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冊會計師《審計》第四章練習題(2)

字號:

11、以下關于業(yè)務準則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對于審計業(yè)務,注冊會計師對所審計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并以積極方式提出結論
    B、在提供審閱服務時,注冊會計師對所審閱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有限保證,并以積極方式提出結論
    C、對于其他鑒證業(yè)務,根據鑒證業(yè)務的性質和業(yè)務約定的要求,注冊會計師提供有限保證或合理保證
    D、在提供相關服務時,注冊會計師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證
    12、下列關于鑒證業(yè)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鑒證業(yè)務分為基于責任方認定的業(yè)務和直接報告業(yè)務
    B、鑒證業(yè)務是指注冊會計師對鑒證對象信息提出結論,以增強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鑒證對象信息信任程度的業(yè)務
    C、鑒證業(yè)務的保證程度分為合理保證和有限保證
    D、合理保證的鑒證業(yè)務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將鑒證業(yè)務風險降至該業(yè)務環(huán)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為以消極方式提出結論的基礎
    13、在中信泰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的下列各種業(yè)務中,屬于直接報告的鑒證業(yè)務的是()。
    A、上市公司甲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
    B、非上市的乙公司2007年12月31日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核
    C、小規(guī)模公司丙食品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表的審閱業(yè)務
    D、擬上市公司丁公司2008年度盈利預測審核業(yè)務
    14、B會計師事務所正在考慮承接甲、乙、丙、丁四家公司的相關鑒證業(yè)務,并特別考慮鑒證對象信息與相應的鑒證對象之間的適當性。在以下列示的各組鑒證對象及其信息中,你認為鑒證對象信息適當的是()。
    A、甲公司的鑒證對象:2007年度經營成果;鑒證對象信息:2007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
    B、乙公司的鑒證對象:2007年末內部控制有效性;鑒證對象信息:乙公司管理層出具的2007年末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認定報告
    C、丙公司的鑒證對象:2007年末設備的生產能力:鑒證對象信息:2007年末的生產設備
    D、丁公司的鑒證對象:2007年度運營情況:鑒證對象信息:2007年末凈利潤與未分配利潤
    15、挑選和委派項目負責人是鑒證業(yè)務質量控制的重要方面。會計師事務所的下列與項目負責人挑選及委派相關的做法中,不適當的是()。
    A、對于每項鑒證業(yè)務,委派兩名項目負責人
    B、將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和履歷告知客戶治理層和管理層的關鍵人員
    C、清楚地界定項目負責人的職責、并告知其職責
    D、項目負責人具有履行職責的必要素質、專業(yè)勝任能力、權限和時間
    16、周琳作為Y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的項目負責人,負有對審計業(yè)務進行指導、監(jiān)督、復核的責任。在事務所安排的下列復核計劃中,你不認可的是()。
    A、由項目經理復核非簽字注冊會計師的工作
    B、由專家復核助理人員在專家指導下的工作
    C、由已工作三年的業(yè)務助理復核本年剛參加工作的業(yè)務助理的工作
    D、由已工作一年的業(yè)務助理復核本年開始執(zhí)業(yè)的注冊會計師的工作
    17、以下質量控制程序中,不屬于項目負責人職責的是()。
    A、確定項目組成員是否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專業(yè)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并對審計過程中獲知的信息保密
    B、對項目組有疑難問題或有爭議的事項進行適當的咨詢
    C、在出具審計報告前,對項目組作出的重大判斷和在準備審計報告時得出的結論進行客觀評價
    D、定期選取已完成的審計業(yè)務進行檢查,以使會計師事務所能夠合理保證其質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運行
    18、注冊會計師對其助理人員應當()。
    A、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
    B、進行約束和指導
    C、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并對其工作結果負責
    D、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但不能對其工作結果負責
    19、下面有關鑒證業(yè)務的敘述正確的是()。
    A、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應保證預期使用者依靠財務報表作出正確決策的可依賴程度
    B、注冊會計師對所審計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絕對保證,其結論的提出可以是積極方式也可以是消極方式
    C、注冊會計師對鑒證對象或鑒證對象信息提出結論,以增強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鑒證對象信息的信任程度
    D、在直接報告業(yè)務中,鑒證對象信息體現在注冊會計師的結論中,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保證已鑒證對象信息的可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