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在稅收法律關系中,最重要的主體是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下文對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作一簡要介紹。
(一)征稅主體
征稅主體是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征收管理的國家機關。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是征稅主體,但是國家征稅的權力總是通過立法授權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行使。在具體的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行使征稅權的征稅主體包括:各級稅務機關、財政機關和海關。財政部和地方各級財政機關主要負責農(nóng)業(yè)稅和契稅的征管,海關總署和地方各級海關負責關稅,以及進口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消費稅和船舶噸稅的征管。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部分稅收均由國家稅務總局和地方各級稅務機關負責征管。其中,地方各級稅務機關還根據(jù)分稅制財政體制分設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兩個系統(tǒng)。因此,稅務機關負責國家主要的稅收征管,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征稅主體,也是最重要的征稅主體。
(二)納稅主體
根據(jù)《稅收征管法》第4條的規(guī)定以及關于納稅主體的通行觀念,我國稅法上的納稅主體包括兩類: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此外,不同的稅種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可以對納稅人進行劃分。在增值稅方面,根據(jù)納稅人銷售額的高低和會計核算的健全與否,把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在所得稅方面,根據(jù)征稅權行使范圍的不同,可以把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等等。
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根據(jù)《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稅務機關要按照規(guī)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xù)費。扣繳義務人又可以分為代扣代繳義務人和代收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義務人是指負有代扣代繳義務,代替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扣繳應納稅款的納稅主體;代收代繳義務人是指負有代收代繳義務,代替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收繳稅款的納稅主體。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對法律關系的客體具體包括的種類,在國內(nèi)外法學界是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法理學的研究表明,法律關系的具體客體是無限多樣的,把它們抽象化,可以概括為:國家權力、人身和人格、行為、法人、物、精神產(chǎn)品、信息等。上述各種客體可以進一步抽象為“利益”或“利益載體”等更一般的概念。由此可以說,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一定的利益。對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也可以作如上理解。我們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稅收權力(權益)、物和行為。稅收憲法性法律關系和稅收權限劃分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權力,國際稅收權益分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權益,稅收征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按照一定的稅率計算出來的稅款,稅收救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即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活動中作出的相關行為。上述各種客體又可以進一步抽象為“稅收利益”。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三、稅收法律關系的內(nèi)容
稅收法律關系的內(nèi)容就是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這是稅收法律關系中最實質(zhì)的東西,也是稅法的靈魂。它規(guī)定權利主體可以為或不可以為的行為,以及違反了這些規(guī)定,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1)征稅主體的權力和義務。
稅務機關的權力與義務更多的體現(xiàn)為稅務機關的職權和職責,包括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實體法與程序法方面的權力與義務。為了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發(fā)揮好稅收籌集收入和調(diào)控經(jīng)濟、調(diào)節(jié)分配的職能,法律必然要賦予征稅主體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具體權力,例如稅收行政立法權、稅務管理權、稅務檢查權、稅收優(yōu)先權、稅務處罰權等。稅務機關行使的征稅權是國家行政權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強制力和程序性,并非僅僅是一種權利資格,這種權力不能由行使機關自由放棄或轉讓。同時,有權力必有義務和責任,征稅主體在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力之時,還必須履行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和職責。必須依法征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開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稅款、提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款;必須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qū)嵤┒愂照鞴?,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濫用權力,不得侵害納稅人的合法權益。職權與職責必須對等,征稅主體的權力是稅法有效實施的保障,征稅主體的義務是其實施權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納稅主體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重要保證,征稅主體在享有國家權力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
(2)納稅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此處所謂"納稅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主體的權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納稅主體的權利包括自然權利和稅收法律關系中的權利。此處所指納稅主體的權利采取狹義概念,即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權利,既包括實體法方面的權利,也包括程序法方面的權利。同樣,納稅人的義務也區(qū)分為廣義(包括所有法律意義上的義務)和狹義(僅指稅收法律關系中的義務),這里采取狹義概念。我國稅法規(guī)定,納稅主體在享有法律賦予的知情權、保密權、依法申請稅收優(yōu)惠權、依法申請延期申報納稅權、稅收救濟權、稅收監(jiān)督權等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法律所規(guī)定的依法誠信納稅、接受稅務管理和稅務檢查等方面的義務。
