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作用」利福平有廣譜抗菌作用,對結核桿菌、麻風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特別是耐藥性金葡菌都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陰性菌、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體也有抑制作用。對結核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平均為0.018mg/L,口服治療量后血藥濃度為此濃度的100倍,故可發(fā)揮殺菌作用??菇Y核作用與異煙肼相近,而較鏈霉素強。結核桿菌對利福平易產生耐藥性,故不宜單用。與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并能延緩耐藥性的產生。利福平的抗菌機制是特異性地抑制細菌依賴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礙mRNA合成,對動物細胞的RNA多聚酶則無影響。
「體內過程」 中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但個體差異很大。食物可減少吸收,故應空腹服藥。t1/2約為4小時,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8~12小時。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組織,穿透力強,能進入細胞、結核空洞、痰液及胎兒體內。腦膜炎時,腦脊液中濃度可達血濃度的20%.主要在肝內代謝成去乙?;F?,其抑菌作用約為利福平的1/8~1/10.重復口服利福平可透導肝藥酶,加快自身及其他藥物的代謝。主要從膽汁排泄,形成肝腸循環(huán),約60%經糞與尿排泄,患者的尿、糞、淚液、痰等均可染成桔紅色。
「臨床應用」主要與其他結核病藥合用,治療各種結核病及重癥患者。對耐藥性金葡菌及其他細菌所致的感染也有效。還用于治療麻風病。
「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為胃腸道刺激癥狀;少數(shù)病人可見肝臟損害而出現(xiàn)黃疸,有肝病或與異煙肼合用時較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如皮疹、藥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等多見于間歇療法,出現(xiàn)過敏反應時應停藥。利福平可激活肝微粒體酶,加速皮質激素和雌激素等的代謝,因而它能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避孕藥、雙香豆素和甲苯磺丁脲等的作用。對動物有致畸胎作用;妊娠早期的婦女和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利福噴汀與利福定
利福噴?。╮ifapentine)和利福定(rifandine)均為利福霉素衍生物。它們的抗菌譜和利福平相同,抗菌效力分別比利福平強8倍與3倍以上,與其他抗結核藥,如異煙肼、乙胺丁醇等有協(xié)同抗菌作用。此外,它們對革蘭陽性與陰性菌也有強大的抗菌活性。利福噴汀(微晶)與利福定的t1/2分別為30與5小時。利福定的治療劑量為利福平的1/2~1/3,利福噴汀劑量與利福平相同,每周用藥1~2次。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ethambutol)現(xiàn)作為一線藥應用。
「抗菌作用」乙胺丁醇過去列為抑菌藥,近年發(fā)現(xiàn)對細菌內、外結核桿菌有較強殺菌作用。對鏈霉素或異煙肼等有耐藥性的結核桿菌,本藥仍有效。主要與利福平或異煙肼等合用。單用也可產生耐藥性,但較緩慢??咕鷻C制可能是與二價金屬離子如Mg2+結合,干擾菌體RNA的合成。
「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良好,迅速分布于組織與體液,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8小時,排泄緩慢,24小時內尿排口服量的50%,腎功能不全時可引起蓄積中毒,宜禁用。
