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光伏與建筑結合(二)

字號:

6.開展BIPV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
    德國雖然已經完成了10萬光伏屋頂計劃,全國光伏建筑的累計安裝量已經超過400MWp(是我國太陽電池累計安裝量的8倍),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德國大多數光伏建筑都是由專業(yè)建筑師設計的,在外觀上,在建筑功能上,以及在透光性和與建筑和諧一致上的確設計得無可挑剔。但是這些建筑師也忽略了或者說不了解太陽電池的發(fā)電特性,如太陽電池的朝向、遮擋和溫升等問題,這些在我國以后的設計中應該引起重視。
    6.1太陽電池安裝的朝向
    太陽電池與建筑相結合有時不能自由選擇安裝的朝向,不同朝向的太陽電池發(fā)電量是不同的,不能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發(fā)電量計算??梢愿鶕D7對不同朝向太陽電池的發(fā)電量進行基本估計
    不同朝向安裝的太陽電池的發(fā)電量:
    假定向南傾斜緯度角安裝的太陽電池發(fā)電量為100;
    其它朝向全年發(fā)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6.2太陽電池的遮擋
    太陽電池與建筑相結合,有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遮擋。遮擋對于晶體硅太陽電池的發(fā)電量影響很大,對于非晶硅的影響會小得多。一塊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被遮擋了1/10的面積,功率損失將達到50%;而非晶硅受到同樣的遮擋,功率損失只有10%。因此,如果太陽電池不可避免會被遮擋,應當盡量選用非晶硅太陽電池。
    6.3太陽電池的溫升和通風
    太陽電池與建筑相結合還應當注意太陽電池的通風設計,以避免太陽電池溫度過高造成發(fā)電效率降低(晶體硅太陽電池的結溫超過25℃時,每升高一度功率損失大約4‰)。太陽電池的溫升與安裝位置和通風情況有關,德國太陽能學會就此種情況專門進行了測試,表3給出不同安裝方式和不同通風條件下太陽電池的實測溫升情況。
    7.BIPV的電氣連接方式
    德國和荷蘭的光伏屋頂計劃大多數是安裝在居民建筑上的分散系統(tǒng),功率一般為1KWp~50KWp不等。由于光伏發(fā)電補償電價不同于用戶的用電電價,所以采用雙表制,一塊表記錄太陽電池饋入電網的電量,另一塊表記錄用戶的用電量。
    也有一些功率很大的系統(tǒng),如德國慕尼黑展覽中心屋頂2MWp的BIPV系統(tǒng)和柏林火車站200KWp的系統(tǒng)。對于小系統(tǒng),一般只用一臺并網逆變器,對于大系統(tǒng),一般采用多臺逆變器。柏林火車站200KWp的BIPV系統(tǒng)分為12個太陽電池方陣,每個方陣由60塊300W的太陽電池組件構成,每個方陣連接一臺15KVA的逆變器,分別并網發(fā)電。慕尼黑2MWp的BIPV項目則不同,2MWp由2個1MWp的系統(tǒng)分一期、二期建成。每個1MWp的系統(tǒng)采用公共直流母線,3臺300KVA的逆變器按照主從方式工作,當光強較弱時只有一臺逆變器工作,陽光時三臺逆變器都工作,這樣就使逆變器工作在高負荷狀態(tài),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
    8.其它
    除了BIPV項目,考察團還在荷蘭和德國考察了幾處包含BIPV的節(jié)能建筑。荷蘭的“零能耗”、“零排放”的“雙零”建筑更為典型,“零能耗”意味著建筑的用電、采暖、炊事、空調以及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所有能源全部自給,“零排放”意味著沒有任何溫室氣體排放.
