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考友的GCT考試復習備考之路

字號:

2008年:一位考友的GCT考試復習備考之路
    時至6月,不少朋友已經(jīng)著手07年GCT考試,如何更有效率地復習,達到更好的效果是每一位朋友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合理安排復習時間,我把GCT考試按計劃為:考試準備階段、課程復習階段、應試訓練階段、動力定型階段、考試階段。
    不同的人基礎不同,對GCT考試所涉及的語文、英語、數(shù)學、邏輯掌握的水平也各有差別,合理安排復習,打好第一階段復習的基礎,成為整個復習的重中之重。
    我認為,這個階段復習合理安排復習順序非常重要。以邏輯、英語、數(shù)學、語文這樣的順序安排更顯合理。
    一般情況下,多數(shù)朋友在大學的時候并沒有進行過邏輯課程的學習,也缺乏專業(yè)的邏輯訓練,對加試的邏輯科目感到很新鮮,也很生疏。邏輯考察的是能力,而對于撲面而來的眾多邏輯概念,短時間內(nèi)有相當?shù)呐笥迅杏X找不到北。還有一些朋友,自身邏輯水平不錯,經(jīng)常會鬧出這樣的笑話,在沒有復習的情況下做模擬題可能能達到80多分,復習完再做的時候卻只能到60多分了。。。因此,認真聽課,然后對照教材復習,做教材后面的習題,以求融會貫通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英語基礎尚可的朋友可以將英語放在第二部分,主要任務還是恢復多年的記憶,讓曾經(jīng)的感覺恢復出來。英語復習相對簡單:單詞是基礎,下一本大綱的詞匯,對照看看,每天對付一點,在電腦上看,還可以把已經(jīng)掌握的詞匯刪除,只保留不太熟悉的,這樣逐漸減少。要求嘛,自然也不是掌握到靈活運用那樣的境界,混個臉熟即可。我當時參考了一本《考研英語20天突破7500詞》,那本書很好,并不枯燥,并且有大量的例句和詞根記憶技巧,每天沒事了就翻翻,一樣的混個臉熟,這對成績的提高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英語復習我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閱讀上面:得閱讀者得天下!我本人語感比較好,對話部分可以獲得比較高的成功率,閱讀可以能快速提高解題的感覺,再融合一些解題技巧,對恢復解題的感覺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訓練解題的速度。
    數(shù)學對我來說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畢竟歲月不饒人啊,運算能力已經(jīng)不行了,放在倒數(shù)第二上,還可以多花些時間認真復習和掌握過去學過的知識。
    為什么語文放在了后?這是有一定講究的,實際上,我只是在中國考試在線上面找了一些安通學校的語文內(nèi)部資料,基本上沒有復習語文。但我的感覺是,看完后對語文的感覺在短時間內(nèi)有一個非常大的提高,語感甚好,做了一下真題,35分鐘得了90分,其他部分模擬題目也在80分上下。遺憾的是,為了彌補數(shù)學的不足,后實在是沒有精力復習了?,F(xiàn)在準備復習的朋友,如果認為語文不好下手,不妨仔細想一下,用怎樣的策略對提高成績有好處。
    第一階段的復習主要內(nèi)容應當是課件+教材,習題沒必要過多,更沒必要做太多的習題,掌握知識是重要的,這一階段應當定位在“準確”上面,而不必刻意追求速度,因為即便是你速度再快,沒有準確率做保障,結(jié)果未必理想。
    這一階段持續(xù)時間可能較長,第二階段的復習任務將是在準確的基礎上提高速度,以做題為主。所以,如果你從6..1開始復習,可以用2-3個月時間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
    應試訓練階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
    1、檢驗以上階段的復習成果;
    2、查找以上階段的復習疏漏;
    3、形成詳盡完備的考試策略;
    4、做大量的習題,提高應試技巧;
    5、在大量習題訓練的基礎上,修訂考試策略,為下一個階段(動力定型)打下基礎。
    其中,考試策略部分包括:
    1、考試的時間安排;
    2、各科目的答題順序和時間;
    3、各科目答題的比例及猜答案的比例;
    4、答題卡的涂寫方式及時間安排;
    5、考場意外事件的處理辦法等。
    如何判別進入應試訓練階段
    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緊張復習,不少朋友已經(jīng)完成了大部分課程的復習計劃。如果你已經(jīng)做到:
    教材已經(jīng)通讀一遍,并且教材上的習題基本感覺障礙不大;一些習題逐漸找到解題的感覺;那么可以建議你將主要的精力方在做題為主的應試訓練階段復習上面。