「不良反應」視神經炎是最重要的毒性反應,多發(fā)生在服藥后2~6月內,表現(xiàn)為視力下降、視野縮小,出現(xiàn)中央及周圍盲點。反應發(fā)生率與劑量、療程有關,早日發(fā)現(xiàn)及時停藥,數(shù)周至數(shù)月可自行消失。此外有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及肝功能損害等。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各組織與體液,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6小時,經肝代謝為吡嗪酸,約70%經尿排泄。酸性環(huán)境中抗菌作用增強,故能在細胞內有效殺滅結核桿菌。結核菌對吡嗪酰胺易產生耐藥性,但與其他抗結核藥無交叉耐藥。它已列為抗結核病基本藥在短程化療中應用。過去高劑量、長療程應用常見肝毒性與關節(jié)痛等不良反應,現(xiàn)用低劑量、短程療法,不良反應已明顯減少。
對氨水楊酸
對氨水楊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其鈉鹽和鈣鹽,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于全身組織、體液及干酪樣病灶中,但不易透入腦脊液及細胞內。對結核桿菌只有抑菌作用,引起耐藥性緩慢,與其他抗結核病藥合用,可以延緩耐藥性的發(fā)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厭食、腹痛及腹泄。飯后服藥或加服抗酸藥可以減輕反應。
二、抗結核藥的治療原則
1.早期用藥 早期病灶內結核菌生長旺盛,對藥物敏感,同時病灶部位血液供應豐富,藥物易于滲入病灶內,達到高濃度,可獲良好療效。
2.聯(lián)合用藥 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延緩耐藥性,并可交叉消滅對其他藥物耐藥的菌株,使不致成為優(yōu)勢菌造成治療失敗或復發(fā)。聯(lián)合用藥二聯(lián)、三聯(lián)或四聯(lián)則取決于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往用藥情況以及結核桿菌對藥物的敏感性。
3.短期療法 短期療法(6~9個月)是一種強化療法,療效好,目前已廣泛采用。主要是利福平和異煙肼聯(lián)合,大多用于單純性結核的初治。如病灶廣泛,病情嚴重則應采用三聯(lián)甚至四聯(lián)。目前常用的有:最初兩個月每日給于異煙肼,利福平與吡嗪酰胺,以后四個月每日給于異煙肼和利福平(即2HRZ/4Hr 方案)。異煙肼耐藥地區(qū)在上述三聯(lián)與二聯(lián)的基礎上分別增加鏈霉素與乙胺丁醇(即2SHRZ/4HRe 方案)。對營養(yǎng)不良、惡性病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宜用12個月療程,對選藥不當,不規(guī)則治療或細菌產生耐藥,可選用或增加二線藥聯(lián)合,復發(fā)而有合并癥者,宜用18~24個月治療方案。
通過新的藥物治療方案現(xiàn)已能做到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約1%),耐藥菌少,療程短(六個月),安全性高,使防治工作取得滿意成效。
「體內過程」 中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但個體差異很大。食物可減少吸收,故應空腹服藥。t1/2約為4小時,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8~12小時。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組織,穿透力強,能進入細胞、結核空洞、痰液及胎兒體內。腦膜炎時,腦脊液中濃度可達血濃度的20%.主要在肝內代謝成去乙?;F?,其抑菌作用約為利福平的1/8~1/10.重復口服利福平可透導肝藥酶,加快自身及其他藥物的代謝。主要從膽汁排泄,形成肝腸循環(huán),約60%經糞與尿排泄,患者的尿、糞、淚液、痰等均可染成桔紅色。
「臨床應用」主要與其他結核病藥合用,治療各種結核病及重癥患者。對耐藥性金葡菌及其他細菌所致的感染也有效。還用于治療麻風病。
「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為胃腸道刺激癥狀;少數(shù)病人可見肝臟損害而出現(xiàn)黃疸,有肝病或與異煙肼合用時較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如皮疹、藥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等多見于間歇療法,出現(xiàn)過敏反應時應停藥。利福平可激活肝微粒體酶,加速皮質激素和雌激素等的代謝,因而它能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口服避孕藥、雙香豆素和甲苯磺丁脲等的作用。對動物有致畸胎作用;妊娠早期的婦女和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利福噴汀與利福定
