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及參考答案6

字號:

50.法律援助制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項司法救濟制度。下列關于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A.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
    B.法律援助機構既包括四級政府的法律援助組織,也包括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的法律援助組織
    C.法律援助的實施形式包括法律援助咨詢、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政代理、仲裁代理、刑事辯護、調(diào)解和公證等方式
    D.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時,法律援助人員未經(jīng)法律援助機構批準,不得終止法律援助或者委托他人代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所給的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51-90題,每題2分,共80分。
    51.汪某和范某是鄰居,某天,雙方因生活瑣事發(fā)生爭吵,范某怒而揮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事后,范某與汪某的妻子在中間人的主持下,達成"私了"。后汪某父母得知兒子身亡,堅決不同意私了,遂向當?shù)毓膊块T告發(fā)。公安部門立案偵查之后,移送檢察院。最后,法院判處范某無期徒刑,同時判決范某向汪某的家屬承擔民事責任。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該案件形成多種法律關系
    B.引起范某與司法機關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法律事實屬于法律事件
    C.該案件中,范某與檢察院之間不存在法律關系
    D.范某與汪某的家屬之間不形成實體法律關系
    52.20世紀90年代初,傳銷活動在中國大陸流行時,法律法規(guī)對此沒有任何具體規(guī)定。當時,執(zhí)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對這類案件的處理往往依據(jù)《民法通則》第7條。該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jīng)濟計劃,擾亂社會經(jīng)濟秩序。"這說明法律原則具有哪些作用?
    A.法律原則具有評價作用
    B.法律原則具有裁判作用
    C.法律原則具有預測作用
    D.法律原則具有強制作用
    53.村民姚某育有一子一女,其妻早逝。在姚某生前生活不能自理的5年時間里,女兒對其日常生活進行照顧。姚某去世之后留有祖?zhèn)髻F重物品若干,女兒想分得其中一部分,但兒子認為,按照當?shù)嘏畠簾o繼承權的風俗習慣,其妹不能繼承。當?shù)卮蟛糠执迕褚仓肛熞δ车呐畠簾o理取鬧。對此,下列哪些說法可以成立?
    A.在農(nóng)村地區(qū),應該允許風俗習慣優(yōu)先于法律規(guī)定
    B.法與習俗的正當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緊張關系
    C.中國法的現(xiàn)代化需要處理好國家的制定法與"民間法"之間的關系
    D.中國現(xiàn)行法律與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有一定的沖突
    54.孫某早年與妻子呂某離婚,兒子小強隨呂某生活。小強15歲時,其祖父去世,孫某讓小強參加葬禮。小強與祖父沒有感情,加上呂某阻擋,未參加葬禮。從此,孫某就不再支付小強的撫養(yǎng)費用。呂某和小強向當?shù)胤ㄔ禾崞鹪V訟,請求責令孫某承擔撫養(yǎng)費。在法庭上,孫某提出不承擔撫養(yǎng)費的理由是,小強不參加祖父葬禮屬不孝之舉,天理難容。法院沒有采納孫某的理由,而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判決呂某和小強勝訴。根據(jù)這個事例,下面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一個國家的法與其道德之間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B.法院判決的結(jié)果表明:一個國家的立法可以不考慮某些道德觀念
    C.法的適用過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斷
    D.法對人們的行為的評價作用應表現(xiàn)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
    55.小麗是陳某的養(yǎng)女,在22歲時準備與其結(jié)識半年的男朋友結(jié)婚。陳某以小麗歲數(shù)小、與男朋友認識時間太短等為由,不同意兩人結(jié)婚,并禁止他們來往。從此,陳某只要發(fā)現(xiàn)小麗與男朋友來往,就對她拳腳相加,而且不允許她周末外出。小麗忍無可忍,向當?shù)胤ㄔ禾崞鹪V訟。該法院根據(jù)我國《刑法》第257條第1款的規(guī)定(即"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處陳某拘役2個月。根據(jù)該案,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法院所引用的刑法條款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屬于任意性法律規(guī)則
    B.該刑法條款對小麗的起訴行為起到了一種確定性的指引作用
    C.法院在該案件中適用的法律推理屬于演繹推理
    D.法院在認定案件事實的過程中不需要運用價值導引的思考方式
    56.《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持槍搶劫是搶劫罪的加重理由,應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馮某搶劫了某出租車司機的錢財。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確認,馮某搶劫時使用的是仿真手槍,因此,法官在對馮某如何量刑上發(fā)生了爭議。法官甲認為,持仿真手槍搶劫系本條款規(guī)定的持槍搶劫,而且立法者的立法意圖也應是這樣。因為如果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不將仿真手槍包括在槍之內(nèi),就會在該條款作出例外規(guī)定。法官乙認為,持仿真手槍搶劫不是本條款規(guī)定的持槍搶劫,而且立法者的意圖并不是法律本身的目的;刑法之所以將持槍搶劫規(guī)定為搶劫罪的加重事由,是因為這種搶劫可能造成他人傷亡因而其危害性大,而持仿真手槍搶劫不可能造成他人傷亡,因而其危害性并不大。對此,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法官甲對《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的解釋是一種體系解釋
    B.法官乙對《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的解釋是一種目的解釋
    C.法官對仿真手槍是不是槍的判斷是一種純粹的事實判斷
    D.法官的爭議說明:法律條文中所規(guī)定的"詞"的意義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需要根據(jù)案件事實通過"解釋學循環(huán)"來確定其意義
    57.當代憲法呈現(xiàn)出多種發(fā)展趨勢,下列哪些選項體現(xiàn)了憲法在配置國家權力方面的發(fā)展趨勢?
    A.行政權力擴大
    B.中央權力擴大
    C.議會主權
    D.地方自治
    58.關于省內(nèi)按地區(qū)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的任免,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
    A.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高級人民法院任免
    B.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人民代表大會選舉
    C.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D.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由省高級人民法院任免
    5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2條、第20條分別對憲法第10條第4款、第3款進行了修改。關于這些修改,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明確了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轉(zhuǎn)讓
    B.確認了國家對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支配權力
    C.明令禁止侵占、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zhuǎn)讓土地
    D.明確了國家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補償義務
    60.根據(jù)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下列選項中某市市長的哪些意見是錯誤的?
    A.某縣為了大力發(fā)展科技,請市政府選派1名博士來掛職擔任科技副縣長。有人提出,副縣長應通過人大選舉。市長答復:縣長需要通過選舉產(chǎn)生,而副縣長可以由上級委派
    B.某縣剛被確定為民族自治縣,市長指示:根據(jù)《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規(guī)定,縣法院和縣檢察院的院長和檢察長應當更換為自治民族的公民
    C.某縣地域?qū)拸V,為了便于經(jīng)濟建設和行政管理,縣政府請示市政府:擬設立5個區(qū)公所,分別管轄所屬的30余個鄉(xiāng)鎮(zhèn)。市長答復:此事經(jīng)縣人大通過即可
    D.市長指示:為了提高村民委員會整體素質(zhì),市里抽調(diào)一批應屆高校畢業(yè)生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