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合同法總則(2)

字號:

第八章 合同法總則(2)
     (四)合同訂立的方式
     根據《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采取要約、承諾方式訂立合同。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當事人對合同的內容經過協(xié)商、達成一致意見的過程,就是通過要約、承諾完成的。要約與承諾制度的規(guī)定,使合同的成立有了一個較為具體的標準,可以更好地分清各方當事人的責任,正確而恰當地確定合同的成立,充分保障當事人的權益,鼓勵交易,減少與解決糾紛,使合同當事人和司法機關都有所遵循。
     (1)要約。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當一方當事人向對方提出合同條件作出簽訂合同的意思表示時,稱為“要約”。發(fā)出要約的當事人稱為要約人,要約所指向的對方當事人則稱為受要約人。要約在不同情況下還可以稱之為發(fā)盤、出盤、發(fā)價、出價或報價等。
     要約應具備的條件:
     內容具體確定。發(fā)出要約的目的在于訂立合同,要約人必須是能夠確定的;受要約人一般也是特定的,但在一些場合,要約人也可以向不特定人發(fā)出要約。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包括主要條款,如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等,一經受要約人承諾,合同即可成立。如果要約內容含混不清,內容不具備一個合同的最根本的要素,即使受要約人承諾,也會因缺乏合同的主要條件而使合同無法成立。
     表明受要約人一旦承諾,要約人即受該要約約束。要約是一種法律行為,要約人受到要約的約束,整個要約的內容必須能夠表明:如果對方接受要約,合同即告成立。
     要約邀請。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fā)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邀請與要約不同,要約是一個一經承諾就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約邀請的目的則是邀請他人向自己發(fā)出要約,自己如果承諾才成立合同。要約邀請?zhí)幱诤贤臏蕚潆A段,沒有法律約束力。實踐中要約與要約邀請往往很難區(qū)別,《合同法》規(guī)定,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等都屬于要約邀請,商業(yè)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guī)定的,視為要約。
     要約生效時間。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tǒng)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人該特定系統(tǒng)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末指定特定系統(tǒng)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tǒng)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要約到達受要約人,并不是指要約一定實際送達到受要約人或者其代理人手中,要約只要送達到受要約人通常的地址、住所或者能夠控制的地方(如信箱等)即為送達。反之,即使在要約送達受要約人之前受要約人已經知道其內容,要約也不生效。
     要約的撤回、撤銷與失效。要約撤回是指要約在發(fā)出后、生效前,要約人使要約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法律規(guī)定要約可以撤回,原因在于這時要約尚未發(fā)生法律效力,撤回要約不會對受要約人產生任何影響,也不會對交易秩序產生不良影響。由于要約在到達受要約人時即生效,因此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要約撤銷是指要約人在要約生效后、受要約人承諾前,使要約喪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
     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也就是說,要約已經到達受要約人,在受要約人做出承諾之前,要約人可以撤銷要約。由于撤銷要約可能會給受要約人帶來不利的影響,損害受要約人的利益,法律規(guī)定了兩種不得撤銷要約的情形:1、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2、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準備工作。
     要約失效是指要約喪失法律效力,即要約人與受要約人均不再受其約束,要約人不再承擔接受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也不再享有通過承諾便合同得以成立的權利?!逗贤ā芬?guī)定了要約失效的情形:1、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受要約人接到要約后,通知要約人不同意與之簽訂合同,則拒絕了要約,在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時,該要約失去法律效力。2、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3、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要約中確定了承諾期限的,超過這個期限不承諾,則要約失效;要約中沒有規(guī)定承諾期限的,在通常情況下,要約發(fā)出后一段合理時間內不承諾的,要約失效。4、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發(fā)生這種情況即為反要約,反要約是一個新的要約,提出反要約就是對原要約的拒絕,使原要約失去效力,原要約人不再受要約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