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稅收實體法與稅收程序法
一、稅收實體法(重點掌握)
稅收實體法:規(guī)定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是稅法的核心部分。
稅收實體法結構的特點:規(guī)范性(一稅一法)、統(tǒng)一性(稅收要素固定)。
涉及實體法的六個要素,分別是: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稅率、減稅免稅、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期限。
(一)納稅義務人
1.含義:稅法規(guī)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與納稅人有關的概念:
(1)負稅人:實際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不一致的原因:價格與價值背離,引起稅負轉移或轉嫁。
納稅人與負稅人有時一致,如直接稅(所得稅)。
納稅人與負稅人有時不一致,如間接稅(流轉稅,具有轉嫁性)。
(2)代扣代繳義務人
有義務從持有的納稅人收入中扣除其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企業(yè)、單位或個人。
(3)代收代繳義務人
有義務借助與納稅人的經濟交往而向納稅人收取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單位。
(4)代征代繳義務人
因稅法規(guī)定,受稅務機關委托而代征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5)納稅單位(了解)
申報繳納稅款的單位,是納稅人的有效集合。
(二)課稅對象--掌握
1.含義:課稅對象是稅法中規(guī)定的征稅的目的物,是征稅的依據,解決對什么征稅。
2.作用--基礎性要素:(1)是區(qū)分稅種的主要標志,(2)體現征稅的范圍,(3)其他要素的內容一般都是以課稅對象為基礎確定。
3.與課稅對象有關的3個要素:
(1)計稅依據(稅基)
計稅依據:稅法規(guī)定的據以計算各種應征稅款的依據或標準。
【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的關系】課稅對象是指征稅的目的物,計稅依據則是在目的物已經確定的前提下,對目的物據以計算稅款的依據或標準;課稅對象是從質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guī)定,而計稅依據則是從量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guī)定,是課稅對象量的表現。
(2)稅源
稅源:稅款的終來源,稅收負擔的歸宿,表明納稅人負擔能力。
【課稅對象與稅源的關系】課稅對象是據以征稅的依據;稅源則表明納稅人的負擔能力。
(3)稅目
1.含義:稅目是課稅對象的具體化,反映具體的征稅范圍,解決課稅對象的歸類。
2.作用:明確征稅范圍;解決征稅對象的歸類(稅目稅率同步考慮--稅目稅率表,如:消費稅、營業(yè)稅、資源稅)。
3.分類:分為列舉稅目和概括稅目兩類。
①列舉稅目:是將每一種商品或經營項目采用一一列舉的方法(又分為細列舉、粗列舉),如:消費稅。
②概括稅目:是按照商品大類或行業(yè)采用概括方法設計稅目(又分為小概括、大概括)。如:營業(yè)稅。
【例題·多選題】對稅收實體法要素中有關課稅對象的表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有(?。?BR> A.課稅對象是國家據以征稅的依據
B.稅目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
C.從實物形態(tài)分析,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是一致的
D.從個人所得稅來看,其課稅對象與稅源是一致的
E.計稅依據是從質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課稅對象是從量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
『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課稅對象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從實物形態(tài)分析,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是不一致的;從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來看,其課稅對象與稅源是一致的。計稅依據是從量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課稅對象是從質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
(三)稅率--掌握
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代表課稅的深度,關系著國家的收入多少和納稅人的負擔程度,因而它是稅收政策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稅率的形式: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其他形式。
1.比例稅率: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規(guī)定一個比例的稅率。
(1)形式:產品比例稅率,行業(yè)比例稅率,地區(qū)差別比例稅率,有幅度的比例稅率;
(2)特點:①稅率不隨課稅對象數額的變動而變動;②課稅對象數額越大,納稅人相對直接負擔越輕;③計算簡便;④稅額與課稅對象成正比。
2.累進稅率:是指同一課稅對象,隨著數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隨之增高的稅率。
即:課稅對象按數額大小劃分等級,規(guī)定不同稅率。多用于收益課稅,處理稅收負擔的縱向公平。
(1)全額累進稅率: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全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3000×10%=300。
(2)超額累進稅率: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1500×3%+1500×10%=195。
超額累進稅率特點:(注意多選題)
①計算方法比較復雜,征稅對象數量越大,包括等級越多,計算步驟也越多;
②累進幅度比較緩和,稅收負擔較為合理;
③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不一致,稅收負擔的透明度較差。
④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有三個稅目使用此稅率。
