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角化病

字號:

口腔白色角化病又稱為良性角化病、前白斑、為長期的機械性或化學(xué)性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塊或斑片。
    (一)病因
     由長期的機械性或化學(xué)性刺激所引起。以牙齒的殘根、殘冠,不良修復(fù)體或吸煙等刺激因素最為常見。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損在l~2周內(nèi)變薄,并可逐漸消退。
    (二)臨床表現(xiàn)
    白色角化病可發(fā)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頰、唇、舌部多見。為灰白色、淺白或乳白色的邊界不清的斑塊或斑片。不高出或略高于黏膜表面,表面平滑、基底柔軟無結(jié)節(jié)。
    發(fā)生在硬腭黏膜及其牙齦,呈彌漫性分布的、伴有散在紅色點狀的灰白色或淺白色病損,多由于長期吸煙所造成的。因而又稱為煙堿性(尼古丁性)白色角化病或煙堿性(尼古丁性)口炎,其上的紅色點狀物為腭腺開口?;颊呖捎懈蓾?、粗糙等自覺癥狀。
    (三)診斷
    口腔黏膜局部白色或灰白色斑塊、斑片,患者有長期吸煙史或相對應(yīng)的區(qū)域發(fā)現(xiàn)不良修復(fù)體(如不合格的卡環(huán),不光滑、過長的基托邊緣)、殘根、殘冠、齲齒或牙折后的銳利邊緣、過陡牙尖等,即可診斷。通常去除刺激l~2 周后,白色損害顏色變淺,范圍明顯縮小,甚至消失。對可疑者進行組織活檢,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四) 鑒別診斷
    白色水腫
    頰白線
    灼傷
    (五)治療
    首先去除刺激因素,觀察;角化嚴重者可局部使用維A酸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