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稅務行政法制(1)

字號:

一、稅務行政處罰
     (一)意義:稅務行政處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違反稅收征收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行政承擔責任的,由稅務機關給予行政處罰。
     (二)特點:稅務行政處罰是行政處罰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當事人行為違反了稅收法律規(guī)范,客體是侵犯了稅收征收管理秩序,應當承擔的稅務行政責任。
     (2)從主觀方面講,并不區(qū)分當事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或者過失,只要有稅務違法行為存在,并且有法可依,就要承擔行政責任,依法給予稅務行政處罰。
     (3)尚未構成犯罪,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這里要區(qū)分兩種情況:一是要區(qū)分稅收違法與稅收犯罪的界限。二是要區(qū)分稅收違法行為是不是輕微。
     (4)給予行政處罰的主體是稅務機關。
     (三)稅務行政處罰的原則
     (1)法定原則。
     (2)公正、公開原則。
     (3)以事實為依據原則。
     (4)過罰相當原則。
     (5)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6)監(jiān)督、制約原則。
     (四)稅務行政處罰的設定和種類
     (1)稅務行政處罰的設定
     我國稅收法制的原則是稅權集中、稅法統一。稅收的立法權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沒有稅收立法權,因而地方性法規(guī)和地方性規(guī)章均不得設定稅務行政處罰。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通過法律的形式設定各種稅務行政處罰。
     2、國務院可以通過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稅務行政處罰。
     3、國家稅務總局可以通過規(guī)章的形式設定警告和罰款。稅務行政規(guī)章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設定罰款不得超過1000元;對非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違法所得的,設定罰款不得超過違法所得的3倍,且不得超過30000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設定罰款不得超過10000元;超過限額的,應當報國務院批準。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及其以下各級稅務機關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以外的規(guī)范性文件,在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guī)定,是一種執(zhí)行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行為,不是對稅務行政處罰的設定。因此,這類規(guī)范性文件與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的處罰設定原則并不矛盾,是有效的,是可以執(zhí)行的。
     (2)稅務行政處罰的種類
     根據稅務行政處罰的設定原則,現行執(zhí)行的稅務行政處罰種類主要有三種:(1)罰款。(2)沒收非法所得。(3)停止出口退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