    建筑物采用了光伏發(fā)電、太陽熱水系統(tǒng)、自然水循環(huán)和過濾系統(tǒng)、地源熱泵空調采暖系統(tǒng)以及節(jié)能建筑材料等多項新技術。光伏發(fā)電與多種節(jié)能和新能源等新技術的結合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9.德國鼓勵BIPV的政策法規(guī)和10萬光伏屋頂計劃
    法律條款對于光伏發(fā)電的發(fā)展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德國10萬屋頂計劃是一個的例子。該項目自1999年開始實施,2003年結束,2000年德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2001年光伏發(fā)電在德國國內的安裝量達到2000年的230%。德國政府認為可再生能源法和10萬屋頂計劃已經取得了完全徹底的成功。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和10萬屋頂計劃的主要內容和取得的成就介紹如下:
    2000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關于光伏的主要內容包括,電網公司有義務收購可再生能源所發(fā)的電,并支付上網補償電價:在固定的時間范圍內,享受固定的上網電價(20 年);新建光伏發(fā)電的上網電價每年遞減(PV: 5%/a);2000年4月頒布實施;成本均攤—高于常規(guī)電價的部分在全國范圍的4個電力公司均攤;PV—最初的上網電價是50.6 Cent / kWh, 2003年下降到45.7 Cent / kWh ;
    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在2004年又進行了修訂,對于不同的建筑或安裝形式進行了區(qū)分。
    與“可再生能源法”相配套的還有銀行貼息貸款的政策和自愿認購綠電的政策。
    KfW(德國開發(fā)銀行) 對于安裝光伏系統(tǒng)的貸款支持:國家補貼的長期低息貸款;貸款期:10,12,15, 20甚至30 年,頭2,3年 或5 年不用償還;固定利率至少10年不變;允許與其它帶有補貼性質的項目相結合(但不能超過總的投資額度)。
    德國還有其它有補貼性質的項目,僅以KfW的幾個項目為例。
    KfW10萬屋頂計劃:PV與建筑相結合;貸款利率1.9 %;1999~2003 非常成功(可以完全償還), 共完成345 MWp 65,000 套(大部分私人住宅)。
    KfW CO2 減排項目: PV 安裝在居民住宅上;貸款利率 2.7% ~ 4.2% ;貸款允許100 % 投資額度。
    KfW 環(huán)境保護項目:PV 安裝在非居民住宅(商業(yè)或工業(yè)建筑);貸款利率4.4 %~ 4.9 %;貸款額度為投資額的75%,與其它環(huán)保或節(jié)能項目結合,也可以拿到100%的貸款額度。
    所謂“購買綠電”政策是指由國民自愿購買綠色電力,綠色電力比常規(guī)電力(依地區(qū)不同大約每度電5~10歐分)多2~3歐分,電力公司將銷售綠電的收益用于購買高價綠色電力(每度電大約45.7~50.6歐分)。
    德國10萬光伏屋頂計劃完全成功的表現(xiàn):
    1)不僅僅依賴于國家財政的促進機制;
    2)綠電收入購買高價綠電;
    3)10萬屋頂計劃得到順利實施;
    4)光伏系統(tǒng)大量安裝,數量超過預期的300MWp(實際安裝345MWp);
    5)利用價格調整,促使光伏真正按照市場規(guī)律進行推廣;
    6)銀行的貸款已經全部收回;
    7)數以千計的可再生能源就業(yè)機會;
    8)光伏系統(tǒng)價格從1999到2000年下降了8 %,而且在此后數年中持續(xù)下降;
    9)類似的機制已經在其它國家開始執(zhí)行。
    有了這樣的法律,安裝光伏發(fā)電的用戶可以通過銷售綠色電力獲得收益;銀行的貸款可以如數回收;光伏生產廠家通過銷售太陽電池賺錢;政府達到了推行清潔能源的目的;電力公司通過銷售綠電購買綠電,經濟上不虧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還完成了減排義務;政府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那些自愿購買綠色電力的人知道自己是為保護環(huán)境和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做貢獻。結果是所有的人都高興,盡管10萬屋頂計劃已經在2003年結束,但德國光伏屋頂的建設卻沒有因此而停頓,圖10是德國光伏屋頂建設的發(fā)展情況(包括對2004年的預測):
    10.結束語
    在德國和荷蘭考察了14天,雖然只是看了一些皮毛,但是也不難得出下列結論:
    1) 政策法規(guī)是綱,光伏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是目,“綱舉目張”;
    2) BIPV可以建造得具有很高的質量;
    3) BIPV的能量回收期比單獨安裝要短,因為部分建筑材料被取代了;
    4) BIPV應當從建筑設計就開始考慮;
    5) 除了考慮BIPV的建筑特性,還要考慮發(fā)電量的影響因素:朝向、遮擋和太陽電池的通風;
    6) 當前的光伏建筑構件的成本還太高,平均比普通太陽電池組件的價格高2.5倍,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7) BIPV的專業(yè)化很重要,大部分荷蘭和德國的BIPV項目是由建筑師設計的(今后要避免不顧及發(fā)電量的缺點);荷蘭采用的光伏瓦是由建筑材料公司Lafarge生產的;德國的非晶硅玻璃幕墻是由世界第三大玻璃公司Schoot開發(fā)生產的;德國的BIPV項目的安裝工作是由電力公司下屬的電力安裝公司完成的,BIPV安裝導則也是由電力公司制定的;
    8) BIPV還有很大的設計空間,有潛力比現(xiàn)在做的更好;
    9)光伏與其它可再生能源結合的零能源和零排放建筑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