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學科沖刺輔導:歷史

字號:

高考之前的一個月,是學生心理問題多發(fā)的一段時間。這一階段,一部分同學進入高考前的“高原期”,看不進書,靜不下心,吃不下飯,萬分緊張,無所適從。積二十余年指導高考之經驗,筆者認為同學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考前復習,以順利地渡過“高原期”,平靜地走向考場。
    1。計劃當先,切實可行
    在高考之前的一個月應該“返璞歸真”,回歸教材。這一階段,學生基本上已經把書“讀薄”了,因此可以將復習的周期縮短,在高考前,再把教材通覽一遍。以十天左右為一個周期,將高中五本教材“回爐”一遍。兩天復習完一本書是比較切實可行的,也是提高效率、穩(wěn)步推進的良策。
    2。宏微結合,讀思聯手
    轉載請注明出處:天星教育試題調研《考前搶分必備》。“一字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想”在考前階段是無法做到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在讀書前先想一想這一單元、這一章節(jié)的主要知識結構,然后圍繞著教材中的要目去讀去看。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一章,其核心特征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涉及的重要內容有鴉片戰(zhàn)爭及其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和新思想的萌發(fā)等。同學們復習時應了解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經過,重點關注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抓住近代中國第一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思考新思想萌發(fā)的原因和表現,這樣,一個單元的內容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3。突出重點,掃清死角
    讀書要有重點意識,不能漫無目的,像蜻蜓點水。如“太平天國運動”一共有兩節(jié)內容,通讀一遍很費時間。但如果細心研究了歷年來的高考試題之后,就會發(fā)現高考在“太平天國運動”這一部分命題時,主要集中在《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上。由此,同學們應集中精力把兩者頒布的背景、內容、影響進行比較,然后分析兩者的關系,最后輔之以太平天國運動的具體過程。這樣,既掌握了重點知識,又掃清了知識死角。
    4。構建知識結構,厚積薄發(fā)
    在復習單元、章節(jié)、專題知識時,構建知識結構非常關鍵。如復習中美關系時,可將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演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899年美國追隨別國侵華階段、1899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的獨立扶植侵華工具階段、1949年至1972年中美關系緩和前的敵對階段、1972年至今在中美關系正常化前提下的曲折發(fā)展階段,然后分別從背景、特點、發(fā)生的大事、結局和影響等角度構建知識結構。一旦高考考到其中一個或幾個部分,學生就可以信手拈來,達到厚積薄發(fā)的目的。
    5。手到眼到,雁過留聲
    讀書要用眼用心,當然也要用筆。在復習時,記下重點和難點知識,記下以往忽視的部分,“溫故而知新”,揣摩高考的命題角度。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只有讀過了,看過了,用筆記下了,才能夠增強學習效果,才能夠提高復習的效率。
    ◆論考前做題
    考前重組卷、信息卷、沖刺卷、押題卷、模擬卷鋪天蓋地而來,學生覺得窮于應對,似沒完沒了。這里教你幾招,助你減負增效。
    1。細心歸類,舉一反三
    一般類型的試題,學生都接觸過。因此,拿到題目時,應先想一想已經做過的同種類型的試題,從中尋找解題的規(guī)律。如:選擇題只有判斷型、因果型、程度型、組合型、概念型、材料型等類型;材料解析題只有內涵式、外延式、內涵和外延結合式三種形式。然后思考命題者還有可能從哪些角度設置試題,以考查這一題目涉及的知識點,接著,歸納總結。這樣,訓練就會達到舉一反三、解一通十的目的。
    2。巧建模式,全面應對 
    客觀題中,如果是否定類的選擇題,其選項中有“完全”“一定”“都”“全部”“最”等絕對性表述的,通常都是錯誤的。主觀題中,回答“原因”類的問題,若無限制性條件,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如分析北美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可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從政治上說,是英國對北美殖民地野蠻的殖民統(tǒng)治;從經濟上看,是北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力量日益增強,需要取得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從思想文化上看,啟蒙思想在殖民地廣泛傳播,民族意識在不斷覺醒?;卮稹坝绊憽鳖悊栴},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作答。如分析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時除了要指出“辛亥革命*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以及帝國主義列強”外,還要指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等局限性”。這樣答題,才能夠全面周密,才不會有知識遺漏。
    3。規(guī)劃思路,“利用答案”
    有的同學在做題時,一味地看答案而不親自實踐,結果是“閱題不下千萬,心中依然無底”。也有的同學不看答案,一味地做題,結果是只感到“題海茫茫,何處是岸”。
    正確的做法是,先審題目,思考題目要求回答哪些內容。然后,確定解答該題的主要思路,寫出要運用的主干知識。接著看一看,還要進行哪些拓展,應該運用什么方法等。寫好后,再與參考答案對照,看看自己的答題思路和要點有沒有問題,缺陷在哪里,有哪些主干知識還沒有運用上等。這一做法的好處是重視對解題技巧和解題思路的訓練和積累,有利于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和效率。
    4。正確利用錯題
    根據自己平時測試中出現的錯誤,建立錯題庫,對已經犯過的錯誤,要吸取教訓,明確做錯原因。這樣,在做題的時候,遇到同種類型的題目時,才會嚴加防范,跳過命題者設置的陷阱,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對做新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是要銘記于心,以做到教訓在手(錯題庫),痛苦在心,笑在成功,勝券在握。
    5。做讀結合,不偏不倚
    在考前的一個月里,有的同學可能只愿做題,不愿讀書;有的同學則只愿讀書,不愿做題。偏執(zhí)一端,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結果。為克服這一弊端,應該將讀書與做題相結合。更多
    精彩盡在《試題調研》第9輯《考前搶分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