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級會計實務考前強化習題三(7)

字號:

第 47 題 某企業(yè)的-項固定資產(chǎn)原始價值為2000000元,預計凈殘值為80000元,預計該項固定資產(chǎn)可使用5年。
    要求:
    (1)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算出各年的折舊額;
    (2)用年數(shù)總和法算出各年的折舊額。
    標準答案:
    【答案】
    (1)每年的折舊額=期初余額×2/n
    第-年的折舊額=2000000×2/5=800000(元)
    第二年的折舊額=(2000000—800000)×2/5=480000(元)
    第三年的折舊額=(2000000—1280000)×2/5=288000(元)
    第四年、第五年的折舊額=(720000—288000—80000)/2=176000(元)
    (2)每年的折舊額=[(2000000—80000)/(5+4+3+2+1)]X剩余的折舊年限
    第一年折舊額=(1920000/15)×5=640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1920000/15)×4=512000(元)
    第三年折舊額=(1920000/15)×3=384000(元)
    第四年折舊額=(1920000/15)×2=256000(元)
    第五年折舊額=(1920000/15)×1=128000(元)
    第 48 題 某工業(yè)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7年7月1日庫存A種原材料100噸,價值77 905元,當月購入A種原材料4 000噸,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售價為每噸800元,增值稅額為544 000元。另發(fā)生運輸費用50 000元(假定運費不考慮增值稅),裝卸費用12 000元,途中保險費用13 900元。上述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
    原材料驗收入庫時發(fā)現(xiàn)運輸途中發(fā)生合理損耗5噸。
    本月生產(chǎn)甲產(chǎn)品領用該種材料2 000噸,生產(chǎn)乙產(chǎn)品領用該種材料1 600噸,本企業(yè)工程領用400噸。
    要求:
    (1)計算購入A種材料的入賬價值及單位采購成本;
    (2)編制購人材料的會計分錄;
    (3)計算A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
    (4)編制領用材料的會計分錄。
    標準答案:
    (1)A原材料的入賬價值=800×4 000+50 000+ 12 000+13 900=3 275 900(元)
    A原材料的單位采購成本=3 275 900÷(4 000—5)=820(元/噸)
    (2)購入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3 275 9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44 000
    貸:銀行存款 3 819 900
    (3)A原材料加權平均單價=(77 905+3 275-900)÷(100+3 995)=819(元/噸)
    (4)領用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chǎn)成本——基本生產(chǎn)成本——甲產(chǎn)品 1 638 000
    ——基本生產(chǎn)成本——乙產(chǎn)品 1 310 400
    在建工程 327 600
    貸:原材料 3 276 000
    存貨購入成本應包括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在計算購入成本時并不減去合理損耗部分,存貨的入賬價值一購入單價×購人數(shù)量+各項購費用= 275 900(元)。但入庫后,需要重新計算單價,入庫后的原材料單位成本=購入成本÷ (購人數(shù)量—合理損耗數(shù)量)=3 275 900÷(4 000 —5)=82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