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舌》是日本芥川文學獎歷年紀最小的得主80后的金原瞳的代表作,有人評論說:“如果這個中篇小說不是發(fā)表在2004年,而是發(fā)表在2009年,估計沒那么火!”
這么跟我說的人是日本資深的文學評論家,我繼續(xù)問她:“這么說的理由是什么呢?”她笑了笑,顯得有點兒得意,回答得十分干脆:“日本人對肢體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年輕的男人,他們越來越愛吃甜食,打扮上也變得女里女氣,往身上撒香水撒得比女人還多,再加上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日本人對自己脆弱的肢體已經(jīng)失望了?!?BR> 小說《裂舌》描述了一個女孩迷上肢體改造、最終把舌頭一割為二,同時與兩個另類男子發(fā)生痛苦戀情的故事,一時間其內(nèi)容被日本輿論界稱為“驚世駭俗”,但實際上,小說除了對肢體受難的瑣碎描寫以外,無論故事的框架也好,還是人物心理的刻劃也好,都十分平淡,有時淡得像水一樣。
事情無獨有偶,一直以描寫男女肢體情愛的老作家渡邊淳一最近到處呼吁日本應(yīng)該挽救“食草男”,而且他尖銳地指出,這類男人的出現(xiàn)勢必導致文學的衰頹。跟日本80后的文學現(xiàn)象相比較,最近跟云南的鄭小驢閑聊,他也是80后,而且發(fā)表了很多小說,他以自身的體驗說明了這個問題:“日本的純文學和我們剛好相反,長篇萎靡不振,短篇卻欣欣向榮。日本的這兩位80后作家都獲了芥川獎,相當于我們的魯迅獎吧。和我們的所謂80后作家相比,日本80后作家則表現(xiàn)出另一種共性——與世界、社會和他人的疏離。而我們的青春文學更多的表現(xiàn)為對自我的迷戀:唯美、小憂傷、暗戀、頹廢。所有的這些,都是膚淺的做作與表演,我相信多少年后,已為人父的我們再回頭看這些東西的時候,肯定會無地自容。我們需要思考,我們需要沉淀,我們更需要特立獨行的探索?!?BR> 中國與日本,同樣的80后文學,的確存在了明顯的差異!
這么跟我說的人是日本資深的文學評論家,我繼續(xù)問她:“這么說的理由是什么呢?”她笑了笑,顯得有點兒得意,回答得十分干脆:“日本人對肢體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尤其是年輕的男人,他們越來越愛吃甜食,打扮上也變得女里女氣,往身上撒香水撒得比女人還多,再加上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日本人對自己脆弱的肢體已經(jīng)失望了?!?BR> 小說《裂舌》描述了一個女孩迷上肢體改造、最終把舌頭一割為二,同時與兩個另類男子發(fā)生痛苦戀情的故事,一時間其內(nèi)容被日本輿論界稱為“驚世駭俗”,但實際上,小說除了對肢體受難的瑣碎描寫以外,無論故事的框架也好,還是人物心理的刻劃也好,都十分平淡,有時淡得像水一樣。
事情無獨有偶,一直以描寫男女肢體情愛的老作家渡邊淳一最近到處呼吁日本應(yīng)該挽救“食草男”,而且他尖銳地指出,這類男人的出現(xiàn)勢必導致文學的衰頹。跟日本80后的文學現(xiàn)象相比較,最近跟云南的鄭小驢閑聊,他也是80后,而且發(fā)表了很多小說,他以自身的體驗說明了這個問題:“日本的純文學和我們剛好相反,長篇萎靡不振,短篇卻欣欣向榮。日本的這兩位80后作家都獲了芥川獎,相當于我們的魯迅獎吧。和我們的所謂80后作家相比,日本80后作家則表現(xiàn)出另一種共性——與世界、社會和他人的疏離。而我們的青春文學更多的表現(xiàn)為對自我的迷戀:唯美、小憂傷、暗戀、頹廢。所有的這些,都是膚淺的做作與表演,我相信多少年后,已為人父的我們再回頭看這些東西的時候,肯定會無地自容。我們需要思考,我們需要沉淀,我們更需要特立獨行的探索?!?BR> 中國與日本,同樣的80后文學,的確存在了明顯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