速算扣除數:全額累進稅率與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的差額為速算扣除數。其作用是為了簡化計算。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全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3000×10%=300;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1500×3%+1500×10%=195。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與超額累進稅率應納稅額的差額=300-195=105,為速算扣除數。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3000×10%-105=195。
(3)超率累進稅率--適用于土地增值稅
(4)超倍累進稅率(了解)
超倍累進稅率的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額;是相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率。
【累進稅率綜合性考題】
【例題·單選題】下列關于累進稅率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復雜,累進程度緩和,稅收負擔透明度高
B.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簡單,但在累進分界點上稅負呈跳躍式,不盡合理
C.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
D.計稅基數是相對數時,超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倍累進稅率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超倍累進稅率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額;是相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率。
3.定額稅率
(1)含義:根據單位課稅對象,直接規(guī)定固定的征稅數額。
(2)目前使用: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消費稅中部分應稅消費品。
(3)基本特點:①稅率與課稅對象的價值量脫離了聯系,不受課稅對象價值量變化的影響。②適用于對價格穩(wěn)定、質量等級和品種規(guī)格單一的大宗產品征稅的稅種。③由于產品價格變動的總趨勢是上升的,因此,產品的稅負就會呈現累退性。
【考題·多選題】(2010年)在我國現行稅法中,采用地區(qū)差別定額稅率的稅種有(?。?。
A.資源稅
B.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C.耕地占用稅
D.土地增值稅
E.城市維護建設稅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2010年考試當年,資源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和耕地占用稅等屬于地區(qū)差別定額稅率,土地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采取比例稅率。
【提示】按現在新的規(guī)定,資源稅中的原油、天然氣采用比例稅率。
4.稅率的其他形式(三組)
(1)名義稅率與實際稅率-熟悉
名義稅率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實際稅率是指實際負擔率,即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實際繳納稅額占其課稅對象實際數額的比例。
通常:名義稅率>實際稅率,
原因:(注意多選題)
①計稅依據與征稅對象可能不一致;②稅率差異;③減免稅的使用;④偷漏稅;⑤錯征稅款。
(2)邊際稅率與平均稅率-熟悉
邊際稅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時,增加的這部分收入所納稅額同增加收入之間的比例。在比例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等于平均稅率,而在累進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稅率。
(3)零稅率與負稅率
零稅率是以零表示的稅率,是免稅的一種方式,表明課稅對象的持有人負有納稅義務,但不需繳納稅款。
負稅率是指政府利用稅收形式對所得額低于某一特定標準的家庭或個人予以補貼的比例。
【稅率綜合性練習】
【例題·多選題】稅率是稅收政策的核心要素,下列關于稅率的表述正確的有(?。?。
A.定額稅率與課稅對象價值量大小成正比
B.在累進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往往高于平均稅率
C.速算扣除數是為解決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稅款復雜而引入的
D.超倍累進稅率的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
E.相對于全額累進稅率而言,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復雜,但累進程度比較緩和
『正確答案』BDE
『答案解析』定額稅率與課稅對象價值量大小沒有關系;速算扣除數是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稅款復雜而引入的。
(四)減稅免稅-掌握
【提示1】減稅指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指免征全部稅款。
【提示2】減免稅權限:減免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執(zhí)行,法律授權國務院的,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執(zhí)行。
1.減免稅的基本形式
(1)稅基式減免--使用廣泛,即: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減免稅。
具體包括起征點、免征額、項目扣除、跨期結轉等。
【區(qū)分起征點與免征額】
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一定數額開始征稅的起點。
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
【起征點與免征額關系】:
區(qū)別:①當納稅人收入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就其收入全額征稅;而當納稅人收入超過免征額時,則只就超過的部分征稅。②當納稅人的收入恰好達到起征點時,就要按其收入全額征稅;而當納稅人收入恰好與免征額相同時,則免于征稅。
比較:享受免征額的納稅人就要比享受同額起征點的納稅人稅負輕。起征點只能照顧一部分納稅人,而免征稅額則可以照顧適用范圍內的所有納稅人。
(2)稅率式減免--適用于流轉稅(解決某個行業(yè)或產品)
具體包括重新確定稅率、選用其他稅率、零稅率等形式。
(3)稅額式減免
具體包括:全部免征、減半征收、核定減免率、抵免稅額以及另定減征稅額等。
【例題·單選題】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免稅是(?。?。
A.法定式減免
B.稅率式減免
C.稅額式減免
D.稅基式減免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免稅是稅基式減免。
