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測出題頻率題型匯總之結構主旨題

字號:

言語理解部分為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核心題型,表現(xiàn)為題量大、題型固定、難度高等特點。為備考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京佳公務員教研老師特將國考中言語理解出題頻率較高的題型予以匯總,并給予技巧點撥,希望廣大考生能從中有所體會,把握出題規(guī)律、理順知識脈絡、掌握復習技巧、考出理想成績。
    主旨題是片段閱讀部分的重點題型,提問中帶有“主旨”、“主要”、“主題”“中心”、“概括”等字眼的題目,通常就是主旨題。而結構主旨題則是最符合考生閱讀規(guī)律,比較易掌握的一個拿分題型。
    結構主旨題的解題關鍵是將語文中的層次劃分手法運用其中, 根據(jù)層次機構找出核心觀點或者強調的重點,考生需要掌握歷年真題中主要考查的結構類型及主旨句所在。
    高頻考點列舉:
    1. “分→總”結構
    2. “總→分”結構
    3. “總→分→總”結構
    4. “多層并列”結構
    (一)“分→總”結構
    真題一:2005年國考卷(一)第15題:
    15.從哲學的角度看,不可否認原始儒家思想中存在很多人性的光輝,而從歷史的角度看,儒家思想世俗化之后建構的傳統(tǒng)文化,最明顯的缺陷就在于沒有提供一種包含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底線倫理。當我們在批判傳統(tǒng)文化和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時候,應該在人道主義的框架內建立一種起碼的道德底線。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BR>    A.提倡建立底線文明 B.批判儒家思想的缺陷
    C.批判地繼承儒家思想 D.應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新文化
    【解析】A 本段結構是明顯的分總結構,前句展開論述了傳統(tǒng)文化缺少底線文明,后句則針對前面的論述得出處理這一問題的對策,即應當建立道德底線。A項正是主旨。B、C、D都屬于擴張概括。
    真題二:2009年國考卷第47題:
    47. 一種經濟理論或者經濟模型是對經濟現(xiàn)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現(xiàn)實簡單。理論要舍棄不重要的東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決于經濟學家的假設,假設不同,提出的理論也不一樣。經濟學家們對同一現(xiàn)象往往有很多理論的解釋,主要就是因為強調的東西常常不一樣。因此,理論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爭辯,可以錯,也可以被*。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如何發(fā)展經濟理論
    B. 經濟理論的內在本質
    C. 經濟理論的主要功能
    D. 如何看待經濟理論
    【解析】D 本題屬于典型分總結構?!耙虼恕弊鳛榭偨Y陳述的提示性詞語,說明后面的話是作者通過一系列論述得出的結論,也就是文段的核心所在,即“理論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爭辯,可以錯,也可以被*?!憋@然D項與這一主旨句的觀點最為契合。
    (二)“總→分”結構
    真題三:2006年國考卷(一)第24題:
    24.逆差與順差,應當辯證地看,貿易平衡永遠是相對的、動態(tài)的。中美經貿關系是雙贏而非零和,經濟互補性注定了美對華逆差將是一個長期問題。今后,中美兩國參與全球化和產品內分工的程度會繼續(xù)加深,只要不改變現(xiàn)行統(tǒng)計方法,美對華逆差仍將持續(xù),而中美經貿規(guī)模也仍將不斷擴大。
    這段話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
    A.中美經濟是互補的
    B.逆差還是順差要看使用的統(tǒng)計方法
    C.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會改變
    D.美對華貿易逆差不應影響中美經貿關系
    【解析】D 本題是典型的“總—分”結構。首句提出觀點,即從辯證的角度講逆差和順差之間的貿易平衡是相對的,動態(tài)的。接下來的文段是對上述觀點的解釋說明,結合中美經貿實際情況,分析逆差狀況并不會影響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
    真題四:2003年國考(B卷)第88題:
    88.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無弊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痘茨献?#8226;人間訓》云:“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也?!笨磥砉湃艘呀涀⒁獾嚼椎霓q證關系。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A.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與弊組成 B. 要善于分析,爭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與弊不是絕對的,是可以轉化的 D. 我們應當努力爭取做到有利無弊
    【解析】C 文段是很明晰的總分結構。首句總述觀點,后兩句舉例分述論證觀點。由此可知作者主要說的是利與弊的相互關系,所以答案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