利福噴?。╮ifapentine)和利福定(rifandine)均為利福霉素衍生物。它們的抗菌譜和利福平相同,抗菌效力分別比利福平強8倍與3倍以上,與其他抗結核藥,如異煙肼、乙胺丁醇等有協(xié)同抗菌作用。此外,它們對革蘭陽性與陰性菌也有強大的抗菌活性。利福噴汀(微晶)與利福定的t1/2分別為30與5小時。利福定的治療劑量為利福平的1/2~1/3,利福噴汀劑量與利福平相同,每周用藥1~2次。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ethambutol)現(xiàn)作為一線藥應用。
「抗菌作用」乙胺丁醇過去列為抑菌藥,近年發(fā)現(xiàn)對細菌內、外結核桿菌有較強殺菌作用。對鏈霉素或異煙肼等有耐藥性的結核桿菌,本藥仍有效。主要與利福平或異煙肼等合用。單用也可產生耐藥性,但較緩慢??咕鷻C制可能是與二價金屬離子如Mg2+結合,干擾菌體RNA的合成。
「體內過程」 口服吸收良好,迅速分布于組織與體液,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8小時,排泄緩慢,24小時內尿排口服量的50%,腎功能不全時可引起蓄積中毒,宜禁用。
「不良反應」視神經炎是最重要的毒性反應,多發(fā)生在服藥后2~6月內,表現(xiàn)為視力下降、視野縮小,出現(xiàn)中央及周圍盲點。反應發(fā)生率與劑量、療程有關,早日發(fā)現(xiàn)及時停藥,數(shù)周至數(shù)月可自行消失。此外有胃腸道不適,惡心、嘔吐及肝功能損害等。
吡嗪酰胺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口服迅速吸收,分布于各組織與體液,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6小時,經肝代謝為吡嗪酸,約70%經尿排泄。酸性環(huán)境中抗菌作用增強,故能在細胞內有效殺滅結核桿菌。結核菌對吡嗪酰胺易產生耐藥性,但與其他抗結核藥無交叉耐藥。它已列為抗結核病基本藥在短程化療中應用。過去高劑量、長療程應用常見肝毒性與關節(jié)痛等不良反應,現(xiàn)用低劑量、短程療法,不良反應已明顯減少。
對氨水楊酸
對氨水楊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其鈉鹽和鈣鹽,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于全身組織、體液及干酪樣病灶中,但不易透入腦脊液及細胞內。對結核桿菌只有抑菌作用,引起耐藥性緩慢,與其他抗結核病藥合用,可以延緩耐藥性的發(fā)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厭食、腹痛及腹泄。飯后服藥或加服抗酸藥可以減輕反應。
二、抗結核藥的治療原則
1.早期用藥 早期病灶內結核菌生長旺盛,對藥物敏感,同時病灶部位血液供應豐富,藥物易于滲入病灶內,達到高濃度,可獲良好療效。
2.聯(lián)合用藥 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延緩耐藥性,并可交叉消滅對其他藥物耐藥的菌株,使不致成為優(yōu)勢菌造成治療失敗或復發(fā)。聯(lián)合用藥二聯(lián)、三聯(lián)或四聯(lián)則取決于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往用藥情況以及結核桿菌對藥物的敏感性。
3.短期療法 短期療法(6~9個月)是一種強化療法,療效好,目前已廣泛采用。主要是利福平和異煙肼聯(lián)合,大多用于單純性結核的初治。如病灶廣泛,病情嚴重則應采用三聯(lián)甚至四聯(lián)。目前常用的有:最初兩個月每日給于異煙肼,利福平與吡嗪酰胺,以后四個月每日給于異煙肼和利福平(即2HRZ/4Hr 方案)。異煙肼耐藥地區(qū)在上述三聯(lián)與二聯(lián)的基礎上分別增加鏈霉素與乙胺丁醇(即2SHRZ/4HRe 方案)。對營養(yǎng)不良、惡性病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宜用12個月療程,對選藥不當,不規(guī)則治療或細菌產生耐藥,可選用或增加二線藥聯(lián)合,復發(fā)而有合并癥者,宜用18~24個月治療方案。
通過新的藥物治療方案現(xiàn)已能做到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約1%),耐藥菌少,療程短(六個月),安全性高,使防治工作取得滿意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