2.減免稅分類:法定減免、臨時減免(困難減免)、特定減免(大多是定期減免)
3.與減免稅相對立的,是加重稅負的措施,包括兩種形式:
(1)稅收附加:也稱地方附加
(2)稅收加成:加一成相當于加征應納稅額的10%
《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對勞務報酬所得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
(五)納稅環(huán)節(jié)--熟悉
生產環(huán)節(jié)(如資源稅)、流通環(huán)節(jié)(商品稅)、分配環(huán)節(jié)(所得稅)、消費環(huán)節(jié)(車輛購置稅)
(六)納稅期限-掌握
1.決定因素:稅種的性質、應納稅額的大小、交通條件
2.形式:
(1)按期(如流轉稅)
(2)按次(如耕地占用稅、屠宰稅)
(3)按年(但要分期預繳,如企業(yè)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
二、稅收程序法
程序法涉及內容
(一)作用
保障實體法實施;規(guī)范和控制行政權行使;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執(zhí)法效率
(二)稅收程序法主要制度
表明身份、回避、職能分離、聽證、時限制度
(三)稅收確定程序
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
(四)稅收征收程序
稅款征收、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
(五)稅務稽查程序
稅務稽查的基本程序包括選案、實施、審理、執(zhí)行
【其中重點掌握】
1.稅款征收中
滯納金:對欠稅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日征收欠繳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稅款的補征和追征制度:
①因稅務機關的責任造成的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稅務機關可以在3年內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不得加收滯納金;
②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造成的未繳或者少繳稅款,在一般情況下,稅務機關的追征期為3年,在特殊情況下,追征期為5年。稅務機關在追征稅款的同時,還要追征滯納金。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地追征偷稅、抗稅的稅款、滯納金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所騙取的稅款。
2.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
稅收保全措施:
①書面通知納稅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存款;
②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強制執(zhí)行措施:
①書面通知納稅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②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稅務機關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時,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zhí)行。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等采取保全措施或強制執(zhí)行措施應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
一、稅收實體法(重點掌握)
稅收實體法:規(guī)定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是稅法的核心部分。
稅收實體法結構的特點:規(guī)范性(一稅一法)、統(tǒng)一性(稅收要素固定)。
涉及實體法的六個要素,分別是: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稅率、減稅免稅、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期限。
(一)納稅義務人
1.含義:稅法規(guī)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與納稅人有關的概念:
(1)負稅人:實際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不一致的原因:價格與價值背離,引起稅負轉移或轉嫁。
納稅人與負稅人有時一致,如直接稅(所得稅)。
納稅人與負稅人有時不一致,如間接稅(流轉稅,具有轉嫁性)。
(2)代扣代繳義務人
有義務從持有的納稅人收入中扣除其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企業(yè)、單位或個人。
(3)代收代繳義務人
有義務借助與納稅人的經濟交往而向納稅人收取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單位。
(4)代征代繳義務人
因稅法規(guī)定,受稅務機關委托而代征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5)納稅單位(了解)
申報繳納稅款的單位,是納稅人的有效集合。
(二)課稅對象--掌握
1.含義:課稅對象是稅法中規(guī)定的征稅的目的物,是征稅的依據,解決對什么征稅。
2.作用--基礎性要素:(1)是區(qū)分稅種的主要標志,(2)體現征稅的范圍,(3)其他要素的內容一般都是以課稅對象為基礎確定。
3.與課稅對象有關的3個要素:
(1)計稅依據(稅基)
計稅依據:稅法規(guī)定的據以計算各種應征稅款的依據或標準。
【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的關系】課稅對象是指征稅的目的物,計稅依據則是在目的物已經確定的前提下,對目的物據以計算稅款的依據或標準;課稅對象是從質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guī)定,而計稅依據則是從量的方面對征稅所作的規(guī)定,是課稅對象量的表現。
(2)稅源
稅源:稅款的終來源,稅收負擔的歸宿,表明納稅人負擔能力。
【課稅對象與稅源的關系】課稅對象是據以征稅的依據;稅源則表明納稅人的負擔能力。
(3)稅目
1.含義:稅目是課稅對象的具體化,反映具體的征稅范圍,解決課稅對象的歸類。
2.作用:明確征稅范圍;解決征稅對象的歸類(稅目稅率同步考慮--稅目稅率表,如:消費稅、營業(yè)稅、資源稅)。
3.分類:分為列舉稅目和概括稅目兩類。
①列舉稅目:是將每一種商品或經營項目采用一一列舉的方法(又分為細列舉、粗列舉),如:消費稅。
②概括稅目:是按照商品大類或行業(yè)采用概括方法設計稅目(又分為小概括、大概括)。如:營業(yè)稅。
【例題·多選題】對稅收實體法要素中有關課稅對象的表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有(?。?BR> A.課稅對象是國家據以征稅的依據
