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成本費用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固定資產磨損和損耗包括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其中,有形損耗又分為實物損耗和自然損耗。固定資產的實物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其實物形態(tài)由于運轉磨損等原因發(fā)生的損耗,一般是指機器磨損。固定資產本身結構、質量和使用狀況,以及固定資產的維修況,對固定資產實物磨損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固定資產的自然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發(fā)生的腐蝕性損失。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予技術進步等非實
物磨損、非自然損耗等原因發(fā)生的價值損失。
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逐漸轉移的價值。這部分轉移的價值以折舊費的形式計入相關成本費用,并從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中得到補償。因此,企業(yè)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影響折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固定資產原價,即固定資產的成本。
2.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tài),企業(yè)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以后的金額。由于在計算折舊時,對固定資產的殘余價值和清理費用是人為估計的,所以凈殘值的確定有一定的主觀性。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yè)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問,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長短直接影響各期應計提的折舊額。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主要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該項資產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項資產預計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發(fā)生磨損、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項資產預計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出現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法律或者類似規(guī)定對該項資產使用的限制。
為此,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并根據科技發(fā)展、環(huán)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作為計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不應當計提折舊。
(二)折舊的時間范圍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yè)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yè)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xù)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三)確定折舊范圍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處于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轉為固定資產后,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轉移到成本費用中去的那一部分價值的補償。固定資產磨損和損耗包括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其中,有形損耗又分為實物損耗和自然損耗。固定資產的實物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其實物形態(tài)由于運轉磨損等原因發(fā)生的損耗,一般是指機器磨損。固定資產本身結構、質量和使用狀況,以及固定資產的維修況,對固定資產實物磨損程度起決定性的作用。固定資產的自然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發(fā)生的腐蝕性損失。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予技術進步等非實
物磨損、非自然損耗等原因發(fā)生的價值損失。
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由于磨損和損耗而逐漸轉移的價值。這部分轉移的價值以折舊費的形式計入相關成本費用,并從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中得到補償。因此,企業(yè)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影響折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固定資產原價,即固定資產的成本。
2.固定資產的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tài),企業(yè)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以后的金額。由于在計算折舊時,對固定資產的殘余價值和清理費用是人為估計的,所以凈殘值的確定有一定的主觀性。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yè)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問,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長短直接影響各期應計提的折舊額。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主要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該項資產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2)該項資產預計有形損耗,如設備使用中發(fā)生磨損、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蝕等;
(3)該項資產預計無形損耗,如因新技術的出現而使現有的資產技術水平相對陳舊、市場需求變化使產品過時等;
(4)法律或者類似規(guī)定對該項資產使用的限制。
為此,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并根據科技發(fā)展、環(huán)境及其他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作為計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不應當計提折舊。
(二)折舊的時間范圍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yè)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yè)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xù)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三)確定折舊范圍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處于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轉為固定資產后,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當照提折舊,計提的折舊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