數(shù),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
標準答案:
(1)債務重組日為2004年5月20日。因為在2004年5月20日,東方公司與西方公司達成債務重組協(xié)議并解除了債權債務關系。
(2)東方公司債務重組日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47.54[(100—10—6.8)×40/7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6.8(40×17%)
固定資產(chǎn) 35.66[(100—10—6.8)×30/70]
壞賬準備 10
貸:應收賬款 100
(3)東方公司2004年6月30日設備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營業(yè)外支出 10.16(35.66—0.5—25)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0.16
(4)東方公司2004年7月10日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分錄:
因為0.6/24=2.5%<25%,所以該項交易屬于非貨幣性交易。
東方應確認的收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換出資出公允價值
=0.6-0.6×(25—0.4)/24==—0.02萬元
注:東方公司沒有支付相關的稅金和教育費附加,所以在計算應確認的收益時,分子中不用考慮減去應交的稅金及附加。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24.6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0.16
累計折舊 0.9(0.5+0.4)
貸:固定資產(chǎn) 35.66
借:原材料 20.58(倒擠)
銀行存款 0.6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營業(yè)外支出 0.02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