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2 年 8 月 1 日起生效
本規(guī)例由中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英交簡稱是HKIAC)印發(fā),供同意循簡易程序解決糾紛的人士使用。規(guī)例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訂定,以配合小型工程標準形式合約使用。因本規(guī)例亦適用于建筑業(yè)及其它行業(yè)處理多類商務糾紛,故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刊印供各界參照采用。
序言
第一條 本規(guī)例適用于各類以簡易程序形式進行仲裁,仲裁可以透過聆訊形式進行,亦可只以文件往來形式進行。
展開仲裁
第二條 仲裁的申請須由合約雙方或任何一方填妥附于本規(guī)例的申請表格或
該表格的復印本?o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如確定申請為有效、便須委任仲裁兼或確認仲裁員的委任。
程序
第三條 除非仲裁員認為有必要安排初步會面,否則在合約雙方未有協(xié)議的
情況下,所有仲裁程序事宜須按照仲裁員的書面指示處理。
第四條 申請人收到仲裁員按本規(guī)例第三條發(fā)出的指示后,須于十四天內將一份申訴書分別送交仲裁員及被訴人。申訴書須包括如下資料:
(a) 簡要陳述申訴方提出申訴的主要事實及法律依據,以及所要求的賠償?r及
(b) 申訴方賴以證明其陳述的所有證明文件副本。
第五條 被訴人在收到申訴人的申訴書及有關文件后,須于十四天內將一份答辯書分別送交仲裁員及申訴人。答辯書須包括如下資料?U
(a) 簡要陳述被訴方答辯的主要事實及法律依據?r
(b) 任何反訴,并同時要簡要列出要求的賠償?r
(c) 被訴方賴以證明其陳述的所有證明文件副本。
第六條 申訴人在收到被訴人的答辯書及有關文件后,須于七天內提交如下資料?U
(a) 申訴方就答辯書的答復?r
(b) 申訴方對被訴人所提出的反訴的答辯(如有的話)?r以及
(c) 申訴人為此依賴的任何其它文件。
第七條 仲裁員可自行決定是否容許申訴及被訴雙方繼續(xù)就彼此的申訴、答辯作出回復,亦同時有權決定提交陳述在何時結束。
第八條 仲裁員可要求申訴人及被訴人將其認為其作出決定所需的其它文件或資料分別送交仲裁員及對方。
第九條 即使任何一方未能或拒絕遵守本規(guī)例,或未能或拒絕遵守仲裁員的書面命令或書面指示,仲裁員仍然有權繼續(xù)進行仲裁。此權力亦適用于仲裁員就一方缺席進行的仲裁,但仲裁員須就其繼續(xù)進行仲裁的意圖發(fā)出適當?shù)臅嫱ㄖ?BR> 第十條 仲裁員在進行仲裁期間隨時可在有雙方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到現(xiàn)場實地視察。
第十一條 如雙方選擇聆訊方式進行仲裁,仲裁員須確定可進行聆訊的最早日期。
第十二條
如仲裁僅透過文件往來方式進行仲裁,仲裁員可傳召雙方出席一個非正式聆訊,以便進一步澄清申訴及答辯文件中的陳述。
第十三條
如進行仲裁期間,仲裁員斷定糾紛無法按以上第三條至第十二條所載的方法得到適當解決,仲裁員應按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本地仲裁規(guī)例(Domestic Arbitration Rules)進行仲裁,但已按上述本地仲裁規(guī)例處理的除外。除非仲裁員另有指示,否則仲裁應在已達成的基礎上繼續(xù)展開。
第十四條 仲裁員有權延長載于本規(guī)例規(guī)定的任何時限。
費用
第十五條 除非有關雙方另有協(xié)議,否則須由仲裁員確定此次裁決及仲裁的費用。
裁決
第十六條
仲裁員須盡努力,于進行聆訊后一個月內作出裁決,或者,如果僅是透過文件往來進行的仲裁,則須于收到最后一份文件或于召開非正式聆訊(以較后者為準)后一個月內作出裁決。除非另有協(xié)議,否則仲裁員須以書面簡要列明裁決及其理由依據。
