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考研暑期復習要點之明清部分(十)

字號:

101、《水滸傳》的編著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明末清初,金圣嘆使全書成為七十回。
    102、劉基,尤以寓言體散文最為出色。他在元末隱居時寫的《郁離子》是一部寓言體散文集。
    103、高啟的詩最能表現(xiàn)其藝術風格的是歌形體和七言律詩。
    104、在永樂至成化間(明末),出現(xiàn)了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臺閣體。
    105、李夢陽、何景明、徐楨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稱為“前七子”,為文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106、朱權的《太和正音譜》,記錄元及明初的雜劇劇目,品評一些雜劇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譜例曲,成為研究雜劇的重要文獻,影響較大。
    107、丘濬將戲劇視為傳播理學的工具,編著了《五倫全備忠孝記》傳奇。
    108、王九思雜劇《中山狼》,主題與康海的《中山狼》相似。這本劇只有一折,開明代單本雜劇之先。
    109、戲曲理論:徐渭的《南詞敘錄》開南曲理論研究之先,繼之有沈璟的《南詞全譜》、王驥德的《曲律》、呂天成的《曲品》等。
    110、徐渭的《四聲猿》是《漁陽弄》、《雌木蘭》、《女狀元》、《玉禪師》四個雜劇的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