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技術在新生兒篩查病種中的應用

字號:

[關鍵詞] 新生兒;篩查病種;實驗室技術
    The Labortory Technique Application in Filtrating Blessed Everct Diseases
    Key words:Blessed everct; Filtrate diseases; Laboratory technique
    新生兒篩查是預防醫(y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措施,其意義是在新生兒時期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先天性或遺傳病,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通過實驗室手段篩查出來,使患兒得到及時治療,預防智能低下及其他嚴重后果。國內外資料表明開展和推廣新生兒篩查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目前,我國以苯丙酮尿癥(PKU)和CH為新生兒篩查的主要病種,部分地區(qū)還進行了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等疾病的篩查。篩查方法:在嬰兒出生3 d,吃足6次奶后,由產科醫(yī)生針刺其足跟部取3滴血,送新生兒篩查室通過儀器進行檢測篩查出可疑病例,再經??漆t(yī)生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有關檢查,最后確定診斷。
    1.新生兒篩查概況
    1961年美國Gugtrie博士建立了細菌抑制法,對濾紙干血樣中的苯丙氨酸進行半定量測定,并用該法對新生進行PKU的篩查。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等7個城市開展了PKU和CH的篩查,1998年衛(wèi)生部建立了篩查實驗室室間質量控制。截至2000年底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都在不同范圍內開展了新生兒篩查工作,有的地區(qū)的篩查覆蓋率達90%以上,1981年至1983年全國統計無半乳糖血癥患兒,現逐漸被去除這項篩查。據我國近幾年來對220萬新生兒進行篩查的資料統計,PKU的發(fā)病率為1∶11 188,CH的發(fā)病率為1∶3 624.
    2.新生兒篩查病種及篩查的實驗室技術
    2.1 PKU PKU是因苯丙氨酸羥化反應障礙所致的一種常見的遺傳性代謝病,由于患兒血中高濃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謝產物的神經毒性作用,未經治療的PUK患兒絕大多數均有嚴重的智能發(fā)育障礙,約1/4患兒合并繼發(fā)性癲癇。早期給予低苯丙氨酸飲料治療,使患兒血中苯丙氨酸濃度維持在理想的范圍內,可防止智能障礙的發(fā)生,新生兒篩查是早期發(fā)現PKU患兒,使該病治療取得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2.1.1 患兒體征 患兒剛出生時,外表一般無異常,但出生后3個月左右頭發(fā)開始由黑變黃,小便有難聞臭味,不能抬頭,6個月時這種癥狀更明顯,甚至出現抽搐。
    2.1.2 檢測方法 檢測方法自1961年建立細菌抑制法篩查PKU以來,該法普遍在全世界推廣,其法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簡行易行、為大范圍的人群篩查提供了條件,但僅能半量檢測。當血苯丙氨酸濃度偏低時準確性受到限制,易受服用抗生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陰性等。因此20世紀80年代起一些國家開始采用熒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毛細管電泳以及一些自動化儀器來進行血中苯丙氨酸濃度的全定量測定,此方法快速準確,但由于儀器設備特殊、操作復雜,往往僅用于PUK的確診。在我國PUK篩查的試驗方法是熒光分析定量法。
    2.2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CH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病因在于先天性甲狀腺發(fā)育障礙或甲狀腺素合成障礙致甲狀腺素分泌減少,從而導致患兒生長發(fā)育遲滯、智能落后。早期診斷、早期給予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可防止智能及生長發(fā)育障礙的發(fā)生。新生兒篩查是目前早期發(fā)現CH的方法,國內新生兒篩查CH以TSH定量為指標。新生兒出生不久后由于體外冷環(huán)境的刺激,TSH迅速升高,1天內達高峰,以后迅速下降,2天后降至正常,出生3天后取血與PKU篩查用同一血標本,可防止因出生后一過性TSH增高所造成的假陽性,由于TSH在血中含量甚微,而篩查所用的血標本量又極少,所以TSH的定量必須采用高靈敏度的試驗方法。
    2.2.1 體征 此病新生兒往往無明顯表現,僅有黃疸延遲、便秘、臍疝等非特異性癥狀,不易引起家長和醫(yī)生的重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眼距增寬、舌外伸等表現,最終成為矮小畸形的癡呆兒。
    2.2.2 檢測方法 目前已用于篩查的有酶免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免疫放射法、時間分辨免疫熒光分析法、熒光酶免分析法和自動新生兒篩查系統等。RIA法試驗重復性差,對輕度CH的檢測不夠靈敏。其余方法各有所長,而且也都有成套的試劑和設備供應。然而,測定TSH篩查CH,不能檢出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缺乏癥、下丘腦垂體性CH、暫時性CH及TSH延遲升高的亞CH.因此篩查陰性的新生兒,仍要注意有無CH表現,至少觀察至生后6個月。
    2.3 聽力障礙 聽力障礙的嬰兒由于缺乏語言刺激和語言環(huán)境,在語言發(fā)育關健的2歲~3歲內不能健產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將導致聾啞、發(fā)生語言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和某些心理行為問題,在出生后3個月內給予干預性治療,能避免因聽力缺陷導致的語言社會活動和情感等方面的異常。隨著優(yōu)生優(yōu)育觀念的提高,新生兒篩查工作日異被各領域重視,診斷不斷提早到癥狀和不良后果出現之前,確?;純耗軌虻玫郊皶r的預防和治療,減少給患兒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偷傷害,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 喻唯民。積極開展新生兒篩查工作[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1,24(6):325327.
    [2] 蔡宗友,胡小波,曹小英,等。苯丙酮尿癥的新生兒篩查及方法比較[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2,10(4):9596.
    [3] 顧學范。遺傳性代謝病的新生兒篩查[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10):58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