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領域——學校社會工作簡介

字號:

學校社會工作是把社會工作的原則、方法與技術運用到學校環(huán)境中,促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之間協調合作,協助學校形成"教"與"學"的良好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尋求個別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會化人格,習得適應現在與未來生活的能力。由于學校社會工作的具體活動和程序都是學校社會服務,因此也被稱為學校社會服務。學校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包括全體學生(包括心智不全、肢體殘缺、情緒障礙和有行為偏差的學生)學校的行政主管和教學、教導人員,所有的學生家長,以及社區(qū)領導和有關部門(如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
     學校社會工作追求著四個重要的目標:
     其一,實現社會福利。社會福利在狹義上是撫助社會生活功能失調的人。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發(fā)揮潛能,學校社會工作為學校中學習和生活適應失調的學生提供服務,協助他們處理困難和解決問題,同時也在幫助他們學會如何預防問題的出現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其二,保證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和普及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既指政府有義務提供教育設施給全體學齡期青少年,又指所有的學齡少年有均等的教育機會。要實現這種教育機會均等和義務教育政策,必須為少數因經濟、社會、心理等因素不能參與或不能充分運用教育的機會的學生提供生活與學習的撫助和保障,使他們得以利用受教育的機會,掌握知識本領,發(fā)揮潛能。
     其三,促進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的協調,以配合學校的需要和增強教育的功能。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是影響學生的心理、行為和學習成績的三大因素,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社會化人格的三大力量。協調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學校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服務和職責所在。
     其四,學校社會工作的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的全面發(fā)展。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首先必須符合社會規(guī)范,遵紀守法;其次必須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學會生存,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成為一個建設性的社會成員。
     我國的學校社會工作涉及四億多青少年,它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三大功能;
     (1)補救班級教學的缺點,提高綜合的生存能力。學校社會工作是現代學校大量班級教學制度的產物。與私塾、家庭教學等傳統教育相比,現代學校的大量班級教學制盡管符合經濟原則,但是忽視了教育中重要的個別需要與生活指導。忽視個別需要導致了天才貽誤和低能等的現象;忽視生活指導可能導致社會不適應癥。社會工作者在專業(yè)服務和體系下展開學校社會工作,可以完善教育功能,協助學生在大量班級教學制度中得到一些個別化與生活化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2)增強學校與家庭關系,統一教育方向。現代教育制度專業(yè)化程度起來越高,不僅學校內教師與行政人員各司其職,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行政人員在校內管理學生與教師;而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嚴重脫節(jié)。學校社會工作有利于學校與家庭、社區(qū)之間的聯系,確立統一的教育目標。
     (3)適應現代社會分工合作的需要?,F代社會的職業(yè)分工越來越細,服務所需的技術也越來越精。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教師除傳授專業(yè)知識外,不可能給予學生心理上、生活上和社會關系上的專業(yè)指導。為此,完善的現代學校不僅需要任課教師與行政人員,還需要心理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的配合和服務。
     現代社會急劇變化,家庭功能銳減,給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學校社會工作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學校,家庭和社區(qū)齊抓共管,建立社區(qū)監(jiān)護網絡,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問題,使他們健康成長,發(fā)展?jié)撃芎蛯iL,成為社會的建設性力量。這對我國四億多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國家前途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