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經濟法講座詳細筆記(一)

字號:

筆記經濟法
    第一章1.1 本講概要
    《經濟法基礎》是《經濟法》課程的入門知識,提煉性地介紹了經濟法的概念、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法律行為與代理關系、法律訴訟時效和違反經濟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涉及的概念性內容較多,與以后各章節(jié)有密切聯系。從歷年考試情況看,其分值比重較低,一般在3-5分之間。
    本章的思路按下列順序展開。
    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具體表現,它是調整國家在管理和協調發(fā)展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關系。因此,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只能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而非所有的經濟關系。學習時,結合練習,慢慢體會。
    我國經濟法的表現形式是成文法,故其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或協定、政策和習慣等。按照經濟法調整的內容不同,經濟法的體系包括經濟組織法、經濟管理制度法和活動法。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是一定范圍內的、具體經濟內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因此,任何經濟法律關系三要素的理解,應結合日常經濟活動中案例的直觀理解,分類記憶。
    法律行為是指由法律規(guī)定和調整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人的有意識活動,僅指合法行為。即要求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與法律要求相一致。
    受到時間、精力和其他條件的限制,某些行為人委托他人代為行使某種權利,從而產生代理關系,被代理人必須對代理人的權限作出限制,以便區(qū)分代理的合法性和代理責任。這種代理關系在公司法、企業(yè)法、合同法等相關內容中均有所涉及。
    某類經濟法律關系一旦產生糾紛,當事人一方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就會提起訴訟。提起訴訟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有效期內進行,這就是訴訟時效問題,包括普通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兩類。
     違法者應受到法律的制裁。違反經濟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類。解決經濟糾紛的方式包括協商、協調、仲裁和提起訴訟。
    歷年試題分析
    本章在近4年考試中,均側重于對相關基礎知識所涉及具體內容的理解上,很少考定義,符合成人考試的特點。
    年份 題 型 分值 考 點
    1998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2、2、1 參見“知識點解釋”、“重難點解析”和“例題解析”
    1999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0、0、2
    2000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1、2、2
    2001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1、2、2
    知識點匯總
    1.1 經濟法的概念
    1.1.1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參見教材P2-P4
    相關閱讀: P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并與P10“法律關系”相比較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知識點詳解
    1.1.2 經濟法的形式與體系 參見教材P5~P8
    相關閱讀: P5我國經濟法表現的七種形式及特例;P8經濟法的體系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重點注意:P7“國際條約或協定”;P8“經濟法的體系”
    1.2 經濟法律關系
    1.2.1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參見教材P12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掌握“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和“主體范圍” 知識點詳解
    1.2.2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參見教材P15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一般了解
    1.2.3 經濟法律關系客體 參見教材P16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必須記住重難點解釋 知識點詳解
    1.3 法律行為與代理
    1.3.1 法律行為 參考教材P20“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P22~P25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重點掌握 重難點解析
    1.3.2 代理 參考教材P27~P29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重點掌握 重難點解析
    1.4 訴訟時效與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1.4.1 訴訟時效 參考教材P30~P31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重難點解析
    1.4.2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參考教材P32“違反經濟法法律責任的法律形式”;P33“仲裁”;P34“訴訟”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范圍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重難點解析
    1.1.1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即:政府的經濟管理關系;維護公平競爭關系;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系。以上幾個方面的經濟關系既與國家的管理和協調密切相關,又包括了客觀經濟管理和微觀經濟管理。
    (1)經濟調整的對象是不平等的經濟關系,即以政府或國家為主要主體的,以縱向經濟關系為主的經濟關系。如:公司設立登記時產生的經濟關系。
    (2)其調整對象也包括企業(yè)之間,企業(yè)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yè)與自然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如:企業(yè)與農民訂立農產品購銷合同而形成的經濟關系。
    (3)經濟法對部分財產關系無效。如個人家庭財產繼承關系,婚姻破裂的夫妻雙方的財產分割關系等。
    1.2.1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先了解經濟法律關系的含義(參見教材P11)和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P12)。
    作為經濟規(guī)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備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即必須具備一定主體資格,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
    (1)主體資格是由法律規(guī)定一定條件或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如個人獨資企業(yè)依法申請注冊登記成立而取得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