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稅法主體,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在稅收法律關系中,最重要的主體是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下文對征稅主體和納稅主體作一簡要介紹。
(一)征稅主體
征稅主體是指參加稅收法律關系,享有國家稅收征管權力和履行國家稅收征管職能,依法對納稅主體進行稅收征收管理的國家機關。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國家才是征稅主體,但是國家征稅的權力總是通過立法授權具體的國家職能機關來行使。在具體的稅收征納法律關系中,行使征稅權的征稅主體包括:各級稅務機關、財政機關和海關。財政部和地方各級財政機關主要負責農(nóng)業(yè)稅和契稅的征管,海關總署和地方各級海關負責關稅,以及進口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消費稅和船舶噸稅的征管。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部分稅收均由國家稅務總局和地方各級稅務機關負責征管。其中,地方各級稅務機關還根據(jù)分稅制財政體制分設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兩個系統(tǒng)。因此,稅務機關負責國家主要的稅收征管,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征稅主體,也是最重要的征稅主體。
(二)納稅主體
根據(jù)《稅收征管法》第4條的規(guī)定以及關于納稅主體的通行觀念,我國稅法上的納稅主體包括兩類: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此外,不同的稅種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可以對納稅人進行劃分。在增值稅方面,根據(jù)納稅人銷售額的高低和會計核算的健全與否,把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在所得稅方面,根據(jù)征稅權行使范圍的不同,可以把納稅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等等。
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根據(jù)《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稅務機關要按照規(guī)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xù)費。扣繳義務人又可以分為代扣代繳義務人和代收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義務人是指負有代扣代繳義務,代替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扣繳應納稅款的納稅主體;代收代繳義務人是指負有代收代繳義務,代替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收繳稅款的納稅主體。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指向的對象。對法律關系的客體具體包括的種類,在國內(nèi)外法學界是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法理學的研究表明,法律關系的具體客體是無限多樣的,把它們抽象化,可以概括為:國家權力、人身和人格、行為、法人、物、精神產(chǎn)品、信息等。上述各種客體可以進一步抽象為“利益”或“利益載體”等更一般的概念。由此可以說,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一定的利益。對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也可以作如上理解。我們認為,稅收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包括稅收權力(權益)、物和行為。稅收憲法性法律關系和稅收權限劃分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權力,國際稅收權益分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稅收權益,稅收征納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按照一定的稅率計算出來的稅款,稅收救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為,即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活動中作出的相關行為。上述各種客體又可以進一步抽象為“稅收利益”。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三、稅收法律關系的內(nèi)容
稅收法律關系的內(nèi)容就是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這是稅收法律關系中最實質(zhì)的東西,也是稅法的靈魂。它規(guī)定權利主體可以為或不可以為的行為,以及違反了這些規(guī)定,須承擔的法律責任。
(1)征稅主體的權力和義務。
稅務機關的權力與義務更多的體現(xiàn)為稅務機關的職權和職責,包括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實體法與程序法方面的權力與義務。為了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發(fā)揮好稅收籌集收入和調(diào)控經(jīng)濟、調(diào)節(jié)分配的職能,法律必然要賦予征稅主體在稅收征收管理中的具體權力,例如稅收行政立法權、稅務管理權、稅務檢查權、稅收優(yōu)先權、稅務處罰權等。稅務機關行使的征稅權是國家行政權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強制力和程序性,并非僅僅是一種權利資格,這種權力不能由行使機關自由放棄或轉讓。同時,有權力必有義務和責任,征稅主體在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力之時,還必須履行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和職責。必須依法征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開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稅款、提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款;必須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qū)嵤┒愂照鞴?,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濫用權力,不得侵害納稅人的合法權益。職權與職責必須對等,征稅主體的權力是稅法有效實施的保障,征稅主體的義務是其實施權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納稅主體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重要保證,征稅主體在享有國家權力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
(2)納稅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此處所謂"納稅主體",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主體的權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納稅主體的權利包括自然權利和稅收法律關系中的權利。此處所指納稅主體的權利采取狹義概念,即納稅主體在稅收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權利,既包括實體法方面的權利,也包括程序法方面的權利。同樣,納稅人的義務也區(qū)分為廣義(包括所有法律意義上的義務)和狹義(僅指稅收法律關系中的義務),這里采取狹義概念。我國稅法規(guī)定,納稅主體在享有法律賦予的知情權、保密權、依法申請稅收優(yōu)惠權、依法申請延期申報納稅權、稅收救濟權、稅收監(jiān)督權等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法律所規(guī)定的依法誠信納稅、接受稅務管理和稅務檢查等方面的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