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久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指在某一會計期間,由于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fā)生,不會在以后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有以下幾種類型:
(1)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確認為收益。
(2)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
(3)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不允許扣減。
(4)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允許扣減。
從產生永久性差異的四種情況看,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稅前會計利潤大于應稅所得(即上述1、4情況),在該情況下,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從稅前會計利潤中扣除永久性差異;二是稅前會計利潤小于應稅所得(即上述2、3情況),在該情況下,永久性差異產生的應交所得稅應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
在僅存在永久性差異的情況下,按照稅前會計利潤加減永久性差異就可將稅前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稅所得,按照應稅所得和現行所得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作為當期所得稅費用。
2、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是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fā)生于某一會計期間,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內能夠轉回。時間性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企業(yè)獲得的某項收益,在會計報表上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需待以后期間確認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待以后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為應稅所得。
(2)企業(yè)發(fā)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在會計報表確認為
(3)企業(yè)獲得的某項收益,在會計報表上于以后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需計人當期應稅所得。
(4)企業(yè)發(fā)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在會計報表上于以后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
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征是某項收益或費用和損失均可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時間不同。上述1、4項差異會使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大于應稅所得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而2、3項差異會使稅前會計利潤小于應稅所得,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指在某一會計期間,由于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fā)生,不會在以后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有以下幾種類型:
(1)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確認為收益。
(2)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
(3)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會計報表,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不允許扣減。
(4)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允許扣減。
從產生永久性差異的四種情況看,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稅前會計利潤大于應稅所得(即上述1、4情況),在該情況下,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從稅前會計利潤中扣除永久性差異;二是稅前會計利潤小于應稅所得(即上述2、3情況),在該情況下,永久性差異產生的應交所得稅應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
在僅存在永久性差異的情況下,按照稅前會計利潤加減永久性差異就可將稅前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稅所得,按照應稅所得和現行所得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作為當期所得稅費用。
2、時間性差異
時間性差異是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fā)生于某一會計期間,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內能夠轉回。時間性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企業(yè)獲得的某項收益,在會計報表上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需待以后期間確認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待以后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為應稅所得。
(2)企業(yè)發(fā)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在會計報表確認為
(3)企業(yè)獲得的某項收益,在會計報表上于以后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需計人當期應稅所得。
(4)企業(yè)發(fā)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在會計報表上于以后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
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征是某項收益或費用和損失均可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時間不同。上述1、4項差異會使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大于應稅所得從而產生應納稅時間性差異;而2、3項差異會使稅前會計利潤小于應稅所得,從而產生可抵減時間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