    當然,短時間通讀四科教材不太容易,對于時間和內(nèi)容的矛盾問題,我建議大家做重點的復習,而不必面面俱到。重點的選取有賴于你的考試策略和自身實際情況,在后面的關于考試策略方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比方說,你的英語語法部分比較薄弱,很多東西不是短時間能復習提高的,那么建議你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閱讀里面,在上輔導班中關于閱讀理解的經(jīng)驗和技巧要注意聽,安通學校的輔導班報面授還會送網(wǎng)絡課程,可以彌補在課堂時間不足,利用其他時間反復收聽,一定能很好地領會,關于語法和詞匯的部分就不必占用太多的時間了,因為老師講的課程所覆蓋的面畢竟有限,一些方式方法可以通過做題來深刻領會。教材中關于這一部分的講述也是如此,真正地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殲滅戰(zhàn)。同樣地,對其他科目也是如此。
    所有這些都有賴于對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特別是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復習逐步摸清楚GCT考試的規(guī)律,各部分的內(nèi)容逐漸清晰起來,有選擇地重點復習一部分知識,放棄一部分(如果某一部分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通過復習顯著提高)。
    一句話,應試訓練階段的復習應當是根據(jù)考試策略,有選擇有重點強化練習的過程。
    考試策略及技巧
    當初考試的時候,不少朋友強調(diào)考試策略的重要,自己也制訂了詳細地計劃,可惜的是動力定型階段沒有很好地堅持,在考試的時候難免慌亂,又見到很多題目似曾可以拿下,貪婪之心頓起,致使策略沒有很好地實施,甚覺遺憾??荚囅聛恚芏嗯笥褕猿旨榷ǚ结?,成績異常優(yōu)異。一位考292分的朋友是這樣說的:我只做80%的題目,這部分題目集中精力一定做好,其他的20%,去猜答案,無論哪科,只要是時間到了,一定就堅決剎車。
    上面的例子很清晰地反映出這位朋友的考試思路。
    我們不妨計算一下,如果是按單科45分鐘計算,除去涂寫答題卡的5分鐘左右時間,每題目平均時間大約是40X60/50=48秒 .數(shù)學的時間大概是:40X60/25=1分36秒
    答題按秒來計算,在這短短的40多秒時間里,你要完成讀題干,看選項,做出選擇等一系列動作,顯然是非常緊張的。
    那么,我們換一個思路,假如我們只做其中的80%的題目,即表達、邏輯、英語只做40題,數(shù)學做25題,那么每題的時間就變?yōu)椋?0X60/40=60秒 ; 40x60/20=2分鐘 ;有了這多出來的十多秒中,經(jīng)過考前嚴格訓練的你也許會感覺輕松起來,答題的準確率會顯著地提升。
    實際上,前面準確率的提高也會很好地幫助你在后面猜答案提高命中的幾率。
    與答題比例相結(jié)合,我們再根據(jù)考試的特點算一筆帳。
    考試的答題順序主要還是根據(jù)自身情況確定,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順序主要參考自己各科目的強弱,僅僅體現(xiàn)一個原則:能拿分的要迅速拿下,過于弱的科目不要放在后一科,防止時間緊張,預留時間過少,使得該科目更加弱勢,在犧牲在單科分數(shù)線上。
    考試的時候試題通常是按表達、數(shù)學、邏輯、英語這樣的順序安排的。按我本人的情況,表達是母語,應當拿下,理應放在第一科,時間上給它40分鐘(含答題卡涂寫),保證盡可能多地拿分,數(shù)學比較弱,放在第二科,但不安排太多的時間,僅45分鐘(含答題卡涂寫),邏輯得分基本上是和時間成正比的,如果時間有保證,應當是比較穩(wěn)妥的,英語相對較強,并且彈性很大,解題速度比較快,同時熟練的科目,我放在了后一科,這樣即便是時間緊張,也可以提高猜中的幾率。
    所以,我的策略基本上是按照試題的順序來的,這樣做另一個好處是不會涂寫答題卡混亂。緊張之際難免動作走形,如果辛苦半天后犧牲在涂卡上面豈不是很冤枉?
    涂卡我是很保守的,采用了一題一涂的方式,不少朋友是用的一科一涂,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吧。但我非常不推薦各位采用后統(tǒng)一涂卡的方式,一般涂完全部175題要15分鐘-20分鐘,如果答題順手你很難保證后留那么多時間,一些僥幸的心理后可能要付出嚴重的代價。假想一下,如果你涂串了,再檢查可是沒有時間的!不僅科目存在涂串的可能,各題目也可能涂串行等等,后果十分嚴重。
    綜上,考試好能保持平常心態(tài),有所為,有所不為;經(jīng)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一旦自己設定的時間到,要果斷轉(zhuǎn)到下一科目上去,不要在某一科目上戀戰(zhàn),否則后一科壓力太大。
    均衡,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均衡!
