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評論小沈陽高考作文獲高分 今年無滿分無零分

字號:

作文閱卷較往年提前一天結束 無滿分無零分
    東方早報記者 韓曉蓉
    上海高考作文閱卷昨天結束,由于今年考生人數減少、閱卷量減少,作文閱卷結束時間比往年提早一天。
    由于今年是材料作文,限度地避免了“套題”“猜題”現象,許多有思想、有激情、有寫作功力的學生脫穎而出,佳作頻現,不過由于錯別字等瑕疵,今年高考作文沒有出現滿分70分,除了個別空白卷外,也沒有出現零分。閱卷老師還表示,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有兩個“想不到”:一個“想不到”是考生的水平非常高,佳作頻出。另一個“想不到”是考生的錯別字明顯減少。
    因有瑕疵未得滿分
    一篇評論小沈陽“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文章,在昨天進入收尾階段的上海卷高考語文作文閱卷中,被評為一類高分卷(63分至70分),不過沒有達到滿分。另外,還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通過一位學生和一個老人的對話,討論中國書法的演變和創(chuàng)新。從形式上來看,這是一篇對話體的記敘文,但對話的內容是議論文,這些對話中蘊藏著考生很多獨到的見解。這篇優(yōu)秀作文被很多專家力推得70分滿分,最后,因為一點瑕疵,被遺憾地判為69分。
    還有一篇作文,在初判時被定為70分滿分,進入中心組專家評判后,認為達不到70分的滿分標準,判成了67分。
    近300篇高分作文評出
    從一些高考佳作的筆觸來看,網絡時代學生的眼界十分開闊,許多高中生的知識面和觀察問題的敏銳度,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高考有近300篇一類卷高分作文,其中不乏距離滿分只差一兩分的優(yōu)秀作文,二類卷(52分至62分)的數量也比往年明顯提高。
    錯別字現象明顯減少
    從今年開始,作文中每出現一個錯別字要扣1分,重復不計,扣滿3分為止。而今年作文中錯別字相當少,不少考生在錯別字方面沒有失分,這在往年并不多見。
    令閱卷者頗感意外和不解的是,那么清楚的材料作文,仍有考生采用“套題”手法,將事先準備好的文章不分青紅皂白地搬上考卷。
    例如,有的考生將此前全市作文水平抽樣調查中做過的《水的聯(lián)想》“套”了進來。結果,這些作文均被判為38分以下的四類卷。
    ◎ 高分佳作
     小沈陽、周立波、世博會等成關鍵詞
    有考生議論小沈陽的一夜走紅是緣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但如果我們的舞臺或熒屏一窩蜂地都是小沈陽式的搞笑,那也會失之偏頗。
    除了小沈陽,周立波等熱點人物也被引用??忌毡榭隙ㄖ芰⒉ǖ膭?chuàng)新,而把小沈陽放在“創(chuàng)新”的對立面??忌谧魑闹刑岬剑芰⒉í殑?chuàng)“海派清口”,將上海30年來的歷史變遷和傳統(tǒng)的滑稽戲元素結合起來,這樣的創(chuàng)新不僅品位較高,還具有可持續(xù)性;而小沈陽雖在春晚上讓人耳目一新,但他此后的演出不斷重復以前的段子和笑料,若不及時創(chuàng)新,很難長期紅火。
    有位考生以現代元素如何融入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為切入點,暢談了節(jié)日文化“非古非今”的思辨性,令閱卷者拍案叫好。
    還有文章以評說非隸非楷的“板橋體”為發(fā)軔,談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創(chuàng)新、談“火星文”的存在價值、談山寨文化的現實意義,思路之活躍、分析之多元、筆鋒之老練,讓人驚嘆在緊張的考場上能有如此揮灑自如的上乘作品涌現。
    ◎ 專家評述
     滿分作文易被社會用放大鏡“放大”
    為什么今年沒有滿分作文?有知情人士透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70分的滿分作文進入社會后會被用放大鏡無限放大,處于風口浪尖后,反而有人背誦范文,因此,今年的閱卷基調就是低調再低調,加之增加了“錯一字扣1分,扣3分”的新評卷標準,所以有些高分卷失分失在錯別字上。
    這么多考生寫小沈陽、周立波,會不會讓閱卷老師“審美疲勞”?閱卷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今年采用小沈陽、周立波作為材料的并不是特別多,遠遠不像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中寫跨過高考這道坎的文章那么過度集中,考生的作文還主要集中在鄭板橋的材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