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熬司考,江湖快刀系列:強悍搶分論述題(下)1

字號:

問:這樣一細分確實比較清楚,那么形式部分呢?你之前說過“形式重于內(nèi)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我們對內(nèi)容的構思實際上就相當于搭建房屋結構,但只有鋼筋水泥會很難看,還需要進行裝修,才能賣個好價錢,清水房和精裝修的里子完全一樣,但由于面子不同,價值就有了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們要學會搞裝修,學會化妝,俗話說:沒有丑女,只有懶女,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形式絕對重于內(nèi)容!
    從做題步驟來把握,我們可以將構思寫在草稿上,列出論點體系和要點,一般來說,由于考試時間緊張,構思和寫作的時間比例以“二八開”為宜。平時就要根據(jù)上述要求,加強自己分析解構出題思路、迅速組織論點體系的訓練,爭取在場內(nèi)用5,6分鐘就可以列出你的論點體系和要點。
    在構思完成后,就可以開寫了,這時就應當把重心轉移到形式上來,下面從寫作的一般程序談一下完善形式的要點。
    一、擬題
    標題可有可無,取決于你的抽象能力,如果自感文筆較差,則當采寧缺毋濫的態(tài)度。但如果想安排標題,不必求險、求怪、求絕,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那么擅長創(chuàng)意,很容易弄巧成拙,我的標準是:符合內(nèi)容、清楚新穎。
    符合內(nèi)容,要求基本等于而不是大于或小于內(nèi)容,否則就會文題不符,標題大于內(nèi)容,就會顯得內(nèi)容空洞,論證不足,小于內(nèi)容,就會顯得內(nèi)容繁瑣啰唆。
    清楚新穎,首先,要清楚,讓閱卷人一望而知你的論點,其次,要新穎,能引起閱卷人的閱讀興趣。清楚,是基本要求,新穎,是較高要求,實在做不到新穎的,至少要做到清楚。
    二、布局
    布局
     線索
     功用
     要點
    導論
     起:入題
     表明態(tài)度,確定基調(diào),啟發(fā)閱讀興趣。
     鮮明、清楚、準確
    本論
     承:承題
     上承論點,下啟分論,敘明內(nèi)涵,界定外延
     順暢,以釋清論點為目標
    轉:分論
     論點之展開,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論證,有起有伏
     自然、變化
    結論
     合:結論
     呼應導論,強化印象,引人入勝
     簡短,有力
    論述題與明清的八股文非常類似,可以用“起承轉合”為線索進行布局。
    “起”即入題,也即導論部分,其功用在于表明態(tài)度,確定基調(diào),啟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單刀直入的寫法是捷徑,而云遮霧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表達則是大忌,因為閱卷人很少有興趣去慢慢猜你的那點心思。如何才叫單刀直入?那就是要將你的總觀點清楚、全面、徹底地說出來,關鍵詞應特別注意準確??偨Y,導論要鮮明、要清楚、要準確。
    “承”,或可稱為“承題”、“接題”,是對總論點具體的展開,其作用在于上承導論之論點,敘明其含義,界定其外延,是本論之一部。如上例范文中“1、法律傳統(tǒng)的概念與我國法律傳統(tǒng)的基本特點、法治現(xiàn)代化的概念”即為“承”。議論文之承題,有正起反接、反起正接、正起正接等方式,惟就司考言之,正起正接雖顯平淡,但有堂堂正正之勢,利于讓閱卷人在短時間內(nèi)明白你的思路,也易于上手。“承”使得論點顯得豐滿,行文顯得順暢,同時為“轉”做好了準備??偨Y,承題要順暢,以講清楚論點為宗旨。
    “轉”,或可稱為“講題”、“分論”,為本論之主體部分,為分論點之展開,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有兩個要點:自然,變化?!白匀弧?,既是前后邏輯連貫而言,也是就文氣而言,邏輯的連貫性要在構思的時候解決(即上文講過的處理好“總論點和分論點、分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包括總分之間要方向趨同,分論點之間的總分、并列或遞進,如此形成;文氣的自然要求前后的文風、格調(diào)要符合一般的閱讀習慣。“變化”,是指分論點之間形成一種有起有伏的氣勢,力免平鋪直敘,達到越轉越明的效果,給人論證全面、周到之感,變化之法在于熟練地掌握法學論文中常見的轉折詞語和句式。總結,分論以自然、變化為要。
    “合”,或可稱為“結論”,為全文之結局,為作者對問題最后之評價,或再揭主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深思,功用在于再一次加深讀者印象,字不貴多,貴在能有力,能言簡意賅??偨Y,結論要簡短,有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給各個部分安排適當?shù)淖謹?shù)比例。有的朋友寫到某個熟悉或感興趣的點時往往盡情發(fā)揮,收不住,一寫數(shù)百字,寫到不熟悉的點則草草帶過,敷衍了事,結果就從總體上顯得不協(xié)調(diào),不美觀。合適的字數(shù)比例的安排可以是:導論和結論各占五分之一,本論占五分之三,本論下分二到四個分論點。答題時要警覺——對于某個部分,如果可能超出該部分字數(shù)比例的限制,要堅決收筆;如果達不到比例的,要努力填充。
    三、舉例
    1、起:
    例文: “歷最牛的釘子戶”的存在,客觀上確實延緩了重慶市城市建設的步伐,而且有可能影響其他拆遷戶的安置和補償。難怪有人認為,如此作為嚴重損及公共利益,“重慶的發(fā)展能有幾個兩三年”。如果讓其他拆遷戶來進行投票,相信他們的投票結果一定是——釘子戶滾出房屋去!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重慶的發(fā)展”難道僅僅指城市的美觀或GDP的增長嗎?如果釘子戶事件成為中國私產(chǎn)保護的標志,從長遠來看這對政治文明的推動、和諧社會的構難道不是一個貢獻?