本規(guī)例由中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英交簡稱是HKIAC)印發(fā),供同意循簡易程序解決糾紛的人士使用。規(guī)例由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訂定,以配合小型工程標準形式合約使用。因本規(guī)例亦適用于建筑業(yè)及其它行業(yè)處理多類商務糾紛,故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刊印供各界參照采用。
序言
第一條 本規(guī)例適用于各類以簡易程序形式進行仲裁,仲裁可以透過聆訊形式進行,亦可只以文件往來形式進行。
展開仲裁
第二條 仲裁的申請須由合約雙方或任何一方填妥附于本規(guī)例的申請表格或
該表格的復印本?o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如確定申請為有效、便須委任仲裁兼或確認仲裁員的委任。
程序
第三條 除非仲裁員認為有必要安排初步會面,否則在合約雙方未有協(xié)議的
情況下,所有仲裁程序事宜須按照仲裁員的書面指示處理。
第四條 申請人收到仲裁員按本規(guī)例第三條發(fā)出的指示后,須于十四天內將一份申訴書分別送交仲裁員及被訴人。申訴書須包括如下資料:
(a) 簡要陳述申訴方提出申訴的主要事實及法律依據,以及所要求的賠償?r及
(b) 申訴方賴以證明其陳述的所有證明文件副本。
第五條 被訴人在收到申訴人的申訴書及有關文件后,須于十四天內將一份答辯書分別送交仲裁員及申訴人。答辯書須包括如下資料?U
(a) 簡要陳述被訴方答辯的主要事實及法律依據?r
(b) 任何反訴,并同時要簡要列出要求的賠償?r
(c) 被訴方賴以證明其陳述的所有證明文件副本。
第六條 申訴人在收到被訴人的答辯書及有關文件后,須于七天內提交如下資料?U
(a) 申訴方就答辯書的答復?r
(b) 申訴方對被訴人所提出的反訴的答辯(如有的話)?r以及
(c) 申訴人為此依賴的任何其它文件。
第七條 仲裁員可自行決定是否容許申訴及被訴雙方繼續(xù)就彼此的申訴、答辯作出回復,亦同時有權決定提交陳述在何時結束。
第八條 仲裁員可要求申訴人及被訴人將其認為其作出決定所需的其它文件或資料分別送交仲裁員及對方。
第九條 即使任何一方未能或拒絕遵守本規(guī)例,或未能或拒絕遵守仲裁員的書面命令或書面指示,仲裁員仍然有權繼續(xù)進行仲裁。此權力亦適用于仲裁員就一方缺席進行的仲裁,但仲裁員須就其繼續(xù)進行仲裁的意圖發(fā)出適當?shù)臅嫱ㄖ?BR> 第十條 仲裁員在進行仲裁期間隨時可在有雙方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到現(xiàn)場實地視察。
第十一條 如雙方選擇聆訊方式進行仲裁,仲裁員須確定可進行聆訊的最早日期。
第十二條
如仲裁僅透過文件往來方式進行仲裁,仲裁員可傳召雙方出席一個非正式聆訊,以便進一步澄清申訴及答辯文件中的陳述。
第十三條
如進行仲裁期間,仲裁員斷定糾紛無法按以上第三條至第十二條所載的方法得到適當解決,仲裁員應按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本地仲裁規(guī)例(Domestic Arbitration Rules)進行仲裁,但已按上述本地仲裁規(guī)例處理的除外。除非仲裁員另有指示,否則仲裁應在已達成的基礎上繼續(xù)展開。
第十四條 仲裁員有權延長載于本規(guī)例規(guī)定的任何時限。
費用
第十五條 除非有關雙方另有協(xié)議,否則須由仲裁員確定此次裁決及仲裁的費用。
裁決
第十六條
仲裁員須盡努力,于進行聆訊后一個月內作出裁決,或者,如果僅是透過文件往來進行的仲裁,則須于收到最后一份文件或于召開非正式聆訊(以較后者為準)后一個月內作出裁決。除非另有協(xié)議,否則仲裁員須以書面簡要列明裁決及其理由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