B.稅目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
C.從實物形態(tài)分析,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是一致的
D.從個人所得稅來看,其課稅對象與稅源是一致的
E.計稅依據是從質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課稅對象是從量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
『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課稅對象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從實物形態(tài)分析,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是不一致的;從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來看,其課稅對象與稅源是一致的。計稅依據是從量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課稅對象是從質的方面對課稅作出的規(guī)定。
(三)稅率--掌握
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代表課稅的深度,關系著國家的收入多少和納稅人的負擔程度,因而它是稅收政策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稅率的形式: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其他形式。
1.比例稅率:同一征稅對象或同一稅目,規(guī)定一個比例的稅率。
(1)形式:產品比例稅率,行業(yè)比例稅率,地區(qū)差別比例稅率,有幅度的比例稅率;
(2)特點:①稅率不隨課稅對象數額的變動而變動;②課稅對象數額越大,納稅人相對直接負擔越輕;③計算簡便;④稅額與課稅對象成正比。
2.累進稅率:是指同一課稅對象,隨著數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隨之增高的稅率。
即:課稅對象按數額大小劃分等級,規(guī)定不同稅率。多用于收益課稅,處理稅收負擔的縱向公平。
(1)全額累進稅率: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全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3000×10%=300。
(2)超額累進稅率: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1500×3%+1500×10%=195。
超額累進稅率特點:(注意多選題)
①計算方法比較復雜,征稅對象數量越大,包括等級越多,計算步驟也越多;
②累進幅度比較緩和,稅收負擔較為合理;
③邊際稅率和平均稅率不一致,稅收負擔的透明度較差。
④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中有三個稅目使用此稅率。
速算扣除數:全額累進稅率與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的差額為速算扣除數。其作用是為了簡化計算。
【舉例】征稅對象為3000時,用全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3000×10%=300;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1500×3%+1500×10%=195。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與超額累進稅率應納稅額的差額=300-195=105,為速算扣除數。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3000×10%-105=195。
(3)超率累進稅率--適用于土地增值稅
(4)超倍累進稅率(了解)
超倍累進稅率的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額;是相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率。
【累進稅率綜合性考題】
【例題·單選題】下列關于累進稅率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復雜,累進程度緩和,稅收負擔透明度高
B.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簡單,但在累進分界點上稅負呈跳躍式,不盡合理
C.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
D.計稅基數是相對數時,超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倍累進稅率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超倍累進稅率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額;是相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率累進稅率,因為可以把遞增倍數換算成遞增率。
3.定額稅率
(1)含義:根據單位課稅對象,直接規(guī)定固定的征稅數額。
(2)目前使用: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消費稅中部分應稅消費品。
(3)基本特點:①稅率與課稅對象的價值量脫離了聯系,不受課稅對象價值量變化的影響。②適用于對價格穩(wěn)定、質量等級和品種規(guī)格單一的大宗產品征稅的稅種。③由于產品價格變動的總趨勢是上升的,因此,產品的稅負就會呈現累退性。
【考題·多選題】(2010年)在我國現行稅法中,采用地區(qū)差別定額稅率的稅種有(?。?。
A.資源稅
B.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C.耕地占用稅
D.土地增值稅
E.城市維護建設稅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2010年考試當年,資源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和耕地占用稅等屬于地區(qū)差別定額稅率,土地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采取比例稅率。
【提示】按現在新的規(guī)定,資源稅中的原油、天然氣采用比例稅率。
4.稅率的其他形式(三組)
(1)名義稅率與實際稅率-熟悉
名義稅率是指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實際稅率是指實際負擔率,即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實際繳納稅額占其課稅對象實際數額的比例。
通常:名義稅率>實際稅率,
原因:(注意多選題)
①計稅依據與征稅對象可能不一致;②稅率差異;③減免稅的使用;④偷漏稅;⑤錯征稅款。
(2)邊際稅率與平均稅率-熟悉
