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風險
人民法院于2001年針對不斷出現的法人股拍賣案,出臺了法釋(2001 ) 28號文《關于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在該規(guī)定第十三條中明確“股權拍賣保留價,應當按照評估值確定”。財政部作為管理國有資產的主管部門也于2001年出臺了相應的規(guī)定,財企(2001 )656號《關于上市公司國有股被人民法院凍結、拍賣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條規(guī)定拍賣保留價應按評估值確定。上述規(guī)定為資產評估機構開辟了一個新的服務領域,但資產評估機構此時除承擔價值評估責任外,同時也承擔了替代政府定價的責任。
其實早在1996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體改委就聯(lián)合發(f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股東行使股權行為規(guī)范意見》,其中第十七條規(guī)定:“轉讓的價格必須依據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實際投資價值(投資回報率)、近期市場價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來確定,但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贝艘?guī)定為法人股評估提供了技術思路,同時也對國有股權轉讓價值提出了相應的評估責任。
2.市場風險
與其他評估項目不同,法人股拍賣評估項目均涉及到債權債務糾紛,涉案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往往對評估價值有著不同的看法。債權人希望法人股評估價值就低,拍賣的股權能夠及時在拍賣會上出售變現。債務人希望法人股評估價值就高,盡可能足額抵償債務。按照法釋(2001) 28號文的相關規(guī)定,債權人和債務人均可在收到評估報告的一定期限內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而評估機構必須給予適當的解釋或者修改評估報告。對評估價值的不同期望必然促使債權人和債務人對評估報告提出不同要求,這必然給評估機構帶來一定的執(zhí)業(yè)風險。
最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拍賣行與委托人互相勾結,操縱拍賣的行為。拍賣行為獲取委托費,與委托人一起找買家,商定好交易價格,要求評估機構按某一既定的價格出具評估報告的現象屢有發(fā)生。司法部門已關注到此類問題,原由拍賣行委托的此類業(yè)務已逐步改由法院直接指定評估機構進行,但應當看到拍賣行對評估作價也存在潛在的要求。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紛紛成立了職工持股的民營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蓄意托欠債務,引起訴訟糾紛,致使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民營公司利用拍賣渠道低價收購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股權逐步達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這些行為,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為評估機構帶來巨大的風險。
人民法院于2001年針對不斷出現的法人股拍賣案,出臺了法釋(2001 ) 28號文《關于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在該規(guī)定第十三條中明確“股權拍賣保留價,應當按照評估值確定”。財政部作為管理國有資產的主管部門也于2001年出臺了相應的規(guī)定,財企(2001 )656號《關于上市公司國有股被人民法院凍結、拍賣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五條規(guī)定拍賣保留價應按評估值確定。上述規(guī)定為資產評估機構開辟了一個新的服務領域,但資產評估機構此時除承擔價值評估責任外,同時也承擔了替代政府定價的責任。
其實早在1996年,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體改委就聯(lián)合發(f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股東行使股權行為規(guī)范意見》,其中第十七條規(guī)定:“轉讓的價格必須依據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實際投資價值(投資回報率)、近期市場價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來確定,但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贝艘?guī)定為法人股評估提供了技術思路,同時也對國有股權轉讓價值提出了相應的評估責任。
2.市場風險
與其他評估項目不同,法人股拍賣評估項目均涉及到債權債務糾紛,涉案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往往對評估價值有著不同的看法。債權人希望法人股評估價值就低,拍賣的股權能夠及時在拍賣會上出售變現。債務人希望法人股評估價值就高,盡可能足額抵償債務。按照法釋(2001) 28號文的相關規(guī)定,債權人和債務人均可在收到評估報告的一定期限內對評估結果提出質疑,而評估機構必須給予適當的解釋或者修改評估報告。對評估價值的不同期望必然促使債權人和債務人對評估報告提出不同要求,這必然給評估機構帶來一定的執(zhí)業(yè)風險。
最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一些拍賣行與委托人互相勾結,操縱拍賣的行為。拍賣行為獲取委托費,與委托人一起找買家,商定好交易價格,要求評估機構按某一既定的價格出具評估報告的現象屢有發(fā)生。司法部門已關注到此類問題,原由拍賣行委托的此類業(yè)務已逐步改由法院直接指定評估機構進行,但應當看到拍賣行對評估作價也存在潛在的要求。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紛紛成立了職工持股的民營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蓄意托欠債務,引起訴訟糾紛,致使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民營公司利用拍賣渠道低價收購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股權逐步達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這些行為,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為評估機構帶來巨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