    關于做題
    是追求質(zhì)量還是追求速度,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我所描述的東西體現(xiàn)了一個思想,在提高質(zhì)量的基礎上增加速度。譬如,對于題目采用所謂的80-20原則,做80%的題目,爭取做好,以提高后20%的命中幾率等。
    在這一階段,大量題目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朋友認為,能夠精做一些題目遠比大量做題有效,對此觀點,我仍持謹慎的保留態(tài)度。首先,GCT考試的特點決定了考試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精做題目力求完美的思路可能覆蓋面有限。其次,精做題目比較追求的是縝密和正確,而GCT考試可能沒有那么多時間允許你這樣做,一旦這樣的思維成為定式,很可能會對考試感到極不適應,慌亂中會產(chǎn)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時間分配上。
    對此,我建議:一定要有每科10-20套題目作保障。
    參加幾個論壇中很多朋友都喜歡找一些網(wǎng)上的題目來做,這樣效果不錯,,一些單位不允許工作時間復習,利用論壇能夠進行一些復習準備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如果你有條件,可以去中國工程碩士網(wǎng)論壇里找一些習題做做。
    我仍建議大家以參考書上的習題為主攻方向。當時我主要參考書是清華的習題集,英語部分還使用了天大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我看來,各高校和機構(gòu)出的輔導教材都不錯,各有側(cè)重。
    從現(xiàn)在到十一黃金周大約有3個月左右時間,如何分配時間做好訓練是一個大問題。我的建議是,根據(jù)考試策略和你大體安排的考試答題順序和比重安排復習。采用單科獨進的方式和整體復習的方式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一般而言單科獨進的方式更合理一些,比擬你可以在這100天中按周劃分為4個階段,每階段集中一科的復習。各科目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要求確定,如果你感覺表達部分比較強或短時間內(nèi)無法迅速提高,那么可以在這部分做出調(diào)整,不占用太多的時間。
    對于教材上復習,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處理:
    大體上看一下各科目教材的章節(jié),做好計劃,安排好時間;
    各科目訓練的終目的是達到質(zhì)量和速度的均衡
    做多少題目是另一個問題,以很多朋友的經(jīng)驗,做完清華教材上的題目基本可以達到一定效果,但為了穩(wěn)妥,繼續(xù)提高解題的速度,還是再多做一些題目為好。 一般各出版社出版的GCT備考書籍題目都比較嚴謹,有一定的針對性,并且難度適中,屬于不錯的題目,如復旦、北大、人大等等。每套教材都附帶著10套左右的題目,購買任何一套即可。
    做單科的題目也有一定的要求,建議做題的時候使用測試卡(GCT模擬題測試卡) 這種測試卡是我當初根據(jù)其他朋友制作的答題卡改進而成的,分數(shù)學和其他兩個類型??ㄉ峡蓸擞洉r間,各部分的得分情況等等,有利于將來的匯總。 對于每次測試的結(jié)果建議好保留,以清晰地掌握自己答題的熟練程度等等,將來在動力定型階段做套題時可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通過這10-20套題目做下來,對自己終考試的結(jié)果基本上就有清晰的了解了。
    復習訓練中,我的感覺是開始的時候比較困難,消耗的時間比較多,成績不夠穩(wěn)定,比如英語開始的時候感覺手很生,注意力也很不容易集中,做一套題目多的時候用了55分鐘,成績總在50分左右徘徊。后來通過訓練,并且認真推敲做題的技巧,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大約做到10套以后,基本上時間可以控制在40分鐘以下,再繼續(xù)做題,就穩(wěn)定在30分鐘,成績70分左右了。
    英語我認為是彈性很強的科目,如果速度快對全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我選擇在速度為先,事實證明這一選擇相當明智,考試的時候,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20分鐘英語拿下60多分,對此我十分滿意。
    做題的頻度理論上講當然是越多越好,越接近真實環(huán)境越好,但這樣實現(xiàn)很困難。一般每天做2-3套比較好,剩下的時間進行總結(jié)。總結(jié)的內(nèi)容也不必完全精準地搞清,比如花很大精力在閱讀中不認識的單詞上下功夫?qū)嶋H上并不經(jīng)濟,倒不如多看一些,至少混個臉熟,考試的時候能反應過來就成。與之類似的還有表達部分的一些內(nèi)容,如文學常識之類,這部分可以輕輕帶過。邏輯是個例外,如果可能盡可能搞清楚每一道題目,做到徹底的理解。
    一些朋友抱怨工作緊張,沒有時間等等。這的確是現(xiàn)實,但是不要忘記,考試是自己的事情,是在孤獨和寂寞中做著自己給自己賽跑的游戲,任何人無法替代你本身,更沒有人逼迫你是否該復習、怎么樣復習,剩下的也就只有自己的問題了,真的希望今年復習的朋友在未來的一天回顧這件事情,坦然地說: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沒有白費。
    注: 看到這位考友和我的經(jīng)歷很像,寫的也很好,所以轉(zhuǎn)過來給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