邊際稅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時,增加的這部分收入所納稅額同增加收入之間的比例。在比例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等于平均稅率,而在累進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稅率。
(3)零稅率與負稅率
零稅率是以零表示的稅率,是免稅的一種方式,表明課稅對象的持有人負有納稅義務,但不需繳納稅款。
負稅率是指政府利用稅收形式對所得額低于某一特定標準的家庭或個人予以補貼的比例。
【稅率綜合性練習】
【例題·多選題】稅率是稅收政策的核心要素,下列關于稅率的表述正確的有(?。?。
A.定額稅率與課稅對象價值量大小成正比
B.在累進稅率條件下,邊際稅率往往高于平均稅率
C.速算扣除數是為解決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稅款復雜而引入的
D.超倍累進稅率的計稅基數是絕對數時,超倍累進稅率實際上是超額累進稅率
E.相對于全額累進稅率而言,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復雜,但累進程度比較緩和
『正確答案』BDE
『答案解析』定額稅率與課稅對象價值量大小沒有關系;速算扣除數是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稅款復雜而引入的。
(四)減稅免稅-掌握
【提示1】減稅指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指免征全部稅款。
【提示2】減免稅權限:減免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執(zhí)行,法律授權國務院的,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執(zhí)行。
1.減免稅的基本形式
(1)稅基式減免--使用廣泛,即: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減免稅。
具體包括起征點、免征額、項目扣除、跨期結轉等。
【區(qū)分起征點與免征額】
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一定數額開始征稅的起點。
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
【起征點與免征額關系】:
區(qū)別:①當納稅人收入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就其收入全額征稅;而當納稅人收入超過免征額時,則只就超過的部分征稅。②當納稅人的收入恰好達到起征點時,就要按其收入全額征稅;而當納稅人收入恰好與免征額相同時,則免于征稅。
比較:享受免征額的納稅人就要比享受同額起征點的納稅人稅負輕。起征點只能照顧一部分納稅人,而免征稅額則可以照顧適用范圍內的所有納稅人。
(2)稅率式減免--適用于流轉稅(解決某個行業(yè)或產品)
具體包括重新確定稅率、選用其他稅率、零稅率等形式。
(3)稅額式減免
具體包括:全部免征、減半征收、核定減免率、抵免稅額以及另定減征稅額等。
【例題·單選題】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免稅是(?。?。
A.法定式減免
B.稅率式減免
C.稅額式減免
D.稅基式減免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免稅是稅基式減免。
2.減免稅分類:法定減免、臨時減免(困難減免)、特定減免(大多是定期減免)
3.與減免稅相對立的,是加重稅負的措施,包括兩種形式:
(1)稅收附加:也稱地方附加
(2)稅收加成:加一成相當于加征應納稅額的10%
《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對勞務報酬所得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
(五)納稅環(huán)節(jié)--熟悉
生產環(huán)節(jié)(如資源稅)、流通環(huán)節(jié)(商品稅)、分配環(huán)節(jié)(所得稅)、消費環(huán)節(jié)(車輛購置稅)
(六)納稅期限-掌握
1.決定因素:稅種的性質、應納稅額的大小、交通條件
2.形式:
(1)按期(如流轉稅)
(2)按次(如耕地占用稅、屠宰稅)
(3)按年(但要分期預繳,如企業(yè)所得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
二、稅收程序法
程序法涉及內容
(一)作用
保障實體法實施;規(guī)范和控制行政權行使;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執(zhí)法效率
(二)稅收程序法主要制度
表明身份、回避、職能分離、聽證、時限制度
(三)稅收確定程序
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
(四)稅收征收程序
稅款征收、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
(五)稅務稽查程序
稅務稽查的基本程序包括選案、實施、審理、執(zhí)行
【其中重點掌握】
1.稅款征收中
滯納金:對欠稅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日征收欠繳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稅款的補征和追征制度:
①因稅務機關的責任造成的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稅務機關可以在3年內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不得加收滯納金;
②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造成的未繳或者少繳稅款,在一般情況下,稅務機關的追征期為3年,在特殊情況下,追征期為5年。稅務機關在追征稅款的同時,還要追征滯納金。
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地追征偷稅、抗稅的稅款、滯納金和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所騙取的稅款。
2.稅收保全措施和強制執(zhí)行措施
稅收保全措施:
①書面通知納稅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存款;
②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強制執(zhí)行措施:
①書面通知納稅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②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稅務機關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時,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zhí)行。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等采取保全措施或強制執(zhí)行措施應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