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從基礎教育開始,平衡教育資源的配置,到致力于現代化的教育,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擴大教育供應,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重要的問題在于,我們始終需要記住,教育改革的基本準則是保證每一個中國的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
高考(論壇),作為現行教育制度中最引人關注的一環(huán),常常與應試教育等詞聯系在一起。為了改革高考制度,我們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自主招生就是其中最熱的一種替代方案。
那么,究竟自主招生是否能夠力挽狂瀾,推行我們所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同時,教育的一個基本準則是機會均等,自主招生對于教育機會公平的影響如何?
我們知道,無論是高考還是自主招生,都是大學入學學習能力評估測驗的一種。而這種測驗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通過這樣一種考試,科學、公正且公平地評估每一名學生的學業(yè)和智力水平,從而在大學招生時能避免先前的學校偏見和種種沿襲已久的勢利觀念。這樣,大學評判一位學生的標準不再看他們的父親是誰,或者他們的衣著如何,而是按照他們的真才實學來進行名次的判定?;旧蟻碚f,高考和自主招生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但是,高考和自主招生,選拔出來的人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我們往往說高考選擇出的人,都是適應應試教育的人。而在自主招生下,才能真正選拔出綜合素質高的人。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進一步思考,卻遺憾地發(fā)現,自主招生其實還有很多有待改進之處。
高考制度下,每一地區(qū)的所有考生面臨相同的考試范圍,以及相同的考題。他們用相同的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績,學校擇優(yōu)錄取。如果我們假設人的智商差距不大,那么成績的好壞主要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程度。換句話說,能夠進入大學的,是那些更努力的人。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人的成功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那么我們同樣應該相信,這些努力且具備進入大學學業(yè)和智力水平的學生,會比即使天賦更高但懶惰的學生,在大學里做得更好。
反觀自主招生,由于學校的題目更靈活且多樣化,范圍廣而難以復習。如果我們從信息的角度出發(fā),高考就等同于所有人擁有相同的信息資源,那么努力成為決定因素。而在自主招生中,信息變得更加關鍵,那些具有更多信息資源的學生,往往能夠做得更好。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來自城市的學生和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如果同樣的英語(論壇)書面考卷,農村的學生如果更努力,那么成績可能會更好些。但是,如果是英語口語考試,可能來自城市的學生會更具優(yōu)勢。因為城市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英語夏令營或者與老外交流的機會,而這種優(yōu)勢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很難通過努力來獲得的。我們可以說,在口語能力方面,城市的學生具有更高的素質。但是作為一項考試制度,我們看到,口語能力的測試所反映的學生素質的差異,實際上來自于學生環(huán)境的差異,而如果這種差異具有決定性,那么本身就存在著某種不公平。
高考(論壇),作為現行教育制度中最引人關注的一環(huán),常常與應試教育等詞聯系在一起。為了改革高考制度,我們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自主招生就是其中最熱的一種替代方案。
那么,究竟自主招生是否能夠力挽狂瀾,推行我們所一直倡導的素質教育?同時,教育的一個基本準則是機會均等,自主招生對于教育機會公平的影響如何?
我們知道,無論是高考還是自主招生,都是大學入學學習能力評估測驗的一種。而這種測驗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通過這樣一種考試,科學、公正且公平地評估每一名學生的學業(yè)和智力水平,從而在大學招生時能避免先前的學校偏見和種種沿襲已久的勢利觀念。這樣,大學評判一位學生的標準不再看他們的父親是誰,或者他們的衣著如何,而是按照他們的真才實學來進行名次的判定?;旧蟻碚f,高考和自主招生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但是,高考和自主招生,選拔出來的人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我們往往說高考選擇出的人,都是適應應試教育的人。而在自主招生下,才能真正選拔出綜合素質高的人。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進一步思考,卻遺憾地發(fā)現,自主招生其實還有很多有待改進之處。
高考制度下,每一地區(qū)的所有考生面臨相同的考試范圍,以及相同的考題。他們用相同的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績,學校擇優(yōu)錄取。如果我們假設人的智商差距不大,那么成績的好壞主要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程度。換句話說,能夠進入大學的,是那些更努力的人。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人的成功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那么我們同樣應該相信,這些努力且具備進入大學學業(yè)和智力水平的學生,會比即使天賦更高但懶惰的學生,在大學里做得更好。
反觀自主招生,由于學校的題目更靈活且多樣化,范圍廣而難以復習。如果我們從信息的角度出發(fā),高考就等同于所有人擁有相同的信息資源,那么努力成為決定因素。而在自主招生中,信息變得更加關鍵,那些具有更多信息資源的學生,往往能夠做得更好。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來自城市的學生和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如果同樣的英語(論壇)書面考卷,農村的學生如果更努力,那么成績可能會更好些。但是,如果是英語口語考試,可能來自城市的學生會更具優(yōu)勢。因為城市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英語夏令營或者與老外交流的機會,而這種優(yōu)勢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很難通過努力來獲得的。我們可以說,在口語能力方面,城市的學生具有更高的素質。但是作為一項考試制度,我們看到,口語能力的測試所反映的學生素質的差異,實際上來自于學生環(huán)境的差異,而如果這種差異具有決定性,那么本身就存在著某種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